? 在中考語文的學習中,
古詩詞鑒賞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而意象作為古詩詞的關鍵元素,
是考試里的重點內(nèi)容。
接下來,
本文就為同學們總結中考常考的
古詩詞意象,
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
一、自然意象
(一)月
“月”在古詩詞中常常寄托著詩人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如李白的《靜夜思》中,明月灑下的清輝,觸動了詩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心靈,引發(fā)了他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在中考題目中,可能會考查同學們對這類詩句中“月”的意象所蘊含情感的理解,如:“請分析李白《靜夜思》中‘月’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可從“月”引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營造清冷孤寂的氛圍等方面作答,月的明亮與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了思鄉(xiāng)之切。
有時,“月”也象征著高潔的品質(zhì)。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边@里的“月”在遼闊的大海背景下升起,展現(xiàn)出一種純凈、高遠的意境,暗示著詩人內(nèi)心的高潔與澄澈,如同這明月一般,不受世俗的玷污。中考可能會就此考查同學們對意象深層含義的挖掘,如:“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月’除了點明時間,還蘊含了怎樣的深層含義?”同學們需結合全詩意境和詩人的品格特點,回答出其象征高潔品質(zhì)這一要點。
(二)水
“水”常被用來比喻時光的流逝,如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以流水不停歇來感慨時光的匆匆。在古詩詞中,像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睂⒊罹w比作一江春水,綿綿不絕,同時也暗示了歲月的無情流逝,國家往昔的繁華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中考對這類意象的考查,可能會要求同學們分析詩句中“水”意象所表達的情感內(nèi)涵,如:“請簡要分析李煜《虞美人》中‘水’意象的表達效果?!被卮饡r應指出其既表現(xiàn)了愁緒之深之廣,又體現(xiàn)了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傷感。
水的綿延不斷,也使其成為送別詩中常見的意象,象征著離別的愁緒。如柳永的《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痹娙送矍昂泼斓慕氲接讶思磳⑦h去,路途遙遠,內(nèi)心的惆帳與不舍便如這江水般悠長無盡。中考題目可能會這樣出題:“柳永《雨霖鈴》中‘千里煙波’這一意象對表達送別之情有何作用?”同學們要理解其通過描繪廣闊的水面,烘托出離別時的黯淡氣氛和深沉的哀愁。
二、植物意象
(一)柳
“柳”與“留”諧音,因此在古詩詞中常被賦予離別挽留的含義。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中的柳色青青,正值離別之際,暗示著詩人對友人的挽留之情。中考可能會考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柳色新'這一意象有何寓意?”同學們應回答出其象征著離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不舍與挽留之意,同時也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清新而略帶憂傷的氛圍。
柳隨地而生、繁茂生長的特點,也使其與思鄉(xiāng)之情聯(lián)系在一起。如賀知章的《詠柳》,詩人在贊美柳樹的同時,也可能因柳的常見而勾起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在中考題目中,或許會問:“賀知章《詠柳》中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意象角度簡要分析。”同學們要能分析出除了對柳的贊美,還可能蘊含著詩人淡淡的思鄉(xiāng)情懷,因為柳是故鄉(xiāng)常見之景,容易引發(fā)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二)菊
菊花在秋季獨自開放,不與百花在春天爭艷,常被詩人用來象征高潔隱逸的品質(zhì)。如陶淵明的《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痹娙嗽跂|籬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欣賞南山之景,通過“菊”這一意象,展現(xiàn)了自己遠離塵世、追求高潔、安于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中考對該意象的考查可能是:“請分析陶淵明《飲酒·其五》中‘菊’意象所體現(xiàn)的詩人品格?!蓖瑢W們應回答出菊象征著詩人高潔、淡泊名利、歸隱田園的品質(zhì),是詩人人格的寫照。在一些詩詞中,菊還代表著堅貞不屈的精神。如黃巢的《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痹娭械木栈ㄔ谇锛揪`放,具有一種豪邁、霸氣的氣勢,象征著詩人雖科舉失意,但仍懷有壯志豪情和堅貞不屈的反抗精神。中考出題可能會是:“黃巢《不第后賦菊》中的‘菊’意象與陶淵明筆下的‘菊’意象有何不同?”同學們需對比分析出兩首詩中菊意象的內(nèi)涵差異,即黃巢詩中的菊更側重于表現(xiàn)堅貞不屈、敢于反抗的精神,而陶淵明詩中的菊主要體現(xiàn)高潔隱逸的品質(zhì)。
三、動物意象
(一)雁
大雁每年都會進行季節(jié)性遷徙,飛行路線固定,因此在古詩詞中常被用來寄托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痹娙丝吹奖睔w的大雁,想到自己的家書無法傳遞,希望大雁能將自己的思念帶回故鄉(xiāng)洛陽。中考題目可能會這樣設置:“王灣《次北固山下》中‘歸雁’這一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同學們應回答出其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人借歸雁抒發(fā)了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由于大雁有傳遞書信的傳說,所以也常被視為信使的象征。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詞人盼望著大雁歸來能帶來丈夫的書信,通過“雁”這一意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她對丈夫的思念和等待書信的急切心情。中考可能會考查:“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一句中‘雁’的意象有何作用?”同學們要回答出其既承接上文的盼信之情,又以大雁歸來的畫面營造出一種孤寂、清冷的氛圍,襯托出詞人的相思之苦,同時也豐富了詞作的文化內(nèi)涵,因為大雁傳書這一典故的運用增添了詩詞的浪漫色彩和文化底蘊。
(二)杜鵑
杜鵑鳥的叫聲凄厲,在古詩詞中常常被用來渲染凄涼哀傷的氛圍,表達詩人的悲傷之情。如李商隱的《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痹娭幸昧送刍癁槎霹N啼血的典故,杜鵑的啼鳴象征著詩人內(nèi)心的哀怨與悵惘,為全詩增添了一種迷離、哀傷的色彩。中考對該意象的考查可能是:“李商隱《錦瑟》中‘杜鵑’意象有何寓意?”同學們應回答出其寓意著凄涼、哀傷,象征著詩人對年華已逝、理想破滅等的悲痛之情,通過杜鵑的哀啼,使這種情感更加深沉、強烈,引發(fā)讀者的共鳴。
在某些詩詞中,杜鵑還與思鄉(xiāng)憂國之情聯(lián)系在一起。如文天祥的《金陵驛二首·其一》:“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痹娙艘浴疤澌N帶血歸”表達了自己即使身死,也要魂歸故土、心系國家的忠誠與眷戀,杜鵑的啼血形象強化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思鄉(xiāng)之痛。中考出題可能會是:“文天祥《金陵驛》中‘化作啼鵑帶血歸’一句中的‘杜鵑’意象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同學們需結合詩人的身世和時代背景,回答出其蘊含著詩人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體現(xiàn)了詩人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高尚的愛國情操,杜鵑這一意象成為詩人情感抒發(fā)的有力載體,使詩歌的主題更加深刻、感人。
四、息家的組合與息境宮造古詩詞里的意象從不是孤零零的存在,而是通過巧妙的組合,拼出詩詞的完整意境。比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短短幾句就串起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一堆意象。你看啊,“枯藤”纏著“老樹”,上面落著“昏鴉”,這畫面是不是一下子就有了衰敗感?再加上“古道”上吹著“西風”,一個人騎著“瘦馬”走在其間,孤獨感直接拉滿。中間突然出現(xiàn)“小橋流水人家”,乍一看挺溫馨,可跟前后那些蕭條的景象一比,反而更顯得游子可憐一別人有家可回,自己卻只能在天涯漂泊。最后“夕陽西下”,天色越來越暗,這種殘暮的氛圍又給整個畫面蒙上一層愁緒。中考要是考到這類題,就像問“這首詩怎么通過意象營造意境”,同學們得先把這些意象分成幾類,看看哪些在渲染氣氛,哪些在對比反襯,再想想它們怎么共同勾畫出詩人的心情。比如剛才說的《天凈沙·秋思》,衰敗的意象負責“造勢”,溫馨的意象負責“反襯”,夕陽負責“加碼”,層層疊疊就把游子的鄉(xiāng)愁“堆”出來了。答題的時候把這些關系說清楚,分也就拿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