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經(jīng)》里,我們已經(jīng)認(rèn)識了各懷本領(lǐng)的海外居民,也見識了上天入海的神與怪,還有無奇不有的蛇,接下來,我們將探秘《山海經(jīng)》中的水下世界,那兒的生物稱得上千奇百怪:有的一頭十身,有的會飛但不是鳥,有的六只腳還會游泳……這些生物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只存在于先民的想象之中?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所在地點 觀水外貌特征 外形像鯉魚,身上長著鳥的翅膀,渾身布滿青黑斑紋,白腦袋上長著紅嘴巴
泰器山有一條河叫觀水,文鰩魚是觀水的“特產(chǎn)”,它的出現(xiàn)預(yù)示著大地五谷豐登。文鰩魚的翅膀與尾巴一般齊,常常游走在西海,暢游于東海,晚上會躍出水面騰空飛翔。大的文鰩魚有一尺(古制一尺約23厘米)多長,叫起來聲音像鸞雞。文鰩魚是可以吃的,魚肉的味道酸中帶甜,吃了之后對癲癇病有治療效果。
那世界上真的有會飛的魚嗎?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飛魚應(yīng)該稱得上會“飛”,它的胸鰭又長又寬,非常強壯,能夠支持它在躍出水面后滑翔一段距離。而且飛魚肉也有藥用價值。世界上還真的有一座飛魚島,那是加勒比海東部的巴巴多斯,島嶼內(nèi)活躍著豐富的飛魚。飛魚是巴巴多斯的標(biāo)志之一,連使用的硬幣都有飛魚元素。
所在地點 食水外貌特征 外形像牛,發(fā)出的聲音像豬叫
鳙鳙魚生活在食水,因為長得像耕地的犁牛,也被叫作牛魚。傳說它在東海生活過,魚皮有預(yù)測能力:魚皮上的毛豎起來,說明要漲潮了;魚皮上的毛是平的,說明要退潮了。鳙鳙魚貪睡,感受到驚動就會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即使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聽見。
在太平洋、印度洋海域的近海,生活著一種魚,叫長角牛魚。它的頭部前端長著一對長而鋒利的“牛角”,喜歡在珊瑚礁的縫隙中穿梭玩耍。別看它個頭兒不大,遇到危險時,它的皮膚會分泌毒液,海水都會被毒化,更別提對它不利的對手,甚至連它自己都不能幸免。當(dāng)受到驚嚇或被抓時,它會發(fā)出打呼嚕的聲音。先民一定想不到,他們對鳙鳙魚的想象,竟然與長角牛魚有這么多相似。
所在地點 西海軒轅國北外貌特征 有人認(rèn)為外形類似于貍,有人認(rèn)為它看起來像鯉魚
龍魚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山陵中棲息。西海軒轅國北還有一種鱉魚,它和龍魚的外形差不多。神圣的人騎上龍魚,可以在天地間馳騁。在先民看來,龍魚能水陸兩棲,是神魚,而到了現(xiàn)在,我們知道那不是因為什么神力。
像彈涂魚,它的自然棲息地分布在馬達加斯加?xùn)|部、中國南部、澳大利亞北部等地區(qū)的灘涂上。這個在4 億年前水陸過渡時期幸存下來的物種擁有在水中和陸地上呼吸的能力——保留了鰓,同時能通過皮膚、嘴和咽部黏膜來吸收氧氣。龍魚一定有先民的想象成分,但也不排除先民的想象有以真實為原型的部分。
所在地點 英水外貌特征 人面魚身
生活在青丘山的英水中,和之前的胸以上為人、胸以下為魚的氐人國人不太一樣。它的叫聲像鴛鴦發(fā)出的,人吃了赤肉不會生疥瘡。在《山海經(jīng)》中,有不少半人半魚。北方天帝顓頊死后靈魂附著在蛇身上,蛇又化為魚,“復(fù)蘇”的顓頊半邊是魚,半邊是人,被稱為魚婦。還有一種人魚長得像鲇魚,有四只腳,聲音如同嬰兒在啼哭。在先民心中,魚能在水下生活很神奇,可能就有一種人是魚或者有一種魚是人。
位于陜西西安的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在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大多繪有魚紋。有學(xué)者認(rèn)為,半坡人應(yīng)該是以漁獵為生,而人面魚紋可能與部落圖騰有關(guān)。
所在地點 英鞮山的涴水發(fā)源后向北流入的陵羊澤外貌特征 魚身蛇頭,六只腳
陵羊澤里有一種魚名為冉遺,它的眼睛在蛇頭上更顯得特別:長長的,輪廓像馬的耳朵。人要是吃了冉遺肉,睡覺不做噩夢,還能御兇辟邪。彭水中的鯈魚和冉遺一樣,也有六只腳,鯈魚長相更奇特,它的外形像雞,羽毛是紅色的,有四個腦袋、三條尾巴和六只腳,叫聲像喜鵲;人吃了鯈魚之后,高興得什么煩惱都沒有了。在先民的想象中,一個腦袋四只腳可能不太夠用,腦袋越多代表越聰明,腳越多也許速度就更快了。
所在地點 涿光山的囂水外貌特征 鳥和魚的合體
鳛鳛魚長著喜鵲的頭和魚的身體,十只翅膀的尖上覆蓋著鱗片,但關(guān)于它能不能飛,說法不一。鳛鳛魚叫起來聲音像喜鵲,有著防火的神力,人吃了它還可以治愈黃疸。與鳛鳛魚相似的是,蠃魚也長著魚的身體和鳥的翅膀,發(fā)出的聲音像鴛鴦,它有預(yù)知洪水的能力,它在哪兒出現(xiàn),哪兒就會發(fā)生水災(zāi)。在《山海經(jīng)》里,不管那魚長得多么古怪,大多對人體是有好處的,看來先民對吃魚很有一套。而且經(jīng)過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像鯉魚,對于水腫脹滿、黃疸等確實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所在地點 譙水外貌特征 一頭十身
何羅魚的叫聲像狗吠,魚肉有著化膿消腫的功能。對于何羅魚的原型,有人認(rèn)為可能是一種喜好群居的魚類,它們把頭聚到一起,造成了看上去“一頭十身”的效果;也有人認(rèn)為何羅魚可能是章魚、烏賊這類多頭足類海洋生物,“十身”可能指的是章魚身上的八條腕足。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的事物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先民見到的第一條魚、第一只鳥、第一片?!缓蟀凑账麄兊南敕ǎ灰唤o事物命名,有的事物還被他們賦予了超乎尋常的神力。后來有了文字,我們才知道先民那時候管魚叫什么,鳥是什么樣,海在哪里……《山海經(jīng)》就這樣一點一點記下了很久以前的先民生活的、想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