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的東西其實最貴
75歲的張彩鳳買菜時發(fā)現(xiàn)無法手機支付,自己的銀行卡被凍結了。她立即去銀行詢問,被告知銀行卡凍結是法院要求的,她被起訴了。而這都源于她經常去攤點免費領雞蛋。
“領取時需要提供我的身份證,說要先注冊,我就給了。有時還讓我對著手機眨眼搖頭。”張彩鳳的個人信息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泄露了。騙子還利用她的信息開通網店,出售假冒產品。被起訴后,她就成了被執(zhí)行人。目前,她已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書。
除了免費領雞蛋,騙子們還有各式各樣的手段誘騙老年人入“坑”。
82歲的李先生接到一個電話,邀請他參加免費聚餐,還可以免費領蔬菜。聚餐中大家聊起一款“神藥”,能治療許多種疾病,在市面上輕易買不到。組織飯局的人當場和藥品生產方反復溝通,對方勉強同意再多提供一些。李先生直接掏錢買了一份,花了23800元。
經查,這款“神藥”未取得國家藥品和保健品批準文號,進價一盒只要200元左右。
所謂老人免費聚餐活動,也都是騙子一手策劃的。老人的姓名、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都是騙子通過免費發(fā)雞蛋讓老人填寫信息獲取的。搜集到老人的聯(lián)系方式后,騙子就選好飯店包間,以免費領蔬菜、免費聚餐的理由邀請老人前往。他們還會請一些人作為“托兒”,為所謂藥品的療效做擔保,并制造出藥品十分緊俏的氣氛,誘騙老人掏錢購買。
老年人防騙指南
近年來,針對銀發(fā)族的詐騙屢見不鮮。有哪些常見的養(yǎng)老詐騙騙局?該如何防范?
1.“代辦社?!彬_局:不法分子謊稱認識社保局等部門工作人員,或冒充銀行、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謊稱可以代為補繳“社?!?、代辦“養(yǎng)老保險”等,在收取相關費用后,攜款跑路。
2.“以房養(yǎng)老”騙局:不法分子以“以房養(yǎng)老”為名,誘騙老年人辦理房產抵押,再把借來的錢拿去買其所推薦的理財產品。一旦資金鏈斷裂或公司跑路,面臨高額債務,無力償還“借款”時,房子將被收回,最終房財兩空。
3.“養(yǎng)生保健”騙局:不法分子以免費體檢、領取獎品為誘餌,吸引老年人參加“健康講座”“專家義診”等活動,以“祖?zhèn)髅胤健钡葹猷孱^,虛構或夸大產品功效,誘騙老年人購買“保健品”。
4.“黃昏戀”騙局:這是“殺豬盤”的一種,不法分子利用單身老人情感缺失、生活孤獨的特點,通過網絡或短信交友發(fā)展為“戀愛關系”,再編造各種理由索要錢財。
5.“低價旅游”騙局:不法分子以“低價游”“免費游”為噱頭,通過強制、誘導、捆綁銷售等手段,誘導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奢侈品,或是誘騙老年人投資理財產品,或是吸引其注冊會員、預交費用等。
6.“文玩收藏”騙局:不法分子以幫助老年人拍賣其收藏品為誘餌,虛構高價,誘騙老年人委托代為拍賣,收取高額“服務費”;或者是將一些工藝品冒充為高檔收藏品,虛假承諾短期內會有較大增值空間,誘騙老年人高價購買。
想要避免上當受騙,一定記住以下三點:1.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貪圖小恩小惠;2.不輕信陌生來電,尤其是電話中要你轉賬匯款的,務必要多方核實;3.妥善保管個人信息,不將資料泄露給陌生人。
摘編自“北京反詐”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