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讀古典書籍,“春色爛漫”“春色滿園”不時映入眼簾,我突然想起,古時,“春色”是個很常見的詞語,“秋色”這個詞在古漢語中似乎也比較常見,卻很少見“夏色”與“冬色”,古人厚此薄彼,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先來看看“春色”,“春色”在古詩詞里可謂大出風(fēng)頭。葉紹翁在《游園不值》里說:“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边@里的“春色”是指春天的景色。不僅如此,“春色”還引申出其他的含義。柳永《梁州令》詞曰:“一生惆悵情多少,月不長圓,春色易為老?!边@里的“春色”指嬌艷的容顏?!按荷边€可以指喜色或臉上的紅暈。如孔尚任《桃花扇》里有“賞他一柄桃花宮扇,遮掩春色”之句。最不可思議的是,蘇東坡在《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中道:“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边@里的“春色”居然成了楊花(柳絮)的代名詞。
我們再看“秋色”。除了成語里的“平分秋色”,含“秋色”兩字的詩詞就更多了。李賀《雁門太守行》曰:“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倍拍痢堕L安秋望》中說:“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狈吨傺汀短K幕遮》詞起首就有:“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讀了這么多帶有“春色”和“秋色”的詩詞,我們很自然被其中炫目的色彩所吸引。這也正是這兩個詞令人著迷的地方。反觀夏天和冬天的色彩,就沒有這么絢爛了。夏天的色彩主打一個綠,冬天的色彩主打一個白,頂多再加上灰,都相對單調(diào)了許多。古人很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喜歡將“色”和“光”與春秋搭配,而跟夏冬幾乎絕緣。當(dāng)然,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古漢語中,也有“夏色”和“冬色”這兩個詞,但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非常少。
有朋友大概會問,古人如何表達(dá)夏色和冬色呢?答案很簡單——夏意、冬意?!耙狻迸c“色”相比,大為不同,卻很好地詮釋了古人的洞察力。漢語的魅力,可見一斑。
(若子摘自《西安晚報》2024年8月3日,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