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春的使者。
冰雪消融,寒氣未盡,大地依然枯黃時,春天的腳步總是悄然而至,堅定而緩慢地涂抹著冬天留下的痕跡。沐浴春風(fēng),經(jīng)歷了肅殺和休眠的楊樹發(fā)芽、柳眼半開,悄悄展葉,柳煙升騰河邊,青翠的荑草萌生,萬物恢復(fù)生機(jī)。這時,家鄉(xiāng)山嶺南北的水桃花,便成為第一抹濃艷的春色,爭相綻放。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 紅。\"這是詩圣杜甫在《江畔獨(dú)步尋花》中 的詩句。詩里桃花有深紅也有淺紅,色彩 繽紛,具體可感。詮釋了桃花的奇、美、 艷、幽。
詩仙李白的“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搖蕩女蘿枝,半搖青天月。\"《憶秋浦桃苑舊游》展現(xiàn)了一幅春日月下花前,楊柳絲絲,桃杏依依,清風(fēng)徐來,笛聲悠揚(yáng)的畫面。身處此種美妙的環(huán)境氛圍,其樂何及!每每賞讀到此,意往神馳,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桃花園,喜覓桃花,飽覽桃花勝景。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這是詩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詩句。詩人著意描寫\"山高地深,時節(jié)絕晚\"的特異地理現(xiàn)象時,用時間差來刻畫山寺桃花的迷人情態(tài),通過“人間”“山寺”,對景抒情,流露出“風(fēng)景這邊獨(dú)好\"的喜悅心情。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唐代崔護(hù)的《題都城南莊》,把男女青年邂逅離別長時間思念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桃花是愛情的花?!对娊?jīng)·周南·桃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痹谶@里,詩人將嬌艷欲滴、芬芳迷人的桃花,譽(yù)為待嫁的少女,含情脈脈,光彩照人。寄托了祝福夫妻和美溫馨、遠(yuǎn)離刀光劍影的和平愿望。
詩豪劉禹錫曾有詩云:“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此后,玄都花就成了桃花的別稱。劉郎,本為劉禹錫自稱,后又用以借指桃花。而季賀的詩中:“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紅雨,本用以形容繽紛飄落的桃花,后亦作為桃花的別稱。
李白的七絕《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生動描寫了一位偉大詩人與普通人深厚、純樸的友情。
“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yǎng)女嫁常遲。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卑拙右走@首《晚桃花》,像一幅特寫,是神來之筆,為賞桃花的畫龍點(diǎn)晴之作。獨(dú)辟小徑,以小見大,以少勝多,把人們的眼晴定格在一枝桃花上。屏氣欣賞美艷的桃花,細(xì)品清雅的香味,令人心曠神怡。
吟詠劉禹錫的《竹枝詞九首·其九》: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fù)水,長刀短笠去燒畬。\"這首詩,田園生活氣息濃郁,應(yīng)時開放的桃花、李花,點(diǎn)綴著滿山遍野。放眼望去,山南山北,青磚紅瓦,花木掩映,半山上升騰的裊裊炊煙,那是村民居住的地方。穿金戴銀的結(jié)伴婦女,到山泉挑水做飯??嬷L刀的男子,到坡地焚燒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準(zhǔn)備春耕春播。水清、花艷、人美。是刀耕火種遠(yuǎn)古農(nóng)耕文明的畫卷。
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四海無閑田,五谷豐登,安居樂業(yè),國泰民安。
合著春姑娘的腳步,郊外踏青,放眼桃園,粉的似霞,紅的似火,紫的如紗,白的勝雪,讓人眼花繚亂。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桃花,在微風(fēng)中搖曳著,飄出淡淡的清香。這是唐詩的韻腳,這是桃花詩的詩眼,這是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