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心中始終向往著的大山,牦牛山、錦屏山,還有大山下的瀘寧鎮(zhèn)與和愛鄉(xiāng)。
大山的風(fēng),輕柔地?fù)崦嚼锏娜藗?,輕拂著孕育希望的土壤
踏入和愛鄉(xiāng),水泥路與柏油路邊,花椒連片,桑田成行。村落小樓錯落有致。村民們不約而至來到操場品嘗“文藝下鄉(xiāng)”節(jié)目。那燦爛笑容,祥和的生活氛圍與“和愛”地名和諧融合一體的幸福指數(shù),羨慕式的點個贊!
學(xué)校新教學(xué)樓矗立,寄宿生整潔的寢室,設(shè)備齊全的計算機房,更有網(wǎng)絡(luò)如同無形紐帶,與務(wù)工在外的父母以及萬千世界緊密相連,讓孩子們不再感到孤單,還有那一間間教室,承載著他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夢想。
營養(yǎng)午餐后,孩子們盡情地舒展著自己的才藝,有的專注地寫字繪畫,用手中的筆描繪出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歡快地跳舞歌唱,那鮮艷的紅領(lǐng)巾在風(fēng)中與燦爛的笑容緊緊相擁,清脆的童聲如絢麗的花朵般綻放,朗朗的書聲與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宛如璀璨的星光,點亮雅襲江之夜,五彩的光芒閃耀在夜空之中,如夢如幻。
為了看清晨的日照金山美景,到錦屏鎮(zhèn)留宿一晚。
客家拿來的土酒,散逸著醇厚的酒香,滋潤著一天的疲憊,不知不覺中,便在山里清新的空氣中悄然進入夢鄉(xiāng)。
夜,很靜,且深沉。靜得只聽見泉水在石壁邊輕唱,清脆悅耳,恰似玉佩碰響風(fēng)鈴般清脆,叮當(dāng)入耳,如同一股清泉,緩緩地滴進我的心房。
夢境里,山連著大山,水淌著江水。山崖上的風(fēng),呼呼吹來,仿佛在訴說百年的眷戀。古道江邊,祖輩的故事還在回放,濤濤浪聲中,那動人的趕馬調(diào)還在耳邊吟唱。聲音回蕩在茶馬古道,喚醒熟睡的馬鈴,悅耳之音,更為悠揚。將那段孝道、離別與翹首以盼的馬幫愛情故事,一一呈現(xiàn)。
幾代趕馬人,在冬去春來的歲月里,跋涉的腳印,深深淺淺,刻滿了生活的汗水與流逝的時光,那些艱辛與堅韌都在古道遺韻里沉浸,悠悠回響,仿佛在向后人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把憧憬沉淀在南河碼頭,眺望遠(yuǎn)方。讓夙愿縈繞在夢里山谷,綿綿飄逸。細(xì)細(xì)咀嚼著村落熟悉的煙火味道,手捧著大山腳下炙熱的泥土,兒時的過往,宛如一股股暖流,涌上心頭,激情澎湃,流淌江河。
童年的故鄉(xiāng)啊,怎能不讓我深情地張開雙手,緊緊擁抱?往事如風(fēng),又怎能不淚水決堤撕心裂肺的敬畏?
起床號,熟悉的旋律,從不遠(yuǎn)的學(xué)校吹響,把清晨的寂靜敲碎。夢境尚未哄干淚水,便與文友到店家樓頂?shù)热粘觥?/p>
透過腰間的云霧,仰望錦屏山頂,仿佛能感覺到自己的呼吸與這座山峰一起在跳動。
瞬間,一抹朱紅從最高峰尖開始著染,又似一勺焦糖澆上整個山頂,金光漸灑,顏色逐變。日照金山的巨幅畫卷,矗立山巔,如一排屏障,世世代代護佑著純樸友善、守望傳承的后人。
看完日出,喝碗店家早早打好溫?zé)岬乃钟筒?,把寒氣全給融化,全身熱血沸騰。聆聽了店家講述錦屏仙人洞,文友們興致勃勃收拾行囊,驅(qū)車前往,岔道繁多,不識去路,只好問路人。上街的老人熱情指路,還叮囑平安。山路曲折十八彎,順著蜿蜒的水泥路到了目的地附近,頓時卻又打不準(zhǔn)方位,加之文友著急趕回城,時間確實不許再往,只好懷著遺憾,原路返回。
崖壁古道,日光普照,歷史印記閃閃。
每一塊石壁風(fēng)化,都是馬幫人歲月里的艱辛。
每一座山巒起伏,都是我們撥動生活的旋律。
每一個清晨鳥鳴,都是生活繚繞云霧的開始。
無數(shù)詩句與腳印一道,鑲嵌在座座云巔之上,勤勞之手,將那些美好的回憶,編織成絢麗霞光,永遠(yuǎn)綻放。
雖不舍,也得向大山揮別。
返程途上,風(fēng)化的石壁,滔滔的江水,讓記憶重溫而難忘。牧羊人,旅行者,建筑施工隊,物流車隊,不正是古道上馬幫的新模樣?正追隨著時代的光芒,不斷前行。朗朗讀書聲,吶喊聲,歡笑聲,電站泄洪聲,火箭騰空聲,不正是流傳江邊趕馬調(diào)的新旋律?這就是新時代新生活的生命贊歌,奏響著時代的最強音。
古道上,馬幫的身影隨歲月已悄悄遠(yuǎn)去,腰間的鈴聲卻從未消失。它不正是化作了春風(fēng)?吹拂大地,帶來生活的希望與力量,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zé)任編輯:吉保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