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三年高考季,東港三中考點外,一抹亮眼的“美團黃”總是如約而至:佩戴黨徽的騎手們穿梭忙碌,將一瓶瓶清涼的礦泉水遞到考生和家長手中,隨時準備著應急接送、物品取送?!笆昴ヒ粍Γm然我們能做的有限,但希望能給孩子們加一點油、添一份安心。”一位剛放下礦泉水箱、額角還掛著汗珠的黨員騎手道出了樸素的心聲。三年來,這個由新就業(yè)群體黨支部設立的“愛心助考點”,已累計服務考生及家長千余人次。
這份溫暖的擔當,源于一個扎根于“車輪上”的戰(zhàn)斗堡壘。2022年8月,在東港市委組織部和大東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東港市首家新業(yè)態(tài)新就業(yè)群體黨支部——美團東港分公司黨支部正式成立。走進暖心驛站,墻上“丹東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四星黨支部”“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牌匾,默默見證著這個年輕支部的堅實足跡。
“車輪上”筑牢戰(zhàn)斗堡壘
“我們這些人,車輪子就是‘辦公室’,手機就是‘聯(lián)絡站’。”美團東港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的一句話,精準地點出了騎手群體的特點。那么,如何讓黨建在這種“一直在路上”的群體中生根發(fā)芽?答案就藏在他們靈活機動的黨建實踐之中。
為了讓組織生活更貼近騎手實際,黨支部將黨員大會從傳統(tǒng)的會議室“搬”進了為騎手量身打造的“暖心驛站”?!敖裉焖筒陀龅絺€特別暖心的事兒,顧客看我跑得滿頭大汗,還給我遞了瓶水?!币晃或T手率先打開了話匣子?!笆前?,咱們工作雖然辛苦,但也能收獲很多溫暖。通過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我明白了咱們這工作雖然平凡,但也是在為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绷硪晃稽h員騎手接著說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交流著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深刻感悟。黨課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微信群搖身一變,成為騎手們學習交流的新陣地。除了線上學習,黨支部還十分注重線下實踐教育。他們精心組織黨員騎手前往紅色教育基地實地參觀,組織演練情景互動式黨課,組織騎手參加街道開展的雷鋒精神宣講等活動。
在黨支部的引導下,騎手們積極將所學所悟轉化為實際行動。黨支部組織騎手參與燃氣風險排查和燃氣安全、環(huán)境保護政策的宣傳,定期評選先鋒騎手,形成人人爭當政策宣講“小蜜蜂”的良好氛圍。
志愿服務傳遞溫暖大愛
前年5月,一條消息讓整個美團分公司的空氣驟然凝重——騎手王明的女兒被確診患上白血病。黨支部得知這一情況后,迅速發(fā)出獻愛心號召。消息一經(jīng)傳出,近百顆心緊緊相連,大家紛紛伸出援手,涓涓細流最終匯聚成了愛的江河,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手術費便湊齊了。
那是2024年7月的一個夜晚,騎手周賀正騎著電瓶車,爭分奪秒地送餐,途經(jīng)聞水橋時,看見一名女孩落水。周賀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將救生圈拋向水中,隨后又憑借著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協(xié)助女孩成功脫險。他一直守在現(xiàn)場,直到警察和救護車都趕到,才放心地重新騎上電瓶車,繼續(xù)完成送餐任務。
女騎手王繼雯在送餐過程中,留意到朝陽社區(qū)有一位時常獨坐輪椅的老人欒勇先。溝通了解后得知欒老雖行動不便,卻始終心懷大愛,曾經(jīng)資助貧困學生,她深受感動。在黨支部的對接下,王繼雯和欒老結成幫扶對子,定期為其送去溫暖和關懷。如今,在美團東港分公司黨支部,這樣的幫扶對子已經(jīng)結成5對。
這些只是黨支部所發(fā)生的眾多暖心故事里的幾幕。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志愿服務高質量發(fā)展,配合社區(qū)開展各項志愿服務活動,設置黨員先鋒崗,以“黨組織+志愿服務”的方式,出現(xiàn)在群眾需要的地方?!傲辽矸?、守初心、樹形象”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地化作騎手們的行動。
“先鋒騎手”助力共治共享
2023年7月,大東街道迎來了一批特殊的“新同事”——11名外賣騎手被正式聘為“流動網(wǎng)格員”。他們穿梭于樓宇巷陌的黃色身影,被賦予“新角色”,成為城市治理的“流動探頭”。
在黨支部精心打造的“港城紅騎手,網(wǎng)格新力量”品牌引領下,“4465工作法”成為連接騎手個體力量與城市治理大局的智慧紐帶。走進美團東港分公司橋南站,站長王巖春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來:“黨支部通過4條黨建工作主線,即黨建引領紅色領‘騎’、提質賦能教育強‘騎’、關心關愛服務暖‘騎’、融入治理共治亮‘騎’,精心創(chuàng)建了志愿服務先鋒行、文明共建隨手拍、政策宣講‘小蜜蜂’、扶貧幫困結對子這4項志愿服務項目。同時,還鼓勵騎手們爭當政策法規(guī)宣傳員、社情民意收集員、文明城市守護員、社會治理觀察員、安全出行示范員、食品安全監(jiān)督員。如此一來,騎手們的融入感、歸屬感、責任感、幸福感和獲得感都得到了極大增強?!?/p>
有了“4465工作法”的指引,騎手們仿佛化身為城市中最敏銳的“移動哨兵”。據(jù)統(tǒng)計,他們協(xié)助檢查店鋪達400余家,成功上報并消除安全隱患68處。不僅如此,他們還通過“愛東港”APP、“文明共建隨手拍”等渠道,積極上報治安線索、鄰里糾紛等基層治理問題40余個。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由11名騎手組成的流動網(wǎng)格員隊伍,如今已如雨后春筍般壯大至百余名,累計反饋各類治理問題600余次。
在基層治理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的進程中,新就業(yè)群體從“治理對象”逐漸轉化為“治理力量”,成功激發(fā)了共治共享的強大動能。東港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祝冶平滿懷信心地說:“我們將繼續(xù)引導新就業(yè)群體深度融入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決勝之戰(zhàn),讓這些勤勞的‘城市小蜜蜂’在基層治理的廣闊天地中,盡情舞動出更耀眼的光芒,不斷貢獻‘新’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