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0歲的退休老人為了完成98歲老八路父親的遺愿,八年如一日,義務講解父親戰(zhàn)友白求恩的故事。
8年時間,他的足跡遍布焦作市社區(qū)、農村、公園、廣場、醫(yī)院、學校和大大小小的機關企事業(yè)單位,最遠到達革命圣地延安、到達他的家鄉(xiāng)河北省保定市、石家莊市。
他說:“我就是想讓白求恩精神在焦作安家。8年時間,我只干一件事,我走到哪里,我就將白求恩精神帶到哪里。”
辛勤的付出終有得償所愿的回報。2024年底,他父親生前常住的焦作市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掛上了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頒發(fā)的“全國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的牌子。這個牌子,是他父親20年前的夙愿。
這位退休老人是誰?他就是現(xiàn)年68歲、被譽為“白求恩精神傳承人”的龐繼承。
龐繼承是焦作市馬村區(qū)紀委監(jiān)委的一名退休干部。2016年是他人生的轉折期,這一年他退休。也正是在這一年,他98歲的老八路父親龐滿科病逝。父親病逝后,他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繼續(xù)義務講解白求恩的故事。這一講就是8年。8年時間,他宣講白求恩的故事600多場,授課人數(shù)達5萬多人,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白求恩精神,將白求恩精神播撒到了他走到的每一個角落。
那么,他的父親龐滿科究竟和白求恩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
他的父親龐滿科,就是中學語文課本上那張經典的白求恩戰(zhàn)地手術照片中站在旁邊、戴深色帽子的八路軍干部。
一
龐繼承的家庭,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紅色基因呢?
龐繼承祖籍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靈山鎮(zhèn)西龐家洼村,爺爺龐老鋼,養(yǎng)育了6個孩子,四個男孩兩個女孩。龐繼承的父親龐滿科排行老五,上邊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下邊還有一個弟弟。
西龐家洼村有著良好的革命基礎,在土地革命時期,村里最富有的人家主動參與“打土豪分田地”,將自家的土地分給窮苦百姓耕種。龐老鋼家比較殷實,他同樣屬于開明人士,主動扶弱濟貧,將自己家的土地分給貧苦農民。
那時候,老百姓叫紅軍是“紅胡子”,村里不少進步人士都秘密跟著共產黨鬧革命,龐繼承的爺爺、大伯、二伯、大娘都是革命的積極分子,他的大伯還是村里鬧革命的領頭人,村里的群眾不了解實情,私下里說他們一家都是“紅胡子”。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后,侵略者的鐵蹄很快占領華北。西龐家洼村自發(fā)組織起抗日力量,號召村民不做侵略者的順民,處處與侵略者對著干,日本人提起龐老鋼這個名字就膽怯。
一天晚上,由于叛徒告密,日本人氣勢洶洶來了一小隊人馬包圍了龐老鋼家。龐老鋼危急關頭商定分頭行動,由龐老鋼作掩護,四個兒子突圍。結果是四個兒子突圍成功,從院墻的一個隱蔽的缺口處逃跑了,龐繼承的爺爺龐老鋼在反抗中被日本人當場打死,他的奶奶被日本人抓走了。
日本人將奶奶吊在村里的一棵槐樹上拷打,目的是引誘他的四個兒子回來救人。最后見詭計不能得逞,就殘忍地將奶奶的頭顱割下,懸掛在槐樹上,警告村里的抗日分子,企圖殺一儆百。
第二天,他們又來到村里,到處尋找八路軍。當發(fā)現(xiàn)一個地道口的時候,他們又不敢下去。他們妄圖將地道里的八路軍和群眾燒死,他們向地道內倒汽油、扔干柴,然后點火焚燒。不幸的是,龐繼承的大娘被日本人抓到了,他們見從她嘴里得不到任何有用的消息,就兇殘地將她扔進了地道口熊熊燃燒的大火中。
龐繼承的大娘是保定師范的學生、是抗日的積極分子、是中共黨員,這次日本人前后殺死村里的無辜百姓12人,龐滿科家就犧牲了3人。后來談起日本人的罪行,龐滿科說:“日本人欠我們家3條人命?!?/p>
那時,聶榮臻元帥帶領的八路軍剛剛來到五臺山,準備在那里開辟革命根據地。西龐家洼村距離五臺山僅有60公里,地下黨組織寫了介紹信,讓逃跑出來的龐家兄弟到五臺山去,龐繼承的父親龐滿科兄弟二人就來到了五臺山。龐繼承的大伯、二伯回到西龐家洼村繼續(xù)開展抗日斗爭。
龐滿科出生于1919年2月,1937年10月來到五臺山,參加了八路軍。由于他讀過書,屬于有文化的人,在部隊用處很大。到達五臺山后,他就被安排在聶榮臻司令員身邊工作,任晉察冀軍區(qū)直屬特務營炮兵連副指導員。
二
在這里,龐滿科成為白求恩故事的見證者。
白求恩出生于1890年3月,是著名的胸外科專家,加拿大共產黨員。為了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他踐行國際共產主義精神,于1938年1月率加拿大、美國援華醫(yī)療隊奔赴中國。
1938年3月,白求恩到達延安后,第一件事就是鄭重地把加拿大共產黨員的黨員證交給毛澤東主席,自愿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毛澤東主席緊握著白求恩的手說:“從今天起,你的命運就與中國人民分不開了。”
1938年6月白求恩到達五臺山。在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白求恩與先行到達的龐繼承的父親龐滿科相遇了。
為了更好地協(xié)助白求恩在晉察冀軍區(qū)的工作,保護白求恩的生命安全,受聶榮臻司令員的委派,龐滿科擔任白求恩醫(yī)療隊的指導員、黨支部書記。
白求恩醫(yī)療隊是在白求恩的建議下,成立的一支由十幾人組成的戰(zhàn)地醫(yī)療隊。
從此,龐滿科與白求恩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并肩戰(zhàn)斗。白求恩在中國工作生活了20個月,龐滿科與他并肩作戰(zhàn)14個月,彼此之間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龐滿科也成了白求恩在中國的少數(shù)親歷者,成為白求恩故事的見證者之一。
三
從小,龐繼承是聽著白求恩的故事長大的,這在龐繼承幼小的心靈播下了白求恩精神的種子。
龐繼承的父親龐滿科說:“白求恩黨性觀念特別強,每月發(fā)過津貼,第一件事就是交黨費?!饼嫕M科每次說到這件事都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自豪感,他說:“我是黨支部書記,黨費交給了我?!泵恳淮?,都是他親手接過帶著白求恩體溫的黨費。
龐滿科曾經很自豪地對兒子龐繼承說:“我和白求恩關系最好了,白求恩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在一起。他稱我是young leader(年輕的領導)?!卑浊蠖鲬?zhàn)地醫(yī)療隊先后參加了廣靈伏擊戰(zhàn)、齊會戰(zhàn)斗、摩天嶺戰(zhàn)斗、雁宿崖戰(zhàn)斗等。每逢重大戰(zhàn)斗,白求恩大夫總是盡可能到達距離前線最近的地方,尋找合適地點收治傷員,開展早期清創(chuàng)手術。白求恩說:“我們醫(yī)生也是戰(zhàn)士,我們在用手術刀與敵人拼刺刀?!?/p>
有一次,戰(zhàn)火打到了戰(zhàn)地醫(yī)院,情況十分危急,包扎所必須馬上轉移。白求恩不聽勸阻,還在聚精會神做手術。龐滿科下命令把白求恩大夫抬走。剛離開手術臺,一顆炮彈在包扎所附近爆炸,龐滿科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經常說:“我是一名普通的八路軍戰(zhàn)士,請不要對我特殊優(yōu)待?!饼嫕M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白求恩生活很簡樸,從不搞特殊化。聶榮臻司令交給龐滿科200元錢,交代照顧好白求恩的生活。一天,龐滿科安排炊事班給白求恩炒了兩個雞蛋,白求恩一看和戰(zhàn)士吃得不一樣,堅決不吃,而且對龐滿科大發(fā)脾氣。他說:“在八路軍隊伍里沒有特殊戰(zhàn)士,如果有,那就是傷病員?!睆拇?,白求恩每次開飯時都要先去看看戰(zhàn)士們碗里吃什么,要和戰(zhàn)士們吃得一模一樣。
龐滿科和白求恩都是O型血,倆人經常為輸血爭吵。由于血源緊張,白求恩大夫將輸血技術教給了戰(zhàn)地醫(yī)療隊,并且建立了永不干涸的“群眾血庫”。當時年僅34歲的衛(wèi)生部部長葉青山第一個獻血,龐滿科第二個獻血。白求恩也經常偷偷地給傷病員輸血。
為了這件事,龐滿科特別生氣,并召開黨支部會“批評”他。有一次,白求恩又要輸血,龐滿科搶過去說:“不能抽你的血,你還要做手術,我也是0型血,抽我的血?!卑浊蠖骱懿桓吲d地說:“龐書記年輕,還是抽我的吧?!卑浊蠖骶褪沁@樣一個人,在他的心里只有傷病員,唯獨沒有他自己。
白求恩經常不顧個人安危,率領醫(yī)療隊在前線戰(zhàn)地救治傷員。當連續(xù)工作時間長、人們勸他休息時,他說:“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休息的,你們要拿我當一挺機關槍使用?!?/p>
前方戰(zhàn)斗不停,后方傷員救治分秒必爭。
可是,意外突然降臨。1939年11月12日,這是一個讓人扼腕嘆息的日子。在這一天,白求恩大夫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以身殉職。那年,他年僅49歲。原因是在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受傷感染,由于缺醫(yī)少藥,他又舍不得將寶貴的藥物用在自己身上,加上積勞成疾,最終他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事業(yè),將一腔熱血拋灑在了中國的大地上。
毛澤東主席知道后,心情十分沉重。從前線來到延安的同志都佩服白求恩,為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動,特別是作為白求恩生前指導員的龐滿科,在白求恩逝世后,作為年輕干部被選派到延安抗大學習兩年,毛主席聽了他們講解的白求恩故事,徹夜難眠,深深被這位國際友人的革命事跡所感染,并發(fā)表了署名文章《紀念白求恩》,稱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聶榮臻稱他是“無產階級最英勇的戰(zhàn)士之一和被壓迫民族最忠誠的戰(zhàn)士”。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四
白求恩逝世后,與他并肩戰(zhàn)斗的龐滿科同志擦干眼淚,化悲痛為力量,繼續(xù)執(zhí)行新的革命任務。他先是跟隨聶榮臻司令員輾轉晉察冀,后作為年輕干部被選派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兩年,畢業(yè)后重返晉察冀任軍區(qū)特務營教導員,那年龐滿科26歲。
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龐滿科奔赴全國解放的戰(zhàn)場,跟隨66軍197師成少甫將軍,先后任營教導員、政治協(xié)理員、政治部副主任等職。
龐滿科的一生,先后參加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100多場——比較有名的有百團大戰(zhàn)、黃土嶺戰(zhàn)役、黨城戰(zhàn)役、上下河戰(zhàn)役、保定解放戰(zhàn)役、石家莊解放戰(zhàn)役、太原解放戰(zhàn)役、張家口解放戰(zhàn)役、宣化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等。在太原解放戰(zhàn)役、宣化戰(zhàn)役中榮立特大功,成為戰(zhàn)斗英雄。
曾經幾次,龐滿科與死神擦肩。
在黨城戰(zhàn)役中,日本鬼子的炮彈落在了腳下,可是他命大沒有被炸死;攻打宣化時,他舍身炸碉堡,后被戰(zhàn)友從死人堆里扒了出來,昏迷15天才蘇醒;攻打太原時,子彈把耳膜打穿,昏迷一個月又活了過來。
正是解放太原時耳膜被打穿,讓他雙耳失聰,從此再也聽不到外界的聲音。
身經百戰(zhàn)、出生入死、戰(zhàn)功顯著的龐滿科,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勛章”。
五
無獨有偶,龐繼承的母親孫俊英既是一位女中豪杰,也是一位英雄的母親。
孫俊英1927年2月出生,和龐滿科是老鄉(xiāng),也是河北省曲陽縣人。14歲參加兒童團,16歲入黨,她當兒童團長時就帶領兒童團打死過兩個日本鬼子,是河北省曲陽縣某區(qū)的婦救會主任,是晉察冀軍區(qū)優(yōu)秀的婦女干部。解放后,她帶領60名婦女創(chuàng)建了焦作市耐火材料三廠,是焦作市耐火材料三廠第一任廠長,歷任馬村區(qū)、焦作市人大代表。
當時在組織的介紹下,龐滿科和孫俊英相識、相戀了。
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兩位革命青年的愛情也充滿悲壯的浪漫主義色彩,他們約定:把小日本打跑了再結婚。
日本投降后,一場隆重的婚禮就是最好的慶祝。
金色鋪滿大地的秋天,他們結婚了。
在龐滿科的老家西龐家洼村,太行山深處的這個美麗小山村,這一天,熱鬧喜慶。8年沒有回家的龐滿科,在這里舉辦一場隆重而熱烈的革命婚禮。漫山遍野,層林盡染,給他們的婚禮增添了吉慶的氣氛。五彩斑斕的秋葉紛紛飄落,是撒向這對新人的金色彩帶,地上一層厚厚的紅葉是為新人鋪就的幸福地毯,天邊的彩云映紅了新人的笑臉。那天,邊區(qū)很多首長都參加了婚禮。王子平是龐滿科的入黨介紹人,是原晉察冀后方醫(yī)院政委、少將,這天成了他們婚禮的主持人。聶榮臻元帥、孫毅中將、成少甫少將等首長都前來祝賀。
龐繼承的父母年邁后,記憶力減退,但每每說起結婚時的熱鬧場面,兩位老人臉上總是洋溢著甜蜜的笑容,對熱鬧場面的回憶成了孫俊英老人晚年最幸福的事。
那天,新郎官龐滿科開玩笑問孫大隊長(孫毅):“我們到抗大學習,你說每個人送給我們一部車,誰知道每個人送給我們一部紡花車,叫我們大老爺們當小腳女人學紡花?!痹趫龅娜硕夹α恕?/p>
孫毅,戰(zhàn)士們都叫他孫胡子,別看他嚴肅,實際上很活潑。孫毅說:“你應該感謝我,以后你就明白了,學會紡花就不會受老婆的氣了。”后來,龐滿科成了學校的紡花能手。
龐滿科對孫大隊長又說:“你在學校把我的戰(zhàn)刀給收了,什么時間還給我,那可是我繳獲日本大佐的戰(zhàn)利品?!?/p>
孫大隊長也不含糊:“我說過,等革命勝利了再還你,我孫胡子說話算數(shù)?!蹦翘焖麄冇姓f有笑都很開心,笑聲激蕩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也為這對新人作證,為這對晉察冀邊區(qū)優(yōu)秀兒女的幸?;橐鲎髯C。
由于記不清具體的結婚時間,從此,龐繼承一家將每年9月3日‘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作為兩位老人的結婚紀念日,以此見證他們“等把小日本打跑了,等抗戰(zhàn)勝利了再結婚”的對黨和晉察冀邊區(qū)人民所作出的莊嚴承諾。
六
革命的熱情抵擋不了現(xiàn)實的無情。1957年,38歲的龐滿科因身體殘疾(雙耳失聰),不再適應部隊工作,從天津轉業(yè)到焦作,先后任焦作市手工業(yè)聯(lián)社主任、焦作市耐火廠副廠長。正縣級干部的他,但由于聽覺受限,每次出席會議,都需要有專人負責將聲音轉換為文字。
妻子孫俊英隨龐滿科轉業(yè)到了焦作市。從此兩位革命伴侶以他鄉(xiāng)為故鄉(xiāng),一起經歷風雨,一起走過滄桑,憑借高度的革命自覺性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遭遇坎坷泥濘時彼此安慰、互相照顧,漸漸成為人生路上櫛風沐雨、年歲漸長的老人。這兩位風雨同舟的革命伴侶,在轉入地方后的59年時間里再沒有分開。他們在部隊時舍生忘死,保家衛(wèi)國,到地方后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繼續(xù)奉獻社會,為民造福。
在歷次運動中都是孫俊英挺身而出保護龐滿科,才使龐滿科免遭迫害。由于龐滿科雙耳有殘疾,孫俊英主動承擔起家里的重體力勞動。在困難時期,孫俊英陪龐滿科住窯洞、挖野菜,同甘共苦,彼此給予對方精神上的安慰。他們一生節(jié)儉,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居功自傲,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相愛終生。
2005年、2015年,龐繼承的父親、母親雙雙被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國務院授予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70周年金質紀念章。
掛在耄耋老人胸前的金質紀念章金光閃閃,這來自同一家庭的兩枚金質紀念章,也是焦作市僅有的兩枚紀念章。
人生的列車滾滾向前,晚年是一道不能不逾越的鴻溝。龐滿科人生的最后10年,像大多數(shù)的老年人一樣,難以避免疾病的侵襲,雖不斷與病魔抗爭,卻終將屈服于病魔。
這10年時間,龐滿科一次次住院都是在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這也是兒子龐繼承為他選擇的定點醫(yī)院。
每次住院,醫(yī)生、護士待他這個老八路都很親。閑暇時,龐滿科老人會主動叫醫(yī)生或者護士:“過來,我給你們講講白求恩的故事?!碑斔麄兊弥嫕M科老人是白求恩的戰(zhàn)友時,他們還會主動纏著老人給他們講解白求恩的故事,老人也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將白求恩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對病人如親人,對同志極端熱情,對技術精益求精,心里時刻裝著病人,偷偷給病人輸血,把自己的東西送給病人,從不搞特殊……就這樣,白求恩的故事在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默默傳遞。
時間來到了2016年。
這一年,龐滿科與孫俊英這對風風雨雨走過71個春秋的老人,這對相依相伴71年的革命伴侶,牽手離世,一時成為人間佳話。
兩位老人都是農歷二月生,2016年農歷二月,他們的子女給他們過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個生日。生日后,龐滿科就病倒住院了??赡苁莾晌焕先诵挠徐`犀、心心相通吧,孫俊英告訴兒子龐繼承說:“你爸爸歲數(shù)到了,不行了,我也不行了,我去醫(yī)院陪陪你爸爸?!?/p>
按照老人的意思,他們被安排住在了同一間病房。也許,他們心里清楚他們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兩支將要燃盡的蠟燭仍在彼此相互照耀。
他們每天都要目視對方,給對方招招手,或者抬起柔弱的手想要伸給對方,這是無力地告白。他們用這種方式告訴對方“我還活著,你也要好好的”??吹竭@場面,他們的孩子們無不淚流滿面,在場的醫(yī)生護士無不潸然淚下。
不知是哪位護士心細,說把床給他們并在一起吧,這樣他們每天都可以把手拉在一起。
就這樣,兩位垂危老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是他們在互相鼓舞,互相溫暖,互相給力。他們在用最后一點力氣立誓“生死不離”。什么是愛情?這就是!他們用一生演繹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
這次住進醫(yī)院,他們倆都沒能出來。2016年9月17日,90歲的孫俊英老人病逝。醫(yī)生對他們的兒女說:“先把你母親放在殯儀館吧!估計你父親這幾天也就不行了?!?016年10月18日,98歲的龐滿科老人追隨妻子孫俊英而去。
早在2015年9月2日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前一天,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報了龐滿科和白求恩一起工作的事跡。2016年,龐滿科與孫俊英這對革命夫妻的事跡以及病重期間兩人的感人故事,曾多次在各大報刊和中央電視臺、中國網、人民網以及港澳和國外等幾十家網站播出,一時間,這對抗戰(zhàn)老兵的故事成為網上熱議的話題,他們夫妻倆一生攜手、臨終依依不舍的故事,成為夫妻間相濡以沫的典范。
七
父母病逝這一年,他們的二兒子龐繼承退休。痛定思痛的龐繼承老人,每每想起父親第一次在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住院后說的話總是輾轉反側。
那是20年前的一個深秋,89歲的龐滿科老人第一次住到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在這里,他得到了醫(y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和貼心照顧,有感于醫(yī)護人員的真誠服務。他語重心長地對兒子龐繼承說:“這家醫(yī)院好,應該掛上白求恩的牌子。”
龐滿科晚年隨兒子龐繼承定居馬村區(qū),常在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
在這里,龐滿科看到,醫(yī)護人員像兒女一樣照顧住院孤寡老人的吃喝拉撒,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不辭勞苦一次次到大山里為出院的老人進行后續(xù)治療,他欣慰地對兒子龐繼承說:“在這里,我仿佛又看到了‘白求恩大夫’。”
為這家醫(yī)院掛上白求恩的牌子是老人的夙愿,也成了龐繼承的心愿。
八
龐繼承1956年7月出生在天津市某部隊大院。他的父親龐滿科因雙耳失聰于1957年轉業(yè),不滿周歲的龐繼承跟隨父母親從天津來到了河南省焦作市。
出生于紅色家庭的龐繼承,從小聽父親、母親講抗戰(zhàn)故事和白求恩的故事,耳濡目染之下,紅色基因深植于他的心里。
在龐繼承的心中,父親是英雄,是他一生學習的榜樣。從父親身上,他懂得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他立志要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將白求恩精神代代傳承下去。他要以父親為榜樣,到部隊的大熔爐里淬煉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1976年2月,不滿20歲的龐繼承如愿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在部隊一待就是10年。由于表現(xiàn)突出,不僅入了黨、提了干,還被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qū)軍醫(yī)學校師級雷鋒式戰(zhàn)士、雷鋒式干部。在“百萬大裁軍”時,1986年,龐繼承在連職干部崗位上轉業(yè)。轉業(yè)后,他先后在企業(yè)、黨政機關任職,2016年7月從馬村區(qū)紀委案件檢查室主任的崗位上退休。
退休之后的龐繼承,開啟了一條新的人生道路。
早在2015年,龐繼承退休的前一年,龐繼承就作為白求恩戰(zhàn)友的兒子應邀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白求恩精神國際研討會”,參會人員來自世界70多個國家。在那里,他見到了毛澤東主席的女兒、聶榮臻元帥的女兒以及白求恩精神研究會的領導。這次會議更加堅定了他宣傳白求恩精神的決心。
其實,白求恩精神的種子是早年父親在他心中播下的,是種子就會發(fā)芽,是種子就有破土萌發(fā)、蓬勃生長的時候,只是需要等待時機。
退休,正是恰到好處的時機。
從此,他走上了義務宣傳白求恩精神的道路。
8年時間,他經常深入學校、機關、農村、社區(qū)、部隊、醫(yī)院宣講白求恩的故事,傳承白求恩的精神。特別是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聘請他為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白求恩精神宣講員,為他設置了專門的辦公室,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節(jié)日、不同的醫(yī)護人員,他隨時隨地向大家宣講白求恩的故事。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午后,我第一次見到龐繼承老人,有一見如故的感覺。我知道,68歲的龐繼承老人顯然沒有服老,一米七五的個頭,80公斤的體重,敦敦實實。大概是微胖的緣故,臉上肌肉飽滿,不見皺紋。說起話來不緊不慢,娓娓道來,帶著和藹、透著和善,讓人信服,辦事仍保留著軍人的作風,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
8年時間,他走到哪里,就將白求恩精神帶到哪里。不僅分文不收,而且從不給宣講單位增添麻煩,從不讓車接車送。每次出發(fā)前,他給對方說“把地址發(fā)給我就行了,我自己去”。然后他騎上三輪車,風雨無阻去講解。他說:“我去講解白求恩的故事,不能給人家添麻煩。白求恩的精神就是將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作自己的事業(yè),白求恩的精神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如果給對方添麻煩,就是與白求恩精神背道而馳?!?/p>
一次,他去遠在北京的獨生女兒家探親,當他得知家鄉(xiāng)有講解白求恩故事的需求時,不遠千里匆匆趕了回來。盡管不取分文,但他仍甘之若飴。
不要報酬,義務宣講,這僅僅是一種熱愛嗎?不,這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不求索取、只講奉獻的情懷,一種讓更多的人了解白求恩精神的情懷,一種廣泛播撒白求恩精神種子的執(zhí)著情懷。
曾經,為了講解白求恩精神,他從河北老家趕到焦作市烈士陵園;為了講解白求恩精神,他不顧身體不適帶病講解;為了講解白求恩精神,他放棄與家人團圓的機會;為了講解白求恩精神,他風里來雨里去,毫無怨言。
8年來,龐繼承退休不離黨,退伍不褪色,義務講解白求恩故事,自費去養(yǎng)老院看望抗戰(zhàn)老兵,這樣的付出他認為值,因為他收獲的是一顆顆無比真誠的心,得到的是一份份春風般溫暖的回報。
在馬村區(qū)工人村小學的升旗儀式上,當著2400名學生,校長給他頒發(fā)少先隊校外輔導員聘書,祖國的花朵、一列列少先隊員對著他行少先隊隊禮。
在戰(zhàn)斗英雄王忠殿事跡陳列館,焦煤集團中層干部被他的講解感動,給他豎起一個個大拇指。
在焦作市實驗小學過“六一”,少先隊員將一條鮮艷的紅領巾戴到了他胸前。
在即將走進軍營的新兵戰(zhàn)士那里,聽他講解后,他收到的是激動的新兵們贈送的一束束鮮花,和一個個發(fā)自肺腑的標準軍禮。
在建軍節(jié)來臨前,在焦作市圖書館一樓報告大廳,他收獲了聽眾們的一陣陣掌聲。
在焦作市烈士陵園紅色大講堂,他將白求恩的故事講給青年學生,青年學生將心中的敬佩用一行行熱淚表達。
在焦作市監(jiān)獄,他給500多名服刑人員講白求恩的故事,不少聽者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在入黨積極分子上黨課時、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6周年時,在延安、在保定、在石家莊,他一次次飽含深情講解白求恩的故事,將白求恩精神傳播到他走過的每一個地方。
隨著講解的持續(xù)深入,一項項榮譽接踵而來。龐繼承老人成為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理事、河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新時代優(yōu)秀宣講師、焦作市第四屆“十佳”擁軍模范,并受聘于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白求恩精神宣講員,焦作市“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宣講”市級銀發(fā)宣講員、焦作市關工委“五老”宣講員,冬香好媽媽黨支部紅色宣講員、焦作市烈士陵園紅色大講堂特邀講解員等。
他的講解鮮活、生動、感人,每次講解前他都認真?zhèn)湔n,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群體、不同文化差異的人群,確定宣講的深度和廣度。他將白求恩精神與新時代相結合,凝結為奉獻精神、忘我精神、團結精神、鉆研精神、大愛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等等。他還經過苦心鉆研,學會了PPT課件制作。
不僅制作PPT課件,還利用自己是焦作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的身份,不辭辛苦,認真撰寫宣傳白求恩精神的文章800多篇,在不同媒體刊發(fā)。
他組織了一支馬村區(qū)退伍軍人紅色宣傳隊,長期活躍在基層群眾中。提起白求恩精神,龐繼承老人一臉豪邁,68歲的他寶刀不老,精神矍鑠,仿佛有用不完的勁。
九
龐滿科老人的言傳身教,龐繼承老人8年時間的潤物無聲,兩代人的辛勤付出讓白求恩精神在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深深扎根,“白求恩式好醫(yī)生”的事跡不斷涌現(xiàn),白求恩精神之花盛開在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的各個角落。
那是2018年的夏天,一對年輕父母抱著孩子急匆匆地走進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病房值班室,當時正是醫(yī)生趙飛琴值班。在診斷孩子為蛋清過敏后,趙飛琴提筆果斷開了4片抗過敏藥,藥費一共是0.19元。看個感冒都需要成百上千,這一毛九的藥方管用嗎?正是連這對父母都將信將疑的一毛九的藥方,治好了孩子的病。服藥半個小時后,孩子身上的丘疹大部分已經消退,趙飛琴才放心地讓他們回家。
這件事看似普通,但經焦作日報全媒體報道后引發(fā)關注,隨后人民日報、新華社、澎湃新聞、新京報、騰訊新聞、網易新聞、《大河報》等多家媒體爭相報道,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2000萬,點贊量達6萬。
2019年,在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開展的尋訪“白求恩式好醫(yī)生”大型公益活動中,趙飛琴的事跡打動眾人,實力當選。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名譽會長栗龍池、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蔡國軍高度評價:“一毛九分錢的藥方”是“良心藥方”,是一張體現(xiàn)了白求恩精神的藥方。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也被群眾稱為“良心醫(yī)院”。
“一毛九”的余波仍在,接著又出現(xiàn)了“六毛八”的故事,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再一次成為遠近群眾爭相稱贊的暖心醫(yī)院。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2019年10月底,龐繼承去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看病,在排隊交錢時,他前邊的一位老人遇到了麻煩。
原來,老人來看病時身上帶了200元錢,而藥費是200.68元,差了6毛8分錢。龐繼承明白了前邊發(fā)生的事,他看在眼里,不動聲色,繼續(xù)看收費員怎樣處理這件事。
按照常理,買藥錢不夠繳不了費,換下一位就行了。
可是,畫風突變。窗口里的收費員問明了老人的情況后,并沒有讓老人回去拿錢,而是微笑著說:“大爺,我替您交上六毛八,您不用再跑腿了?!?/p>
站在老人身后的龐繼承用手機記錄下了這暖心的一幕?;厝ズ?,他在照片下邊寫下了事情經過,發(fā)在了朋友圈。
很快,朋友圈閱讀量和轉發(fā)量瘋漲。
這下子,傳到了焦作市委主要領導那里,引起了市委主要領導的注意。市委主要領導給有關部門說:“你們去調查一下,看看這兩件事為什么發(fā)生在同一家醫(yī)院,有什么深層次的原因沒有?”
記者采訪后發(fā)現(xiàn),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已經深耕白求恩精神多年,白求恩精神在這家醫(yī)院已蔚然成風。
之后,《焦作日報》在一版位置開辟專欄,對這件暖心的小事展開討論,推出連續(xù)報道。以《六毛八暖人心》《現(xiàn)在的社會還是好人多》《只是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來信人:想讓更多人了解醫(yī)者仁心》為題,對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收費處主任王恩泉為80歲的患者墊付0.68元藥費的事進行報道。
同年11月6日,《焦作日報》一版再次聚焦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以《從“一毛九”到“六毛八”》為題,對醫(yī)院多年來厚植白求恩精神土壤,培育良好醫(yī)風醫(yī)德的做法進行報道。
原來,在這家醫(yī)院,不僅有開出“一毛九”藥方榮獲全國第三屆“白求恩式好醫(yī)生”的趙飛琴、為患者墊付“六毛八”溫暖人心的收費處主任王恩泉,還有用私家車接脫貧戶看眼病被患者稱為“你是我的眼”的眼科主任魏建房、帶父出嫁的“80后”醫(yī)務人員王帆,更有腳踝骨折單腿跪地90分鐘為患者做手術的耳鼻喉科主任楊劍,以及白求恩精神示范科室的一群醫(yī)護人員,他們形成了白求恩精神群像。白求恩精神早已經在這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龐繼承老人,不僅是白求恩精神的宣講員,還是當代白求恩精神的傳播員,他讓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的白求恩精神傳得更廣、更遠,甚至插上翅膀飛到了北京。
十
2024年12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天上午,天氣很冷,但噴薄而出的太陽驅散寒冬,播撒溫暖,這溫暖,不僅來自太陽,更來自對偉大精神傳承的熱忱。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院內,人們喜氣洋洋,迎接遠道而來的4位客人,他們是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的頂端人物。
來者使命特殊,專程向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頒發(fā)“全國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的牌子,這是河南省首家獲此殊榮的縣(區(qū))級醫(yī)院。
這塊金色的牌子,由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蔡國軍與焦作市馬村區(qū)委書記師少輝共同揭幕。
在揭牌儀式前,有一項重要內容,白求恩精神傳承者、人民英雄龐滿科的兒子龐繼承老人走上主席臺,面對所有的來賓,深情朗誦了毛澤東主席的《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之后,他眼含熱淚虔誠敬告:“爸爸,您老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p>
這天,距離白求恩大夫逝世85周年,距離毛澤東同志發(fā)表《紀念白求恩》85周年。
在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院內,高大的白求恩塑像在陽光的照射下越發(fā)白亮,像一道光,照耀在每一個當代白求恩的臉上,照耀在每一個前來尋醫(yī)問藥人的臉上。風塵仆仆的“白求恩大夫”走進了馬村區(qū)人民醫(yī)院,這里,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定會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再次見到龐繼承老人,是在他那座兩層樓的小院里。
雖然寒風凜冽,但屋里溫暖如春。這座曾經居住過兩位抗戰(zhàn)老兵的房內,如今是龐繼承和他的老伴的居所。
龐繼承老人撫摸著中國白求恩研究會授予他的“弘揚白求恩精神”金色獎牌,臉上浮現(xiàn)出無盡的自豪和欣慰。談起白求恩精神,龐繼承老人侃侃而談。他說:“牌子掛了,父親的夢圓了,但白求恩精神永遠活在我的心里,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還要繼續(xù),在我的有生之年,我還會一如既往地將白求恩的故事宣講下去?!?/p>
作者簡介:
賀新花,筆名賀蘭山,河南省焦作市人。焦作市作協(xié)副主席,馬村區(qū)政協(xié)委員,焦作市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河南省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
責任編輯 張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