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以短暫的22年青春,書寫了無比輝煌的篇章;其看似平淡的人生軌跡,鑄就了一座跨越時空的不朽精神豐碑。在價值觀多元、信息爆炸的當代社會,雷鋒精神不僅未被時代浪潮淹沒,反而持續(xù)生長、歷久彌新,融入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成為破解現(xiàn)代社會焦慮的精神密碼,并以超越時空限制的進化姿態(tài),在中華文明的基因鏈上續(xù)寫著新時代的壯美詩篇。
時代浪潮中的精神回響
在物質豐裕、科技發(fā)達的數(shù)字時代社交媒體充斥著各種追求即時滿足的碎片信息,“精致利己主義”在部分群體中成為了一種標榜的處世哲學。然而,雷鋒精神卻以更加堅韌不拔的姿態(tài),深深扎根于中華大地。2023年北京暴雨,外賣騎手王明不顧個人安危,連續(xù)三天義務運送救災物資;深圳程序員張濤開發(fā)公益尋人平臺,幫助200多個家庭實現(xiàn)團圓。這些新時代的雷鋒故事,有力駁斥了“雷鋒精神過時論”,彰顯出雷鋒精神在當代社會的深層價值與強大生命力。
(一)雷鋒精神是激發(fā)中國力量的澎湃源泉。中國力量,是革命年代無數(shù)仁人志士前仆后繼、不怕犧牲的生死抗爭;是激情燃燒歲月里,廣大建設者們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的辛勤付出;是波瀾壯闊改革歷程中,全體中華兒女開拓創(chuàng)新、拼搏奮斗的堅定步伐。凝聚中國力量,就是要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讓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匯聚起一股不可戰(zhàn)勝的磅礴偉力。雷鋒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大公無私、集體主義精神,是凝聚中國力量的基本前提,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迫切需要的力量源泉。在傳承雷鋒精神中培育新時代四有青年,就是要用雷鋒精神啟迪青年的思想,讓他們深刻領悟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道理,使他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踐行集體主義原則。讓雷鋒精神從理論層面回歸到廣大青年現(xiàn)實生活的軌跡,不斷深入挖掘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價值功能,從而匯聚起全面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為實現(xiàn)強國夢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撐。
(二)雷鋒精神是詮釋當代中國價值的鮮活范本。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需要物質富足,也離不開精神富有。雷鋒精神所蘊含的愛國主義、勤儉節(jié)約、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忠于革命忠于黨以及“釘子精神”等,都是廣大青年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須遵循并努力實踐的基本內容,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生動、鮮活教材。雷鋒精神高度契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注入了先進元素,也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了光輝典范。在傳承雷鋒精神的過程中培育新時代四有青年,就必須堅持把雷鋒精神的宣傳教育、示范引導、實踐養(yǎng)成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銜接起來,讓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真正成為新時代廣大青年共同的價值追求,融入他們的血液,付諸行動。
(三)雷鋒精神是鐫刻于中國精神譜系的時代坐標。中國精神,是由一個個鮮明且具體的“坐標”共同組成,進而形成一個能夠長期涵養(yǎng)民族靈魂的“精神譜系”。這個精神譜系中的諸多精神,大多以特定地點、重大事件或典型代表人物來命名,像長征精神,它是紅軍長征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所孕育出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張思德精神,體現(xiàn)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上甘嶺精神,則是志愿軍戰(zhàn)士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展現(xiàn)出的英勇無畏、堅韌不拔。雷鋒精神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無疑是這個龐大精神譜系中的重要代表。它始終引領時代道德風尚,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緊密貼合社會發(fā)展需求;兼具深厚的民族性,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體現(xiàn)廣泛的群眾性,來自人民、扎根人民;具備突出的實踐性,通過具體行動得以彰顯;還擁有開放性,能夠不斷吸收新的時代內涵。雷鋒精神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源泉,也是培育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四有青年的時代要求。
二、精神密碼的現(xiàn)代闡釋
雷鋒精神的當代傳承并非簡單模仿過去行為。深圳創(chuàng)客空間青年工程師將“螺絲釘精神”用于攻克芯片難題,云南支教團隊以雙語教學踐行“為人民服務”,鄉(xiāng)村振興基層干部用直播帶貨延續(xù)“有限生命投入無限事業(yè)”信念。這些表明,雷鋒精神本質是超越時空的價值體系,涵蓋利他主義道德追求、精益求精職業(yè)態(tài)度、向上向善人生境界三重維度,與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共振。其永恒價值源于與時俱進的品格,能結合不同時代和實踐煥發(fā)生機。
(一)雷鋒精神如旗:永葆忠誠底色。雷鋒以其一生對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執(zhí)著堅守,有力證明了共產(chǎn)主義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富魅力的政治理想和美好圖景設計。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宣告,人是不能缺少信仰信念的,因為單純的生命本身無所謂意義,只有擁有了信仰,才能擁有明確的價值坐標,進而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所在。雷鋒是一位無比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者,雷鋒精神以共產(chǎn)主義信仰為核心和靈魂,這也使得它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構成要素。對黨無限忠誠,是作為一名當代青年的基本要求和首要前提,一旦缺失了這個根本,其他一切都將無從談起。培育新時代四有青年,就必須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揚雷鋒精
習主席強調,雷鋒、郭明義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神中對黨忠誠的基因,讓廣大青年始終保持昂揚的革命斗志。
(二)雷鋒精神似燈:點亮崗位擔當。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這是雷鋒對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具體體現(xiàn)。雷鋒曾形象地比喻:“一個人的作用,對于革命事業(yè)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遠做一顆螺絲釘?!崩卒h這種對事業(yè)無比熱愛、對工作極端負責的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革命軍人崇高的職業(yè)操守。培育四有青年,就是要積極引導廣大青年深入學習雷鋒的敬業(yè)精神,學習雷鋒淡泊名利、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讓他們立足本職崗位,盡職盡責,將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把個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yè)上來。新疆軍區(qū)三十里營房醫(yī)療站的官兵,常年堅守在海拔3700多米的喀喇昆侖高原,秉持“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為當?shù)剀娒裱苍\治療,用行動詮釋了雷鋒精神中愛崗敬業(yè)、恪盡職守的責任擔當。
(三)雷鋒精神像火:燃燒奉獻光芒這是雷鋒高尚情操的真實寫照,也是雷鋒精神的本質特征。雷鋒曾在日記中深情地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崩卒h時時處處都以黨、人民和祖國的利益為重,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甘愿做革命的“傻子”。群眾贊譽“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生動地體現(xiàn)了雷鋒無私奉獻的精神。進入新時代,雷鋒這團溫暖的火焰直在中華大地傳遞。2014年3月4日,習主席在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中指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绷曋飨瘡娬{,雷鋒、郭明義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這充分肯定了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重要價值和深遠意義,激勵著更多的人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積極投身到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實踐中。
三、文明基因的傳承創(chuàng)新
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徒手接墜樓兒童、武漢抗疫快遞小哥汪勇組織志愿車隊,背后是“善小常為”的文明自覺。當前,數(shù)字技術為雷鋒精神注入新活力:“時間銀行”實現(xiàn)志愿服務可存儲可兌換,區(qū)塊鏈技術讓善款流向透明可溯,AI助老系統(tǒng)使關懷突破時空限制。傳統(tǒng)美德與現(xiàn)代文明的深度交融,共同構建起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道德實踐網(wǎng)絡,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一)學雷鋒之志,揚起理想信念之帆。
在雷鋒短暫而璀璨的一生中,他始終把建設社會主義當作人生“最壯麗的事業(yè)”,并為之不懈奮斗。我們廣大青年要像雷鋒那樣,端正自身的價值追求,珍惜時代賦予我們的最佳發(fā)展機遇,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黨、國家和軍隊的偉大事業(yè)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樹立遠大志向,志存高遠,如駿馬揚鞭奮蹄,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新征程上勇敢追求夢想、努力成就個人價值,跑好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接力棒”。要像雷鋒那樣立足崗位建功立業(yè),每名青年都應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提升自身技能,成長為各條戰(zhàn)線、各個領域的行家里手,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還要像雷鋒那樣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廣泛開展小發(fā)明、小革新、小創(chuàng)造活動,在改革發(fā)展的浪潮中,在科技競賽的舞臺上,積極探尋克敵制勝之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切實讓智慧充分展現(xiàn),讓創(chuàng)新活力競相進發(fā),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二)循雷鋒足跡,扛起擔當盡責之旗。雷鋒入伍后,始終刻苦鉆研軍事技能,苦練殺敵本領,充分體現(xiàn)了他強烈的使命意識和憂患意識。能打仗打勝仗是軍隊的使命所系、職責所在,也是傳承弘揚新時代雷鋒精神的根本指向和實踐落點。“衛(wèi)國戌邊英雄團長”祁發(fā)寶床邊常年放著3個行軍背囊,他根據(jù)不同方向的任務、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細分攜行物資,一旦有緊急情況,背上背囊就能立刻出發(fā),奔赴戰(zhàn)場。他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戰(zhàn)斗狀態(tài),展現(xiàn)出一名軍人的擔當?!靶蝿蓦S時會變、警報隨時會響、任務隨時會換,我們隨時出征?!边@是烈士肖思遠日記本中的一句話,字里行間透露出他對使命的忠誠和對責任的擔當。這些“衛(wèi)國戍邊英雄們”的英勇事跡更加警醒我們,要強化戰(zhàn)備意識和使命擔當,持續(xù)深化和平積弊大起底大掃除,確保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三)仿雷鋒品格,堅守奮斗奉獻本色。雷鋒的一生,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一生,是大德大愛、向上向善的一生。我們要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意志定力,像雷鋒那樣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上緊發(fā)條、一往無前,真正做到“小車不倒只管推,緊抓快干往前追”;要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工作激情,像雷鋒那樣“對待工作像夏天一樣火熱”,擼起袖子加油干,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始終保持埋頭苦干的扎實作風,像雷鋒那樣發(fā)揚“釘子精神”,從小事做起、從當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干好本職工作,在平凡崗位上做出應有貢獻。
站在兩個百年交匯點,雷鋒精神早已升華為中華民族精神圖騰。這種精神不是要求每個人都成為道德完人,而是喚醒內心向善的種子。當我們不再刻意尋找雷鋒,而是讓每個善意的微笑、每雙溫暖的手、每份默默的堅守都自然生長,便是對雷鋒精神最好的傳承。這簇精神之火,必將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永遠跳動,照亮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前行的道路。
(作者系國防科技大學軍政基礎教育學院《基層政治工作研究》編輯部;責任編輯:吳維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