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里人一時興起,天天早上都吃蒸紅薯,這不禁讓我想起兒時摘紅薯花、挖紅薯、吃紅薯的趣事。
我小時候喜歡摘花,看到路邊生長的一叢叢小花總會順手采擷一朵,或置于鼻尖輕嗅,或別于耳際把玩,感覺別有一番風(fēng)趣。
紅薯花算是為數(shù)不多從地里長出來且能讓人驚艷的花,因為我家種紅薯的那塊地離家稍遠一些,能見到紅薯花盛開的日子并不太多,所以記得格外清楚。紅薯花剛開出來的時候是白白的,中間暈著紫色的小圈,很像喇叭花。再過些時日,紅薯花的白色部分就被紫色全占領(lǐng)了,而且呈漸變狀,從源頭處蔓延開來。等過幾日我再去紅薯地時,花兒已經(jīng)悉數(shù)退場,只能看見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紅薯葉,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聽母親講,紅薯葉其實是一種特別鮮甜的蔬菜,于是我來了興致,摘取莖干細(xì)嫩、葉子稚嫩的紅薯葉,拿回家讓母親做給我吃。母親給我們做過涼拌紅薯葉、鮮炒紅薯葉,還將紅薯葉與大米一同入鍋蒸煮,滋味各不相同。紅薯葉吃起來有著空心菜的些許韌勁,莖干碎裂時干凈、利索,一根接著一根,唇齒間滿是草本特有的芳香。而且,烹飪后的紅薯葉依舊保持著充滿生命力的綠色,很是勾人食欲。
隨著時光的流逝,紅薯葉越長越老,便不再適合食用了。不過,紅薯葉的下面、土地的深處,甘甜的紅薯正在慢慢長大。待到秋忙時節(jié),人們紛紛將地里的紅薯藤收割后背回家,也就到了該挖紅薯的時候了。
挖紅薯時,有時只需將紅薯藤往上一拔,那些呼之欲出的紅們便被連根拔起,一串一串的,看著就讓人歡喜。我很喜歡拔紅薯藤,但終不得其法,沒有母親那般熟稔,一個簡單的動作便能拔出紅薯帶出泥。不過,我并不氣餒,依舊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拔著,只為了親身感受豐收的喜悅。
有時候我會碰到一些非常難拔的,那是因為紅薯在地里扎得很深,這時就需要借助耙子的力量才能挖出來。輕輕一耙下去,周圍的土質(zhì)變得松軟,原本深藏的紅薯因少了支柱而歪在了地上。由于技術(shù)不到位,有時候也會有一耙將紅薯挖成兩節(jié)的情況,斷裂處瞬間流出鮮甜的汁液。我總是忍不住撿起來,用衣服擦去泥巴就咬一口,嘴里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響,滿口留香。
因為紅薯都藏在地底下,沒人知道它長得是大還是小,所以挖的時候就像在開盲盒,遇到大的就全家沸騰,遇到小的就輕嘆一聲。雖然這個過程充滿了驚喜、刺激,但也確實很累人,要花上很長時間才能挖完所有的紅薯。
終于,地里的紅薯全部被挖出來了,我們?nèi)胰擞盅惨暳艘槐?,看看到底長得怎么樣。只見有的細(xì)細(xì)長長的,似與蘿卜一般無二;有的毛須叢生,簡直像一個紅薯刺猬;有的圓鼓鼓的,如同肥肥憨憨的土豆;有的像一只小蜊蚪,讓人忍不住想楸住它的小尾巴看完滿地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紅薯后,母親總結(jié)道:“長得還行”,于是我們?nèi)胰硕奸_心地笑起來,樂呵呵地將它們搬回了家。
紅薯大豐收后,我們家便開始頻繁地、變著花樣地吃紅薯。應(yīng)季的紅薯可蒸可煮、可烤可煨,做法十分多樣。母親最喜歡在煮飯時將紅薯一同放在鍋沿上蒸熟,吃起來粉粉糯糯的,還有一種獨特的水淋淋的口感。我則喜歡在田里燒完稻草垛后,將紅薯塞入小山一般高的灰爆中,用慢火將其煨熟。這樣煨出來的紅薯表皮雖干涸、生焦,內(nèi)里卻已熟透,不僅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吃起來還特別甜。母親還經(jīng)常煮紅薯粥,將紅薯切成小塊后與米同煮,口感軟糯、香甜適中,就連米湯都帶有絲絲的甜味。
那時家家戶戶都種很多紅薯,一時半會吃不完就會晾曬成紅薯干。先將紅薯洗凈放入蒸鍋中蒸熟,再切成片或塊平鋪在大圓簸箕上,然后置于陽光下晾曬。待到水分徹底蒸發(fā),就變成了比生吃時更加甘甜的紅薯干。有時候我貪嘴,還沒等紅薯干徹底曬干就拿起來吃,它的外面雖然被風(fēng)吹得有點硬硬的,但里面還有很多水分,吃起來軟軟的,滋味很特別。
現(xiàn)在回想起那段歲月,我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歡愉、幸福,只覺滿口生香、甜溢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