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達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結婚呢?
我想,這個問題并沒有準確的答案。畢竟,結婚有時或許只是一瞬間的沖動。
有人戀愛長跑十年才走進婚姻殿堂,有人閃婚閃嫁,認識十天就領了結婚證。我和丈夫都很喜歡看一檔親子類綜藝節(jié)目《爸爸當家》,對其中兩對夫妻印象特別深刻。一對是相戀二十多年的夫妻,結婚十幾年,感情細水長流,越來越好;另一對是認識十天就領證的夫妻,他們的感情熱烈燦爛,即便現在看他們的互動,依然能感受到熱戀的氣息。
有人說,相戀五年不結婚,大概率會以分手收場。因為相處越久、了解越深,對待感情也會越理性。兩人習慣了彼此的存在,結不結婚似乎對生活影響不大,結也行,不結也罷。一旦有人想打破這種平靜,兩人就很容易產生矛盾和分歧。還有人說,閃婚容易閃離,相互不了解的戀愛就像拆盲盒,抽到珍藏款的概率實在太低。
然而,綜藝節(jié)目里的這兩對夫妻都打破了人們的常規(guī)認知。他們?yōu)楹文茉诿CH撕V姓业綈?,又堅守愛呢?大概是因為理性的人做出了感性的選擇。
結婚就是理性的人做感性的事。這兩對夫妻對感情都很堅定,既沒有人是純粹的戀愛腦,也沒有人理性得過于刻板。那對相戀二十年的夫妻,他們的愛情充滿了酸甜苦辣,丈夫心疼妻子的付出,妻子卻從沒覺得受過苦,這不是夫妻間的曲意逢迎,而是對幸福發(fā)自內心地肯定。在外人眼里,他們年輕時的日子很艱苦,但妻子看到了丈夫的能力與潛力,對未來有規(guī)劃、有信心,她的愛并不是盲目的,所以能無怨無悔地投入感情,最終收獲了幸福。而那對相識十天就領證的夫妻,他們的愛情羨煞旁人,這種勇氣不是誰都有的。但仔細了解他們的故事后,會發(fā)現他們是經熟人介紹認識的,對彼此有基本的了解,并非頭腦一熱就陷入愛情。浪漫沖動的背后,是理性的思考,從他們的相處中能看出,他們是成熟、穩(wěn)重的人,而非沖動的少男少女。
結婚的決定一定是在感性的情況下做出的,但背后要有強大的理性支撐。理性讓人冷靜地思考對方是否能成為合格的人生伴侶,考慮婚后的生活是不是自己真正向往的。但想要結婚又不能完全理性,否則結婚就變成了兩個人的博弈。感情是抽象的,無法計算價值高低、成本多少,所以結婚需要感性的參與。
理性讓人有資本,感性讓人有勇氣。感性能使人全情投入戀愛、結婚的過程中,但太感性就會變成戀愛腦。愛可以源于體諒、崇拜、心疼,但具體到婚后的柴米油鹽,這些因素則難以長久支撐感情,理性的認知能讓婚姻更加穩(wěn)固。
相識、戀愛、結婚的過程,就像一壺水從冰冷慢慢到沸騰。沸騰是感性的瞬間爆發(fā),而小氣泡慢慢增加、從小變大,則是理性的不斷升華。
結婚之前,我也是懵懵懂懂,完全不清楚戀愛、結婚會給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唯一確定的是,我丈夫是個踏實的人。我們倆都不是生活中的佼佼者,對于普通人來說,踏實大概是適合結婚的重要因素,恰好我們倆都具備。領證當天還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我丈夫戶口本上有個小問題,我們必須趕到他的老家去處理,時間有點緊。我甚至想要改個時間,但他堅定地說:“就今天。”或許因為那天是我們的相識紀念日。最后我們成功領證,成為合法夫妻。
我想,如果那天沒有領證,選擇換個日子再領,可能我就不會有那么強烈的欣喜感了。如今三年多過去了,我們和其他夫妻一樣,偶爾會因生活的瑣事爭吵,偶爾會因意外的驚喜開懷大笑。我們更加確定彼此是經過理性思考后選擇的人。
總之,感情達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結婚因人而異。理性和感性在婚姻中都很重要,需要找到平衡。只有兩者結合,才能讓婚姻走得更長遠。
責編/季守芳
E-mail:14835819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