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碼:1672-7274(2025)04-0129-03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systems,and introduces the non-local means algorithm,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based multispectral compresion technologyand Otsu adaptive threshold method.Through verification,these technologies hav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eficiencyand expressivenes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systems,providing designers with more creative possibilities.
Keywords: computer; image processng technology; visu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practice
1 理論概述
1.1視覺傳達系統(tǒng)定義與組成
視覺傳達系統(tǒng)是一種利用視覺元素傳遞信息和創(chuàng)意的綜合性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通過整合圖形、文字、色彩、動畫等視覺要素,實現(xiàn)有效的信息傳遞和美學表達。系統(tǒng)的核心組成包括輸入設備、處理單元和輸出設備。其運行過程詳見圖1。
輸入設備負責捕捉和數(shù)字化視覺信息,如掃描儀、數(shù)碼相機等。處理單元是系統(tǒng)的核心,由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構成,執(zhí)行圖像處理、設計編輯和效果生成等任務。輸出設備則將處理后的視覺信息呈現(xiàn)給受眾,包括顯示器、打印機等。在系統(tǒng)架構中,圖形圖像處理模塊起著關鍵作用,負責圖像增強、色彩校正、特效添加等操作。數(shù)據管理模塊用于存儲和檢索視覺素材[1。用戶界面模塊提供交互式設計工具。渲染引擎負責生成最終的視覺效果。網絡傳輸模塊則支持遠程協(xié)作和在線發(fā)布。這些組件協(xié)同工作,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視覺傳達系統(tǒng),為設計師提供了強大的創(chuàng)作平臺。
1.2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在視覺傳達系統(tǒng)中的應用優(yōu)勢
在設計效率方面,該技術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工具大幅縮短了圖像處理時間。批量處理功能使設計師能同時對多張圖像進行調整,顯著提升工作效率。智能選區(qū)工具精確識別圖像邊緣,減少手動描繪時間。圖層管理系統(tǒng)支持非破壞性編輯,便于快速修改和版本控制。在視覺表現(xiàn)力方面,高級濾鏡和特效算法豐富了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手段。色彩管理技術確??缭O備色彩一致性,提高設計作品的還原度。矢量圖形技術可實現(xiàn)無損放大,適應多尺寸輸出需求[2。3D渲染技術為平面設計注入立體感,增強視覺沖擊力。人工智能輔助創(chuàng)作工具,如風格遷移和智能構圖,為設計師提供創(chuàng)新靈感。圖像增強算法改善低質量原始素材,擴大可用資源范圍。高動態(tài)范圍成像技術捕捉更廣泛的亮度和色彩信息,創(chuàng)造出更具表現(xiàn)力的視覺效果。通過上述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設計效率,拓展視覺傳達表現(xiàn)空間,使設計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
2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
2.1圖像獲取與數(shù)字化
圖像獲取主要通過數(shù)碼相機、掃描儀等設備完成,采用CCD或CMOS傳感器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數(shù)字化過程則將模擬信號轉換為離散的數(shù)字信號,包括采樣和量化兩個關鍵步驟。采樣是在空間域上對圖像進行離散化,采樣頻率遵循奈奎斯特定理,須不小于圖像最高頻率的兩倍。量化則是在灰度域上進行離散化,常用的量化等級有256級(8位)、1024級(10位)等。
圖像數(shù)字化的質量可通過信噪比(SNR)來評估,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SNR為信噪比,表示信號的強度相對于噪聲的強度,信號功率為圖像中有用信息的功率,代表有價值的像素數(shù)據,噪聲功率為圖像中不期望的隨機波動或干擾的功率。
除了圖像數(shù)字化,運用Bayer濾色器插值算法可還原彩色圖像,其基本公式為
式中, G,R,B 分別為綠、紅、藍通道像素值(插值后結果); G1?G2?G3?G4 為周圍4個綠色像素的值; R1. R 分別為周圍兩個紅色像素值; B1,B2 分別為周圍兩個藍色像素值。Bayer濾色器插值算法是彩色圖像還原的重要步驟。數(shù)碼相機使用Bayer濾色器陣列來捕獲圖像,每個像素位置只記錄紅、綠、藍三色中的一個[3]。插值算法用于估計和還原缺失的顏色值。公式通過鄰近像素的顏色信息進行插值,生成完整的RGB彩色圖像。不同的圖像獲取設備和數(shù)字化參數(shù)會影響圖像質量,常見設備典型參數(shù)詳見表1。
2.2圖像增強與修復
中值濾波是一種常用的非線性圖像增強技術,如圖2為某 3×3 濾波窗口去噪處理過程,將中心像素值替換為窗口內所有像素值的中位數(shù)。
針對修復算法常用的評價指標包括峰值信噪比(PSNR)和結構相似性(SSIM)。本文中重點以PSNR為主,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PSNR為峰值信噪比,用于評估圖像質量指標;MAX為圖像中像素值的最大可能值,對于8位圖像,通常為255;MSE為均方誤差,表示原始圖像和失真圖像之間的誤差。該方式用于評估圖像增強、修復、去噪或壓縮算法后的圖像質量,數(shù)值越大,表示經過處理的圖像與原始圖像越相似,失真越小。
在圖像去噪中,非局部均值(NLM)算法表現(xiàn)優(yōu)異,其核心公式為
式中,NLv為非局部均值; u(j) 為輸入圖像中的像素位置j處的值; w(i,j) 為詳述位置i和j的相似度權重,該算法通過計算像素之間的相似性權重,利用更大范圍內的相似像素來替代當前像素值,在有效去除噪聲的同時保持圖像細節(jié)。
2.3圖像壓縮與編碼
針對圖像壓縮與編碼環(huán)節(jié),本文中引入多光譜圖像壓縮技術,能夠在保留豐富光譜信息的同時實現(xiàn)高效壓縮[4。該技術核心在于對多個波段的圖像數(shù)據進行處理,充分利用波段間的相關性來提高壓縮效率。在實際應用中,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通過正交變換將可能存在相關性的變量轉換為線性無關的變量,具體步驟如下。
(1)計算協(xié)方差矩陣,公式為
式中, N 為樣本數(shù); Xi 為第 個光譜向量; μ 為均值向量;
)為第i個樣本與均值的誤差; (Xi-μ)T 為偏差的轉置,用于計算協(xié)方差。
(2)求解特征值方程:
(Σ-λI)ν=0
式中, λ 為特征值;1為單位矩陣; u 為特征向量。
(3)選取最大的 k 個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作為變換矩陣。
該方法用于計算多光譜圖像中各波段之間的相關性,通過求解獲取數(shù)據中的主成分,通過PCA變換將多光譜圖像壓縮至較少主成分中,并選取最大特征值進一步減少數(shù)據維數(shù),滿足存儲需求。
2.4圖像分割與特征提取
圖像分割與特征提取是視覺傳達系統(tǒng)中關鍵的前處理步驟,本文中引用Otsu自適應閾值法,通過最大化類間方差實現(xiàn)最優(yōu)分割,其目標函數(shù)為
σ2(t)=ω1(t)ω2(t)[μ1(t)-μ2(t)]2
式中, σ2(t) 為類間方差,用于衡量在閾值t下分割效果好壞; t 為閾值; ω?1(t),ω?2(t) 分別為第一類像素和第二類像素的概率; μ1(t),μ2(t) 分別為第一類像素和第二類像素的平均灰度值。
3 實驗設計
3.1實驗環(huán)境和數(shù)據集
實驗環(huán)境采用配備NVIDIARTX3080顯卡、32GBRAM的工作站,運行Windows10專業(yè)版操作系統(tǒng),使用MATLABR2021b和AdobePhotoshop CC2022進行圖像處理。數(shù)據集從公開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庫中隨機選取100張高分辨率圖像,包括海報、標志、包裝設計等多種類型,確保數(shù)據的多樣性和代表性。
3.2實驗方法
向原始圖像中添加高斯白噪聲(均值為0,方差為0.01),然后分別應用三種算法進行去噪處理,最后使用峰值信噪比(PSNR)和結構相似性(SSIM)指標評估處理效果。圖像壓縮實驗對比了JPEG標準壓縮技術和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多光譜圖像壓縮技術,在 10:1,20:1,30:1 三種壓縮率下評估壓縮效果,使用壓縮比、PSNR和視覺質量評分(1\~5分制)作為評價指標[5]。圖像分割實驗采用Otsu自適應閾值法,并與傳統(tǒng)的固定閾值分割方法進行對比,選取5張包含明顯前景和背景的設計圖像進行分割,通過目視檢查和分割準確率評估效果。數(shù)據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不同算法在各項指標上的差異,顯著性水平設為0.05。使用SPSS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用
Origin2022繪制結果圖表。
3.3實驗結果
為了驗證本文中提出的各種圖像處理技術在視覺傳達系統(tǒng)中的實際效果,筆者重點針對圖像去噪、壓縮和分割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對非局部均值算法、基于PCA的多光譜壓縮技術、Otsu自適應閾值法進行測試并提供客觀評價指標,實驗結果詳見表2。
實驗結果顯示,非局部均值算法在圖像去噪方面表現(xiàn)卓越,PSNR達35.78dB,SSIM高達0.9456,證明其在保持圖像細節(jié)的同時有效去除噪聲?;赑CA的多光譜壓縮技術在30:1高壓縮比下仍保持了31.52dB的PSNR,視覺質量評分為4.2,展現(xiàn)了優(yōu)秀的壓縮性能。Otsu自適應閾值法在圖像分割任務中取得 93.6% 的高準確率,驗證了其在處理復雜背景圖像時的優(yōu)勢。
T 結束語
本文深入探討了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在視覺傳達系統(tǒng)中的應用,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展示了這些技術在提高設計效率和增強視覺表現(xiàn)力方面的巨大潛力。研究結果表明,非局部均值(NLM)算法、基于PCA的多光譜壓縮技術和Otsu自適應閾值法等先進技術在圖像去噪、壓縮和分割任務中表現(xiàn)出色,為視覺傳達系統(tǒng)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未來應持續(xù)探索人工智能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開發(fā)更智能化的圖像處理算法,研究如何更好地整合這些技術以滿足不同設計需求。
參考文獻
[1]唐維.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在視覺傳達系統(tǒng)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18):203-204,208.
[2]傅杰梅.VR環(huán)境下計算機圖形圖像與視覺傳達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06):196-197.
[3]侯杰.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在視覺傳達系統(tǒng)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21):90-91.
[4]游曉榮.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在視覺傳達系統(tǒng)中的應用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0,32(18):15-17.
[5]楊歆.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傳達設計的關系[J].現(xiàn)代信息科技,2020,4(18):87-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