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模式、精細化項目成本控制概述
EPC 模式 EPC 模式是一種全過程工程承包模式,即由一家承包商完全獨立負責,或是由多家承包商協(xié)同合作共同負責某一工程項目的設計、采購與施工,并開展工程安全、質量、進度、效益方面的管理。EPC 模式下的項目總承包費用包括相關的稅金、工程總成本、利潤等。其中,工程總成本是指項目從立項到竣工全過程產生的成本費用總和,主要包括勘察設計成本、采購成本、施工成本、管理成本、采購服務成本和預備成本等。
精細化項目成本控制 精細化項目成本控制是指在工程項目開展的各階段、各環(huán)節(jié)中,依托富有針對性的成本控制手段和工具,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過程、細節(jié)化的成本管理,從而達到高效控制與降低成本、全面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在EPC 模式下,總承包商大力開展精細化項目成本管理,在保證項目質量與進度的基礎上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實現(xiàn)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精細化理念的項目全過程成本控制策略
建立項目成本控制體系 首先,總承包商應建立項目成本目標。項目目標成本涵蓋參與項目各單位的勞務費、物料費、稅金、企業(yè)管理費、機械使用費等,總承包商在建立項目目標成本體系時,應低于中標價的標準,采用成本倒算法進行成本推算:第一,應按照項目管理責任指標測算項目各單元應上繳企業(yè)的利潤;第二,應根據項目人員的實際情況測算管理費;第三,應精確測算設計、物料及作業(yè)成本。
其次,總承包商要明確責任目標成本。所謂責任目標成本,是根據項目單位具體責任的劃分,對總成本目標進行細化,基于“誰負責、誰承擔”的成本管理原則,將成本管理責任落實到各相關人員,之后督促相關人員堅決執(zhí)行成本控制措施。
此外,要定期開展成本核算??偝邪桃柚行У姆椒ê凸ぞ?,按期歸集成本并進行分析,通過成本核算等方式評價成本控制效果,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成本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迅速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策劃階段的成本控制 首先,總承包商應建立科學可行的項目管理決策機制,并通過組織建設、流程優(yōu)化、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等手段提高成本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例如,建立項目成本管理委員會,將設計、工程、采購、財務、施工等部門的負責人及主要人員納入其中,并借助數(shù)字化模型工具,對成本控制過程進行實時監(jiān)控,規(guī)避項目策劃階段各類主觀因素造成的影響。
其次,總承包商應提高對項目成本估算工作的重視程度。一是初期費用,例如政府部門管理費、城鎮(zhèn)基本配套基金等,應根據地方政策文件和政府公文的各項規(guī)定進行估算,同時要關注消防、廢棄物排放、供暖等業(yè)務等預算外支出。二是開工預備費用,主要包括監(jiān)管費、規(guī)劃費以及土地整治、通訊、道路、臨時水電費等。三是管理費用,主要包括辦公費、工資、專家酬勞費等。在明確項目成本的估算細節(jié)后,方能以此為依據開展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精細化成本控制。
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 首先,在項目設計階段,總承包商可通過合理選擇設計方案、優(yōu)化技術方案、運用價值工程理論、細化施工圖紙設計、實施財務限額法控制總成本等路徑得到最優(yōu)的設計方案,為高效控制項目成本奠定良好基礎。
其次,總承包商應當通過事前控制加大對設計質量的管控力度,采取多元化舉措促進設計單位優(yōu)化設計方案,以提高設計單位對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另外,工程造價人員應在設計階段就參與到項目之中,全面、準確地掌握各類項目成本信息,以便提前制定針對項目各節(jié)點的成本控制策略。
此外,應強化設計人員的成本控制意識,對設計過程進行全面監(jiān)督。第一,應合理推行限額設計,在保證項目質量與進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成本。第二,應在選擇設計單位時引入競爭機制,選擇設計方案、成本費用較為合理的設計單位,確保設計費用落到實處。第三,應建立成本控制監(jiān)督機制,組織項目部門、工程造價專家定期對成本控制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潛在問題并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予以處理。
采購階段的成本控制 首先,總承包商應完善采購計劃,并實施采購檢查機制。具體而言,要以項目合同為基礎,編制采購計劃、優(yōu)化采購流程,確保采購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時,由項目總經理根據采購制度對采購相關責任人進行監(jiān)督檢查,確保采購環(huán)節(jié)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一是根據項目的關鍵節(jié)點落實采購計劃、完善采購審批制度,并按照項目進度分階段實施采購活動;二是制定明確的采購檢驗、驗收、出入庫等規(guī)范,確保入場材料的質量;三是開展采購納稅籌劃工作,選擇能夠提供稅收優(yōu)惠票據的供應商,以降低稅收成本。
其次,總承包商應優(yōu)化采購成本機制,通過合理安排采購活動、制定庫存計劃、設定采購成本指標、做好核價工作、開展有效的采購談判、實施集中化采購等方式,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項目的采購成本。
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 首先,在EPC 項目的施工階段,應優(yōu)化施工方案,就多種施工方案的經濟性、技術性等進行詳細對比,最終選擇綜合效益最大化且能夠保證項目質量的施工方案,從而為成本控制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應全面控制人工成本,合理控制用工數(shù)量,統(tǒng)計每日用工量,并與人工費用清單進行對比,以確保人工費用的準確性。
再次,科學控制材料成本,綜合考慮材料采購方式、價格、用量、使用時間、運輸及庫存成本等因素。同時,有效控制機械使用成本,控制好使用的機械臺數(shù)及工作時間,以提升機械使用效率,從而避免成本上升。
此外,在施工階段成本管理中可運用掙值管理模型,通過計劃值、掙值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對比分析,實時監(jiān)控成本績效指數(shù)與進度績效指數(shù)。第一,按照施工設計分解施工結構,自上而下確定施工任務與進度,并按照結構圖編制各施工環(huán)節(jié)的進度表。第二,各相關施工單位進一步按照施工環(huán)節(jié)進度表進行職責分工。第三,項目負責人按照項目的施工責任表、施工階段性計劃表、施工進度表等,推進項目成本管理的精細化落實,以確保財務狀況的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