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家、茶文化跨文化交流推廣傳播講師、企業(yè)文化品牌顧問。茶領域研修二十余年,"曾為荷蘭禾眾基金會茶項目專家組成員,上海陶瓷藝術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
在美國旅居的這段日子,和表姐到墨西哥的老城去溜達,偶遇一個集市,里面陳列的都是墨西哥的民間陶瓷器,它們顏色非常鮮艷,很多都帶有圖騰形象,充滿著神秘主義和野性之美。尤其是陳列著的幾款陶爐,爐膛里面還有一些炭灰,讓人自然就聯想到了可以在上面燒水煮茶,還能順便烤個紅薯的中國式炭爐。
我了解到,如果對比陶器的起源時間,墨西哥地區(qū)出現的第一批制作陶器的村落時間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而中國是在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墨西哥陶器發(fā)展主要經歷了以下階段:
前古典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300"年),以奧爾梅克文化為代表,"制陶多以各種動物作為原型,如以美洲獅為題材塑造出半人半獅的獨特神靈形象。
古典期(公元300"年-900"年),"特奧蒂瓦坎文化和瑪雅文化是代表,"陸續(xù)出現彩陶和精美的陶偶等。在著名的瑪雅文化中,陶器常用于祭祀儀式,器形和紋飾多與宗教神靈神話故事相關,如“鳥型蓋三足陶罐”寓意在天國神鳥保佑下,亡靈順利走過陰間的旅途。各種幾何造型和圖案體現了墨西哥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此后,阿茲特克文化興起,陶器以橙黃為底色,飾以黑色紋樣,造型飽滿大方,紋飾熱烈奔放。
殖民時期,西班牙人帶來的馬約利卡陶器與本土工藝結合,形成了獨
特的塔拉韋拉·普布拉納陶器,而馬尼拉大帆船也帶去了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亞洲文化,特別是中國青花瓷器及少量彩繪瓷器,它們不僅成為墨西哥新貴們鐘愛的奢侈品,還催生了“普埃布拉青花”這類模仿中國瓷器的墨西哥陶器,其紋樣融合了中國吉祥紋與墨西哥的神話傳說,成為當地及西班牙最暢銷的陶器品種。
墨西哥獨立戰(zhàn)爭期間,陶瓷生產受到重創(chuàng),而此時,價格低廉的英國瓷器開始進口到歐洲大陸的西班牙本土,導致墨西哥的陶瓷制作坊大量倒閉。
19"世紀末,重振旗鼓的墨西哥制陶業(yè)在一部分人的努力下,融合了中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陶藝文化因素,使得這門技藝得以延續(xù)至今。
我覺得,在燒制工藝的維度,墨西哥與中國陶器既有驚人的默契,也存在明顯差異。墨西哥的陶匠至今沿用前哥倫布時期的坑燒法——將陶坯與松木、龍舌蘭纖維層層相疊,點燃后任其自然燃燒三日,這個操作讓我想起在龍泉采訪龍窯技術時的經歷,長達數十米的窯體依山而建,階梯式火膛讓溫度可達1"300"攝氏度以上,持續(xù)燃燒的木炭讓青瓷釉色如玉般溫潤。
我拍了些墨西哥特色陶土工藝品,也叫“墨西哥暖爐”,可用于取暖,也可以烹飪一些簡單的食物。這些暖爐色彩鮮艷大膽,展現出墨西哥人熱情奔放的性格,而這些圖案造型多源自阿茲特克文化、瑪雅中的元素,成為墨西哥文化傳承與延續(xù)的載體。
墨西哥和中國陶土文化都是人類陶藝文明的重要分支,二者都承載著各自民族的歷史記憶、文化傳統(tǒng)和藝術審美,是人類在陶土材料運用上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豐富了世界陶藝文化的多樣性。這些基于泥土的表達與創(chuàng)作,滿足了人類對實用性和審美的雙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