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城市,地名出自《周易》,又出自《尚書》,它就是咸寧。
《周易》云“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尚書》言“野無遺賢,萬邦咸寧”。咸寧,寄托著普天之下皆安寧的美好祝愿。
安寧不是易事。若拆開寧的繁體字“寧”看,從上到下分別代指房屋、心靈、器皿和人口。與之相應,如今的湖北省咸寧市,這座以寧為名之地,歷經風云洗禮,城市宜居、精神富足、產業(yè)興盛、人丁興旺,四方皆寧。置身江畔山間,風物流轉,可謂吾心安處是“咸寧”。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來到湖北省咸寧市長江邊的赤壁古戰(zhàn)場,江水滔滔,岸邊的摩崖石刻“赤壁”兩個大字映入眼簾。
赤壁古戰(zhàn)場位于赤壁市赤壁鎮(zhèn)的長江邊。赤壁原名蒲圻縣,清代《蒲圻縣志》載:“沙羨境內有蒲圻湖,以湖產蒲草故名?!?998年,蒲圻更名為赤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辈懿佟?、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風流人物在這片戰(zhàn)場上交鋒,留下了“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等一個個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故事。
近代史上,咸寧亦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咸寧位于湘鄂贛三省交界,是武裝斗爭的紅色沃土,流傳著一個個英勇悲壯、可歌可泣的故事,既走出了何功偉、錢亦石、錢瑛等許多革命先輩,同時也是羅榮桓、彭德懷、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戰(zhàn)斗過的地方。
1941年,時任鄂西特委書記的何功偉被捕,在前往刑場的100余級石板路上,敵人放言只要回頭就不殺他,但他義無反顧,拖著沉重的腳鐐,高唱《國際歌》,走到最后一級臺階上慷慨就義,時年26歲。
何功偉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兒獻身真理,早具決心,除慷慨就死外,絕無他途可循,為天地存正氣,為個人全人格,成仁取義,此正其時?!?/p>
烽火硝煙千年,今日終歇。拜風臺、鳳雛庵、赤壁碑廊等一系列景點,游人如織,一片安寧祥和……“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痹谙虒?,無數歷史風流人物的涌現(xiàn),只為追求一方安寧。
咸寧地處水陸沖要之地,水資源豐富,眾多通江的河流湖泊,把山區(qū)、丘陵、盆地、平原聯(lián)系了起來,為古代咸寧人提供了舟楫之利,也孕育了眾多橋梁。
咸寧素有“千橋之鄉(xiāng)”的美譽,現(xiàn)存百年以上古橋500多座。拱橋、廊橋、平橋形態(tài)各異,木橋、石橋、竹橋千姿百態(tài),堪稱鮮活的橋梁博物館。
2019年以前,擁有128公里長江岸線的咸寧,境內沒有一座長江大橋。如今,咸寧境內嘉魚和赤壁兩座長江大橋通車,逐步建成“融入大武漢、連接鄂湘贛”區(qū)域交通物流節(jié)點。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位于武漢東湖高新區(qū)的咸寧(武漢)離岸科創(chuàng)園,科研人員正在實驗室操作儀器設備,記錄實驗數據。研發(fā)、引資、引才在武漢,生產、投資、用才在咸寧。咸寧北靠武漢,在武漢設立離岸科創(chuàng)園是咸寧借智借力的重要舉措。
在咸寧火車站貨場,隨著汽笛鳴響,咸寧到歐洲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跨過亞歐大陸橋,奔向萬里之遙的莫斯科。
古橋與新橋,水路與陸路,萬里茶道與中歐班列,古今交錯,咸寧對外相連相通,產業(yè)興旺,人丁興旺……
“有風香十里,無風十里香?!比羰窃诮鹎飼r節(jié),走在咸寧的大街小巷上,幾乎到處都是桂花飄香。
這里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桂花之鄉(xiāng)”。咸寧全市有桂花樹約3373萬株,品種94個。其中,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桂花樹有2558株,占全國總數的90%以上。
聞桂花香,品桂花美酒,喝桂花茶,吃桂花糕,抹桂花精油……如今咸寧已有百款桂花產品投入市場,桂花產業(yè)已經發(fā)展成一個年產值數十億元的大產業(yè)。
除香城外,咸寧還有一個泉都的稱號。這里是“中國溫泉之城”,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日均出水量可達萬噸,縣縣有溫泉,僅在主城區(qū)及周邊就集中了“一城十二泉”。
生態(tài)是咸寧最大的城市底色。這里地處長江南岸和幕阜山脈北麓之間,水域占比10.1%,森林覆蓋率50.7%,城區(qū)綠化覆蓋率41.4%,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優(yōu)良天數比例位居湖北省前列。
優(yōu)勢的中藥材產區(qū)、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獨特的生態(tài)稟賦,讓咸寧圍繞“醫(yī)、藥、養(yǎng)、健、游、護”六方面的大健康產業(yè)得以穩(wěn)步發(fā)展:
咸寧國家區(qū)域醫(yī)療中心正在建設,預計2026年投入運營后可輻射周邊3省千萬人口;30余種中藥材、23家龍頭加工企業(yè),中醫(yī)藥產業(yè)步伐加速;溫泉養(yǎng)生、避暑養(yǎng)生、森林養(yǎng)生,獨具特色的全國知名文旅康養(yǎng)目的地正在建設;擁有“江南第一高山滑雪場”美譽的九宮山滑雪場,體育健身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溫泉游、冰雪游、康養(yǎng)游、避暑游,旅游和養(yǎng)生更好結合;計劃培養(yǎng)10萬名持有等級證書的護理人才,打響“咸寧護理”品牌……
環(huán)境在更新、顏值在提升、氣質在變化,咸寧變得更加宜居、更有韌性、更加康寧。
咸寧文化綿延千年,古老繁盛。
地處江漢平原和幕阜山脈的交接地帶,咸寧一直是交通要道和荊楚吳越文化融合之地,赤壁戰(zhàn)火風云際會,蘊含“詩與遠方”的“靜”。
赤壁古戰(zhàn)場是眾多詩人抒發(fā)胸臆的地方。李白想象著當年戰(zhàn)火紛飛,寫下“烈火張?zhí)煺赵坪#荑び诖似撇芄?;杜甫南下經過赤壁時,留下“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梧”;杜牧行于此,看到一根折斷的戟,感慨“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與遠方”的“靜”中,又蘊含著與時俱進的“動”。
東西有長江航道,南北有驛路貫穿,咸寧處于承東啟西、轉南接北的位置,有太多的人物穿梭其中。各種思想文化習俗相互交融,培育出咸寧人尚變趨時、容異出新的精神品格。
嘉魚縣城東南10公里左右的官橋鎮(zhèn),有一個被譽為全國“農村改革的一面旗幟”的“湖北第一組”——官橋村第八村民小組。
這里的村民早早住上了“別墅”,曾經的荒僻鄉(xiāng)村現(xiàn)在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吸引武漢首義學院、武漢東湖學院兩所大學建起新校區(qū)……這個中國最小的農村基層單元,引來了上百個中外代表團的參觀訪問。
咸寧從理想之寧不斷邁向現(xiàn)實之寧,棲息其中的人,在安寧、長寧、康寧的追求中,自得“心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