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苦的長征途中,手提風雨燈是紅軍行軍作戰(zhàn)的重要工具。1934年12月14日,熟悉當?shù)氐匦蔚馁F州黎平農(nóng)民高樹清為紅軍做向?qū)?,天色漸黑,紅軍送給他一盞手提風雨燈,以表示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高樹清老人將這盞燈作為革命文物捐獻給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保存。
1934年12月14日,紅一方面軍第二師六團作為前衛(wèi)部隊,向黎平進發(fā)。黎平當時有貴州軍閥王家烈部周芳仁旅的一個團駐守,他們對紅軍作戰(zhàn)勇猛頑強早有耳聞。所以,在紅軍先頭部隊尚未到達之前,就放棄黎平,逃向城外。紅軍占領(lǐng)黎平后,紅一軍團以一個師的兵力駐守黎平,并繼續(xù)向前推進。為驅(qū)逐城外的黔敵,紅軍請來了高樹清為部隊做向?qū)А8邩淝逖杆賻椭t軍帶路,任務完成后便返回。歸途中,高樹清遇到另一支紅軍隊伍,于是,他為這支隊伍再次帶路。走到目的地后天色快要黑了,紅軍戰(zhàn)士為了感謝他,便將這盞手提風雨燈送給了他。
紅軍走后,高樹清把這盞手提風雨燈當作珍貴的禮物保存了起來。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他一直舍不得用這盞燈,連油壺里邊的燈芯都沒有換過。
這盞手提風雨燈作為紅軍與當?shù)厝嗣裰g友誼和互助的象征,體現(xiàn)了紅軍與人民的深厚情誼,見證了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是長征精神的重要依據(jù)。
(選自“學習強國”平臺,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