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種樹時。種樹有什么訣竅?讓我們來讀讀下面的文學作品選段吧!
有問之,對日:“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shi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前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日愛之,其實害之;雖日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zai也,吾又何能為哉!”
有人問他(郭橐駝)有什么訣竅(指種樹這件事)。他回答說:“我郭橐駝并沒有能使樹木活得長久、長得茂盛的訣竅,只是能順應樹木的天性,讓它盡性生長罷了。但凡種植草木要隨它的性情: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根上帶舊土,筑土要緊密。這樣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動它,也不必擔心它,種好以后可以頭也不回地離開。栽種時就像撫育子女一樣細心,種完后就像丟棄它那樣放在一邊,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從而按它的本性生長。所以我只不過不妨害它的生長罷了,并沒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訣竅;只不過不抑制、減少它的果實罷了,也并沒有能使果實結得又早又多的訣竅。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種樹時樹根卷曲,又換上新土;培土不是過緊就是過松。如果有和這種做法不同的人,就是愛得太深,憂慮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離開之后又回頭去看看,更過分的做法是抓破樹皮來驗查它是死是活,搖動樹干來觀察栽土是松是緊,這樣就日益背離它的天性了。這雖說是愛它,實際上是害它;雖說是擔心它,實際上是與它為敵。所以他們都比不上我,其實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以上選段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寫的《種樹郭橐駝傳》。郭橐駝種樹很厲害,有人問他訣竅,他說了以上這些話。后文,作者柳宗元表達了自己在政治革新方面的觀點:治國與種樹一樣,要順應百姓,而不要過多干擾百姓。由種樹比喻治國治民,柳宗元完成了一篇流傳千古的傳記體寓言作品。大家可以逐句賞析原文與譯文,體會原文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