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5.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5-0068-06
1病原學
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是由鴨疫里默氏桿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敗血性傳染病,又稱鴨傳染性漿膜炎(Infectiousserositis)[1]?;疾▲喌闹饕R床特征表現為下痢、共濟失調、眼鼻有分泌物、頭頸震顫等,主要病理特征為氣囊炎、肝周炎和纖維素性心包炎,并伴有干酪性輸卵管炎、關節(jié)炎和腦膜炎等[2]。該病最早于美國被發(fā)現,隨后在歐洲、南美洲等多個地區(qū)相繼出現。我國于1982年在
2\~8周齡鴨中首次發(fā)現此病[3-4]。該病傳播范圍極為廣泛,不僅在鴨、鵝等水禽中傳播,如今已跨越種屬界限,在野鳥和雞群中蔓延[5]。截至目前,已發(fā)現RA存在25種血清型。近期雞源RA主流的血清型為1、4、10型,其中又以1型和YB1型為主,并且陸續(xù)有新型雞源RA分離株出現。不同血清型分離株的致病性存在一定差異,且不同血清型間不存在交叉保護作用,這無疑給該病的防控帶來較大壓力,也對世界養(yǎng)禽業(yè)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嚴重影響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
2臨床癥狀
本病通常發(fā)生于雞群20日齡以后,臨床以28\~35日齡最為常見。發(fā)病初期,雞群表現為呆立縮脖、羽毛呈魚鱗狀。隨后,以呼吸道癥狀為主,啰音,多呈腹式呼吸;2\~3d后病雞食欲減退,出現大量癱瘓無法站立的個體,多表現為跗關節(jié)腫脹,觸摸時有明顯熱感,同時弱雞數量增加,死淘率增加,部分雞表現晃頭等神經癥狀。
蛋雞感染后,育成期主要表現為輸卵管栓塞,產蛋期主要表現產蛋率下降、無產蛋高峰、蛋品質下降、裂紋蛋和畸形蛋增多。種雞感染后,主要表現為癱雞、輸卵管栓塞等癥狀,見圖1A;內臟器官呈現典型的“三炎”特征,即肝周炎、心包炎和氣囊炎,見圖1B、1C;包膜炎癥從上向下發(fā)展,心包積液發(fā)亮;胸腹腔氣囊、心臟、肝臟存在大量黃色的纖維素性炎性滲出物,見圖1D;關節(jié)腔內及周邊有大量黃色膿性分泌物和豆腐渣樣物質。感染種蛋在孵化過程中,常出現死胚,卵黃呈粘稠或凝固的“膠凍樣變”,見圖2,蛋內氣味奇臭。
注:A:輸卵管栓塞;B:心包炎;C:氣囊炎;D:黃色纖維素性炎性滲出物。
3流行現狀
RA最初主要感染鴨,隨著鵝養(yǎng)殖規(guī)模的擴大,RA感染鵝的報道逐漸增多,但雞感染RA的報道相對較少。大多數發(fā)病雞持續(xù)異常死亡,這一情況一直延續(xù)到出欄;全程死亡率在 2%~10% 之間,少數雞群呈現一過性發(fā)病,但耐過后的肉雞往往生長不良。發(fā)病前若雞群遭受冷應激,可明顯加重該病的發(fā)生。1970年,加拿大尼斯卡水禽研究中心的野生幼禽暴發(fā)RA疫情,導致約100只野鳥死亡?;疾∫傍B的臨床癥狀包括腹瀉、麻痹和震顫,肉眼可見漿膜表面纖維蛋白沉積,心外膜出血。部分病例可見腿部和足部關節(jié)腫脹[7。
2011年,Se-Yeoun Cha 寺‘\"對韓國樂業(yè)-澳天利亞航線沿線的野生鳥類進行了RA常規(guī)監(jiān)測,采集了34種944只野鳥的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樣品,結果顯示檢出的RA菌絕大多數來自綠頭鴨、針尾鴨和斑嘴鴨等雁鴨科;分離獲得33株RA菌,血清型以1、4和7型為主;藥敏試驗表明,33株RA菌對氨基糖苷類藥物高度耐藥,其中對卡那霉素耐藥性為 100% 。Nowaczek Anna等[9]從2015—2021年教學獸醫(yī)院門診送檢的雞病料中分離出2株RA,遺傳進化分析顯示,這2株菌與鴨源參考株位于同一分支,親緣關系較近。2020年,李富祥等[10]在云南省昆明市某養(yǎng)雞場鐵腳麻仔雞中發(fā)現一種病例,以精神沉郁、呼吸困難、咳嗽、打噴嚏、鼻腔有大量粘液性分泌物為臨床特征,感染雞腹部膨大,以嚴重腹水、心包炎和肝周炎為病理變化。該病發(fā)病率為 15.0% ,病死率為46.7% ,從病死雞肝臟分離到8株雞源RA,遺傳進化分析顯示,這8株雞源分離株與鴨源參考株同源性為 98.8%~100.0%2021 年Athina Tzora等[1]從希臘當地一家商品肉雞養(yǎng)殖場分離到3株RA,臨床癥狀出現在 30~42 日齡,表現為呼吸窘迫、白色液體糞便和生長遲緩,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約為 10% 和 5% 。剖檢可見漿膜炎、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部分肉雞脛跗關節(jié)周圍出現水腫。藥敏試驗顯示,這3株雞源RA菌株對頭孢噻呋、磺胺甲惡唑-甲氧芐啶和阿莫西林3種抗生素均有明確的敏感性,但對慶大霉素、泰樂辛、四環(huán)素、硫酸黏菌素、大觀霉素、林可霉素和土霉素的耐藥性均呈擴大趨勢。2021年,李維升等[12]從青島某蛋雞場出現癱瘓、跗關節(jié)紅腫、關節(jié)周圍皮下有膿性滲出等臨床癥狀的未開產蛋雞中分離出1株RA,血清型鑒定為10型。遺傳進化分析顯示,該菌株與雞源RA親緣關系較近,與鴨源RA親緣關系較遠。動物回歸試驗表明,該菌能引起鴨、雞“三炎”癥狀,對鴨具有高致死率,且能導致雞出現嚴重關節(jié)軟組織病變。2022年,李富金等[13]從河北滄州某肉種雞場出現瘸腿、癱瘓等癥狀的肉種雞關節(jié)中分離到一株RA,血清型鑒定為10型。藥敏試驗顯示,對頭孢噻呋鈉等頭孢類抗生素藥物敏感。動物回歸試驗發(fā)現,該分離菌對雛鴨致病性較強,但未進行SPF雞的回歸試驗。2022年,山東臨沂地區(qū)某雞場9周齡雞群出現死淘升高的情況[14],剖檢觀察到纖維素性心包炎、纖維素性肝周炎,肝臟、脾臟腫大,腹腔有干酪樣物質。從肝組織中分離到1株RA,血清型鑒定為1型。同源性分析顯示,與鴨源RA親緣性關系較近。動物回歸試驗表明,該分離菌對SPF雞致病性較弱,僅引起一過性精神沉郁和泡沫糞,但對櫻桃谷鴨有較強的致病性,引起死亡和嚴重的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等。2022年,楊少艷等[15]從山東、安徽等地出現氣囊炎、輸卵管干酪物病變的育成期蛋雞中分離出13株RA,血清型鑒定為7型。16SrRNA和OmpA基因序列分析結果顯示,這13株分離菌雖然屬于兩個不同進化分支的RA,但都與鴨源RA遺傳關系較近。動物回歸試驗證實,該分離菌確實可引起育成期蛋雞出現輸卵管干酪物等癥狀。2024年,劉玉慶等[首次報道在出現產蛋率下降、孵化率降低以及果凍樣死胚的母雞中分離到RA。動物回歸試驗發(fā)現,該菌能感染雛雞和雛鴨,但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也未導致死亡。推測可能是因為該菌分離自產蛋期的蛋雞,對雛雞致病性較弱。然而,感染蛋雞的產蛋率下降,雞胚孵化率也降低,帶菌蛋孵化的雛雞也帶菌,推測可能是通過公雞的精液感染蛋雞,并傳播給孵化的后代。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動物回歸試驗等研究證實,該菌既可通過呼吸道水平傳播,也可通過孵化傳播,但垂直傳播尚未得到證實。被污染的種蛋、飼料、水源、氣溶膠等均是雞群的主要感染途徑。孵化傳播應重點關注特定種雞群的帶菌蛋傳播及孵化場所內交叉感染傳播的風險。部分發(fā)病案例通過檢測孵化過程中“膠凍樣胚”及孵化場所的環(huán)境,均能檢測到該菌。大量動物回歸試驗表明,雞源RA不僅能使雞感染發(fā)病,還可致鴨發(fā)病,且病癥類似;鴨源RA可使鴨發(fā)病,但對雞致病性不明顯,尤其是臨床癥狀不典型。發(fā)病地區(qū)普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如同一區(qū)域內雞群、鴨群交叉養(yǎng)殖或混批次養(yǎng)殖,還有部分企業(yè)將鴨血作為飼料原料添加到雞飼料中,這些因素都增加了RA的傳播風險。
4診斷
雞源鴨疫里默氏桿菌單一感染的情況較少,常與禽流感H9、傳染性支氣管炎、偏肺、傳鼻、鼻氣管炎鳥桿菌、支原體等混合感染。根據流行病學特點、發(fā)病癥狀、病理變化等可進行初步診斷,但確診必須結合細菌分離鑒定和生化試驗。實驗室病原PCR檢測方法具有快速、特異性好的有點,能夠在短時間內檢測出樣本中是否存在RA,但該方法無法鑒定血清型。
5防控措施
5.1規(guī)范種源選擇,確保雞體/蛋無攜帶
對購買的種蛋及雛源進行嚴格篩選和監(jiān)測至關重要。應從未感染雞源RA的父母代肉種雞場引進雛雞,對于無法確定是否消除感染風險的雛雞,要及時淘汰病、弱、殘雞只。雛雞到場后,需立即進行喉拭子病原檢測,一旦發(fā)現雞只出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進行隔離飼養(yǎng)?;\養(yǎng)種雞,要高度重視輸精的衛(wèi)生管理,減少輸精過程中的交叉?zhèn)鞑???稍诰合♂屢褐刑砑舆m量抗生素,降低輸精感染的風險。同時,定期評估“膠凍樣胚”的比例,一般 3% 以下為正常范圍,若出現異常升高,應及時投藥。
5.2疫苗免疫,藥物預防
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防控雞源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應根據當地RA的流行情況和疫苗的保護效力,制定個性化的免疫計劃,確保雞群在不同生長階段都能獲得有效的免疫保護。目前,鴨群可通過免疫RA疫苗進行預防,但雞群尚無商品化疫苗可供選擇。盡管不同物種分離的RA在抗原性上可能存在差異,但研究表明,鴨源RA疫苗在緊急情況下可為雞源RA的防控提供一定的交叉保護。因此,緊急情況下,可考慮使用對型的鴨源RA疫苗對雞源RA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雞源鴨疫里默氏桿菌的發(fā)生往往與免疫抑制病密切相關,雞群免疫力低下、冷應激或呼吸道病原感染常作為誘因,導致原發(fā)或繼發(fā)的雞源RA。因此,防控工作應從解除免疫抑制、提高雞群免疫力、阻斷病毒復制、控制呼吸道癥狀以及結合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等方面著手解決。雞群育雛期,可使用提高雞體免疫力的相關產品,如免疫增強劑、維生素添加劑等,減少免疫抑制病的威脅。同時,結合監(jiān)測結果及藥敏試驗,定期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投藥,可選用強力霉素(多西環(huán)素)、頭孢類、復方阿莫西林等產品。當發(fā)病雞群出現發(fā)燒癥狀時,可使用柴胡等中藥進行輔助治療,緩解癥狀,促進雞群康復。由于該病常由多種病因混合感染引起,建議在養(yǎng)殖過程中使用抗病毒藥物提前預防,降低感染風險[17]。
5.3定期監(jiān)測,及時淘汰早期帶菌雛雞
采用咽喉拭子或肛拭子進行病原或抗體檢測,1\~2次/每月,全程監(jiān)測。通過病原檢測,能夠及時排查早期感染的可能性,篩選出病原陰性雞苗,降低雞群感染風險。重點控制15\~20日齡雞群呼吸道癥狀的發(fā)生,因為這一階段雞群免疫力相對較低,容易感染病原體,有效控制呼吸道癥狀,可顯著減少后期雞源RA的發(fā)生和危害。研究表明,雞源RA與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混感率高達 75% 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混感是導致雞群暴發(fā)雞源RA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雞群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發(fā)病率是降低雞群雞源RA損失的關鍵措施。
5.4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雞源RA主要以水平傳播為主,因此,做好場區(qū)的生物安全管理至關重要。合理劃分人員活動區(qū)域,嚴格區(qū)分生活區(qū)、生產區(qū)、凈區(qū)和污區(qū),嚴格控制人員和車輛進出養(yǎng)殖場的管理。對進出人員進行全面消毒,要求更換工作服、鞋套等防護用品,車輛也要徹底噴霧消毒,防止病原體傳入和傳出。定期對場內進行清潔和消毒,特別是雞舍、飼料儲存間、飲水設備等重點區(qū)域,每周至少進行一次深度消毒。做好空舍期消毒和帶雞消毒,可有效減少疾病的發(fā)生??丈崞谙窘ㄗh使用復合酚和戊二醛,帶雞消毒可考慮使用過硫酸氫鉀和碘制劑。建議養(yǎng)殖場安裝舍內霧線,以便更好進行帶雞、環(huán)境等消毒工作。根據一些養(yǎng)殖場成功防控雞源RA的經驗,采用先進的消毒設備和消毒劑,如霧化消毒機配合高效消毒劑,能夠有效殺滅病菌,大大降低了RA傳播的風險。
定期監(jiān)測飼料、水源的衛(wèi)生及污染情況,及時清理水線和料線,確保飼料和飲水健康。雞源RA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應激因素是引發(fā)該病的主要原因。強化日常管理對于預防該病至關重要,尤其是是防范冷應激對雞群的影響。建議雞群飼養(yǎng)的第2\~4周,目標溫度的設定比正常目標溫度提高 ,這有助于減少冷應激對雞群的不良影響。另外,提升雞群免疫力是防控雞源RA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合理的飼料配方至關重要。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E及益生菌等營養(yǎng)成分,能夠顯著增強雞群的抵抗力,使其面對病菌侵襲時具備更強的防御力。
6小結
雞源RA的出現確實給養(yǎng)殖企業(yè)/戶帶來一定困擾,但通過科學有效的防控手段,完全能夠實現對該病的有效預防和控制。養(yǎng)殖企業(yè)/戶應進一步加強飼養(yǎng)管理,嚴格落實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加大對雞源RA的監(jiān)測力度,及時掌握流行趨勢,制定科學精準的防控策略,以此降低雞源RA的感染率,最終實現養(yǎng)殖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LYU Z,HAN S,LI J,et al.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strains from large-scale duck farms in Shandong Province,China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2[J].Poult Sci,2023,102(7):102759.
[2] KARDOSG,NAGY J,ANTAL M, et al.Development of a novel PCR assay specific for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J].LettApplMicrobiol,2007,44(2): 145-148.
[3] RIEMER O. Short communication about an exudative septicaemia observed in geese and its causative agent[J]. Zentralblatt Bakteriologie Originale,1904, 37: 641-648.
[4]REN X,CHEN Z,NIUP,et al.XRE-Type Regulator BioXActs as a Negative Transcriptional Factor of Biotin Metabolism in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J].J Bacteriol,2021,203(15):e0018121.
[5]HUQ,ZHUY,TUJ,etal.Identification of the genes involved in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biofilm formation by random transposon mutagenesis[J]. PLoS One, 2012,7(6):e39805.
[6] ZHANG C,WANG L,ZHAO Q,et al. Research Note: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pathogenicity of geesederived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solated from eastern regions of Hebei Province,China[J].Poult Sci,2024, 103(4):103517.
[7] KARSTAD L,LUSIS P,LONG JR.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as a cause of mortality in captive wild waterfowl[J].JWildl Dis,1970,6(4):408-413.
[8] CHA SY, SEO HS,WEI B,et al. Surveilla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from wild birds in SouthKorea.JWildlDis.2015,51(2):341-347.
[9] NOWACZEK A,Dec M, Stepie n -Pysniak D,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Strains Isolated from Various Poultry Species in Poland[J]. Antibiotics(Basel),2023,12(12):1648.
[10]李富祥,趙文華,宋建領,等.雞源鴨疫里默氏桿菌 的分離鑒定及OmpA基因遺傳進化分析[J].中國獸 醫(yī)學報,2021,41(2):253-258.
[11]TZORAA,SKOUFOSS,BONOSE,etal. IdentificationbyMALDI-TOFMSandAntibiotic ResistanceofRiemerellaanatipestifer,Isolatedfroma Clinical Casein Commercial Broiler Chickens[J].Vet Sci,2021,17;8(2):29.
[12]李維升,王艷,高亞東,等.1株雞源鴨疫里默氏桿 菌的分離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分析[J].中國動物傳 染病學報,2024,32(3):57-63.
[13]李富金,汪建華,高鳳,等.一株雞源鴨疫里默氏桿 菌的分離鑒定[J].山東畜牧獸醫(yī),2023,44(9):1-4.
[14]汪建華,馬芹,王勝,等.一株肉種雞源鴨疫里默 氏桿菌分離鑒定及致病性研究[J].中國家禽,2024, 46(4):107-112.
[15]楊少艷,劉紅祥,蔡聯燊,等.雞源鴨疫里默氏桿 菌的分離鑒定與生物學特性研究[J].家畜生態(tài)學 報,2024,45(9):61-66.
[16]CHENY,LIX,LIUZ,etal.Genomicanalysisand experimental pathogenic characterizationofRiemerella anatipestiferisolates fromchickensinChina[J].Poult Sci,2024,103(4):103497.
[17]葛忠凱,馮陽,關秀春,等.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疫 苗的應用現狀和前景[J].家禽科學,2023,45 (05): 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