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圍繞“學思結合”“學用結合”“學創(chuàng)結合”理念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依托語篇學習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思維、技能、情感價值觀念的學習方法。為了踐行新課標要求,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重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使學生在閱讀和理解語篇的過程中收獲成長,教師必須從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發(fā)展水平人手,選擇語篇主題,設計特色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語篇閱讀活動中,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
(一)學習理解類活動
教師基于語篇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激活已有知識經驗,明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以解決問題為目標,通過獲取、梳理、概括、整合方式學習語篇中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思考語篇與主題之間的關系,審視所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系統(tǒng)化的英語知識結構。
(二)應用實踐類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基于結構化的英語知識進行描述、闡釋、分析、應用等語言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內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推動英語知識向能力方向轉化。
(三)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就語篇價值取向與語篇人物的態(tài)度和行為展開推理論證活動,從思想情感、語言組織、語篇結構等角度出發(fā)把握語篇特點,深入理解語篇內涵,進而運用語篇中所學的知識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觀念來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為學生解決情境問題提供支持。
二、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實施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促進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實施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生讀,教師教”的固定教學模式,學生得以在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中探究詞匯、語法、句型的含義和用法,嘗試運用閱讀所學參與教學活動,利用實踐經歷深化對語篇中所學知識的記憶,為后續(xù)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按照“學習理解一一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的遞進過程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學習理解”有助于學生記憶并掌握英語知識,“應用實踐”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口語交際、寫作、講述等多種類型的語言實踐場景,“遷移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突破英語學習的局限,從生活需求出發(fā)探索英語知識的運用方法,從而使語言能力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得到顯著提升。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能
英語學習活動觀融入初中英語閱讀課堂,將原本以教師為主的講授式教學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問題鏈、情境游戲、多模態(tài)資源的助力下開展閱讀活動,通過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相互協(xié)作等方式學習語篇中的知識點。這種學習方式有效解決了學生參與度低、閱讀活動碎片化的問題,活動形式更加契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保證其學習深度的同時,能夠有效吸引其注意力,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實施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深入研讀文本,把握語篇主題
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指出:“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學習語言、獲取新知、探究意義、解決問題,從語篇學習向超越語篇的學習發(fā)展?!睘榱僳`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師在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應深入閱讀語篇,挖掘語篇中蘊含的文化意義與價值取向,經過整合后形成語篇主題,讓主題統(tǒng)攝閱讀教學活動,并引導學生圍繞主題探究語篇,學習語篇中的英語知識,感受語篇中蘊含的思想,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以人教版五年級英語上冊(PEP)Unit1中的“MeetRobin”這一語篇為例,這是一篇介紹機器人Robin的日記,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了解Robin的外貌、性格特征以及Robin所具備的才能。按照新課標要求,教師從“What”“Why”“How”三個方面入手研讀語篇,分析語篇的深層含義、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
“What”主要是指語篇的語境和內容信息,教師分析語篇內容,文中“我”分享了與Robin相處時發(fā)生的故事,展示了自已深入了解Robin性格特征的過程。文中的“我”對Robin的了解過程存在漸進性特征,從外貌特征、智力水平、工作態(tài)度、性格特征等多個方面入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將Robin的性格特征展示在讀者眼前,因此,教師設置探究式主題“Meetmyspecialfriend”,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分析文章,把握Robin的性格特征。
“Why”是指語篇的深層含義,即作者的意圖、情感態(tài)度或價值取向?;诖?,教師圍繞語篇主題“Meetmyspecial friend”設問:“文中的‘我’肯定了Robin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卻又覺得Robin過于嚴厲,你認為文中的‘我’是怎樣看待Robin的,他是喜歡Robin還是討厭Robin呢?”學生回顧語篇內容,分析“reallyclever”“veryhelpful”等細節(jié)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思考“我”按時完成作業(yè)和未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帶來的問題,從而在探索中把握語篇的深層次思想內涵,實現(xiàn)情感共鳴。
“How”是指語篇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教師分析語篇文體特征,這是一篇敘述文,從第一人稱“我”的視角出發(fā),講述了“我”與Robin相識的經過,以及“我”對Robin性格特點的認識,內容相對簡略,未對“我”與Robin的相處過程進行深入闡述,在帶領學生探究Robin性格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想象“我”與Robin的相處過程,幫助學生理解語篇內涵。
(二)制定個性目標,指明學習方向
為了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要求,設計出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學習活動,教師必須正視不同學生個體在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并根據差異將學生的英語學習進度分為學思結合、學用結合、學創(chuàng)結合三個層次。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維認知水平確定學生所處層次,然后根據其所處層次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成長目標,助力學生發(fā)展。
以人教版六年級英語上冊(PEP)Unit1中的“RobinhasBDS”這一語篇為例,本課包括與問路相關的單詞、詞組、表達方式等,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語篇理解常用問路詞匯的用法,以及問路場景中經常使用的固定句型,如over there,turnright,turnleft,canyoutellmehowto等。教師根據語篇內容提取主題“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并圍繞主題意義和核心語言點定位教學目標。
秉持“學思結合”的原則,教師深入分析語篇核心知識。語篇“RobinhasBDS”中包括“near”“over”“l(fā)eft”“right”“nextto”“behind”“infrontof”等用于指示方向和位置的單詞和詞組,以及用于問路、尋求他人幫助的“Excuseme”“Whereis..?”“HowcanIgetto...?”等句式的適用場景和使用方法,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設置知識性目標,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學習來掌握問路和指示道路方向的語句用法。
(三)巧用問題鏈推進,深入理解語篇
為了實現(xiàn)預期目標,讓學生掌握語篇知識,教師應改進教學設計,結合語篇主題意義設置問題鏈,從簡單的問題出發(fā),逐步增加問題難度,讓學生直面挑戰(zhàn),在探究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語篇主題、內容結構、深層含義、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以深化學生對語篇的理解。
以人教版六年級英語上冊(PEP)Unit3中的PartBReadandwrite為例,本語篇以WuBinbin在中秋節(jié)前寫的日記為語境,引導學生基于日記語境復習一般將來時的表達。本課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日記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三段式”閱讀教學模式,巧用問題鏈推進,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語篇內涵。
1.閱讀前(Pre-reading) 借助理解性問題
教師播放節(jié)日動畫視頻,并提出問題:“What'sthevideoabout?”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欣賞動畫,初步感知主題,通過回答問題引出主題“Festivals”。接著,借助“What festivalsdoyousee?”這一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Mid-Autumn Festival”“Spring Festival”“DragonBoatFestival”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激發(fā)學生的語篇閱讀的期待。
2.閱讀中(While-reading) 借助分析性問題
首先,教師提出主旨問題:“What'sWuBinbin'sdiaryabout?”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文本,解決問題,理解文本主旨,明確日記的內容為“Aplan(計劃)forMid-AutumnFestival”,為后續(xù)閱讀做好鋪墊。
其次,教師通過問題鏈,如“Whenisfestival?”“Where is Wu Binbin going?”“What are WuBinbin'sfamilygoingtodo?”等,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逐步解決問題,并完成WuBinbin一家人的中秋計劃表(如表1所示),然后品讀詩歌,從而深入理解并體驗文本。
3.閱讀后(Post-reading) 借助開放性問題
教師提出開放性的問題:“HowdoyoulikeWuBinbin'splan?”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個性觀點,評價日記中的中秋計劃。緊接著,教師繼續(xù)追問:“Howtomakeagoodfestivalplan?”引導學生討論并制定自己的節(jié)日計劃,從而達到遷移創(chuàng)新的目的。
(四)設計角色扮演活動,體悟文本情感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學生掌握語篇中英語知識的使用方法,教師應結合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要求,從英語知識的應用層面入手,設計角色扮演等實踐類的活動。整個角色扮演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要求學生聽文本錄音,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體驗人物角色;第二階段為排練階段,學生分組排練故事,在練習的過程中糾正學生的英語發(fā)音、語氣和停頓,鼓勵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根據角色的情感變化重新組織語言,準確表達情感,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第三階段為表演評價階段,教師要求各小組成員作為評委,從語言組織、情感表現(xiàn)和演出效果等方面來評價演出成果,在提高演出質量的同時,使他們的綜合語用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
以人教版六年級英語下冊(PEP)Unit3PartBReadandwrite為例,本課時的語篇類型是日記,主要描述了WuBinbin一家在“家庭日”這一天發(fā)生的好事、壞事以及如何“轉壞為好”的故事,篇幅較長,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情感豐富。為此,教師可以設計角色扮演活動,以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悟文本情感。
第一階段:聽錄音,整體感知人物情感。教師播放文本朗讀視頻,讓學生靜聽錄音,感受WuBinbin一家以及Robin和Max的情感變化。比如,通過第一段“Inthemorning,theyrodeabike,tookpictures,bought somegiftsand ate some delicious.\"等活動的表達,學生能夠感知到早上活動的“Fun”和人物心情的“Happy\";通過第二段“Intheafternoon,Mumatesomebadfruitanddidn'tfeelwell.”的表達,學生能夠感受到事情的“Bad”以及人物心情的“Sad”;然后,一家人為了讓媽媽開心,進行了裝扮(dressedup)和短劇表演(madeafunnyplay),使壞心情轉變?yōu)楹眯那椤?/p>
第二階段:分組進行角色扮演。趣味表演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活動,將故事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有助于學生脫離枯燥的閱讀,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學生分為5人小組,分別扮演Father,Mother,WuBinbin,Robin和Max。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動作表演給予一定的指導,如通過“He jumped onhimand licked him.”“We laughedandlaughed.”等句子,引導學生進行夸張的動作表演,以增加趣味性,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角色的情感變化重新組織語言,以使情感表達更合理。
第三階段:小組表演展示及評價。教師隨機抽取小組進行成果展示,并從語言組織、情感表現(xiàn)和演出效果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真正地去體驗角色的情感變化,領會文本內涵,即“Badluckoftenbringsgoodluck.”從而達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僅通過特色學習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生的語用能力,還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此,在依托英語學習活動觀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反饋結果確定新式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使其在多樣化的語篇閱讀活動中獲得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