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酒喝得有些多,廣健在東灣浴池洗完澡,他拿著一個青蘿卜啃。他喜歡吃青蘿卜,能醒酒還壓餓,就是打嗝難聞。
三叔也洗澡?廣健問。
掀開布簾子進來的是廣健的三叔。三叔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脫下衣服使勁兒抖著,“歘——嘩啦” 。
地滑,三叔小心一些。廣健叮囑道。三叔乜斜著眼睛,哼了一聲算是打過招呼,他晃著身子走進里間浴池。廣健聽見浴池里水聲震天,整個浴池被三叔攪動得像風暴降臨的“大?!薄?/p>
三叔搓完背出來,廣健并沒有走,還是一口一個“三叔”地喊著。好在澡堂里又進來一個人,要不只有他們爺兒倆就很尷尬了。
廣健心里想,我喊到你煩,喊到你煩得一口答應我。我不喊,你不應,那就生分了。以后見面叔不叔侄不侄的,多難受。
三叔倔了一輩子,他這個人,跟誰說上話,說好了,命給你都不可惜;說不好,拿他一根毫毛都能跟你拼命。這次因為舊村改造的事,三叔窩了一肚子火。
三叔的臉泡得紅光滿面的,他的態(tài)度像板結的土地開始松動,他說,誰比誰也不多一點兒,也不少一點兒,你小子咋就比人家多那么多心眼兒?
廣健賠著笑說,三叔高抬我了,我吃幾碗飯,三叔比我都清楚。
你小時候被你大哥滿街追著打,我心疼得直抹眼淚。你長大了,誰知你心里多了多少溝坎?,F在這社會哪有跟錢有仇的,這次舊村改造你得撈多少?
三叔的話多了火藥味。三叔裹上浴巾又說,這不是我說的,滿大街的人都這么說。
他們把我看扁了。咱老張家的人從來不取不義之財。廣健說。
你說的那是我大哥。他做了多年的村書記,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我爹已經給我樹起了榜樣,無論做人還是做事,我都不敢出錯。
那時,得了重病的廣健爹說話有氣無力的,但一句頂一萬句。
廣健在部隊已是三級士官,爹說,村里缺少像你這樣的人。廣健說,這村書記還能接班?爹說,能不能接班那得看你的能力和在群眾中的威信。
廣健告別了軍營,回到村里沒幾個月,爹就去世了。憑著在部隊練就的本事,廣健買來挖掘機跟著發(fā)小學軍修路架橋,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第二年,村委會換屆選舉,學軍、汪海、安子等幾個發(fā)小起哄讓廣健參選。廣健是退伍軍人,又是黨員,滿票當選村主任。上任后,他把挖掘機交給媳婦,他領大家修路、筑渠、安裝自來水……為群眾辦了許多實事。特別是爭取扶持資金,修建了儲存并凈化豆腐漿的蓄水池,解決了多年來豆腐漿隨意排放的問題,酸腐腥臭味從村里消失了。
三年后,廣健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
三叔今天沒做豆腐?廣健小心地問著。廣健要了一壺龍井茶,端到三叔面前。
三叔好喝茶,聞到茶香什么活兒都可以丟下。他嘬一口茶,咂摸咂摸,好茶。他乜斜著廣健說,有人不讓做豆腐了。
廣健看著三叔,一頭霧水。
三叔說,昨天街道開會,領導在大會上說,誰都不能把房子租給西街村做豆腐的,哪個村租了,書記寫辭職報告。這做豆腐在安居古鎮(zhèn)傳承了幾百年,傳承到今天就說這污染那污染了。我剛在北街租了一處院子,靠著老運河,還想著做豆腐,主家打來電話說什么也不租給我了,原因就一句話,不做豆腐怎么住都行,做豆腐怎么著都不行。咱村八九百戶都被打散了,不做豆腐,咱村老百姓都扎起脖子不吃飯?
三叔把茶杯往桌上猛地一蹾,說,好像領導從不吃豆腐!
三叔把自己都說笑了。廣健知道火捻子已被洇濕,三叔再不會爆炸了。
廣健說,人家租給你房倒是行,關鍵是豆腐漿往哪里排放?順著下水道走,時間一長,街坊鄰居會攆你。這種廢水三叔也知道厲害,排到老運河里,過不多久,魚蝦會全死掉,排放到坑塘里,別說魚蝦,水里的植物也會死掉。特別是夏天,坑塘里冒沫子,那味兒頂腦門子,熏得人喘氣都不順。
三叔說,理兒倒是這么個理兒。咱做豆腐的也知道,多虧了你在西大坑修那個沉淀池,離村遠,專門建了管廊,定期找人清理,這幾年倒是沒有難聞的味兒了。
廣健說,街道正為豆腐漿排放找解決辦法。咱再等等。
三叔嘬著茶,沉思著。
廣健又問,三叔今天沒做豆腐?
三叔說,與其讓別人斷了財路,不如自己先斷??稍捰终f回來了,你知道咱西街村有多少家靠做豆腐吃飯的嗎?
廣健知道三叔的脾氣,除非有離不開的事,他不會停下自己的活兒。廣健若有所思地說,前兩天我還真統(tǒng)計過,五百二十九家,大概占全村戶數的三分之二。
這是老祖宗傳下的手藝,在你任上沒的,你不成千夫所指的罪人了?你不怕被戳脊梁骨,我們老張家可丟不起這臉!三叔說。
廣健說,放心,三叔,做豆腐的傳統(tǒng)手藝不會失傳的,政府也不會不管的。
三叔說,這不正在管著呢嗎,下令不讓其他村、社區(qū)租房子給我們。舊村改造政策好,咱一百個擁護,可也得根據實際情況不是?五百多家做豆腐,一天一家消耗近百斤豆子,全村一天就耽誤二十多萬元的收入,一年耽誤多少收入?你算過這筆賬嗎?說不讓做就不做了?
廣健說,咱村安子、王林等十幾家做豆腐大戶找我說過幾次了。我已經給汪海打了電話,他中午有空,在辦公室等我,我去找他一起想辦法。
汪海也是西街村人,現任南街街道副主任。提名主任人選,春節(jié)前組織剛考察完。
三叔說,多想想法兒。
廣健說,對,不做豆腐了,城區(qū)的飯店、居民,還有附近十二個縣(市、區(qū))的好多酒店,也不會同意的。學軍統(tǒng)計過,安居豆腐、豆腐絲已經占領濟寧市百姓飯桌的半壁江山。
三叔端起茶杯一飲而盡,仿佛喝出了酒的醇香。
說曹操,曹操到。學軍的電話來了。廣健拿起電話,約定了晚上的酒局。
三叔又說,跟學民吵架的事怎么和解了呢?他可是罵了我們八輩祖宗。
廣健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再說,我跟學軍是發(fā)小,春節(jié)前學軍領著學民上門道歉了。
三叔說,那還不是學軍背后指使的。廣健嘿嘿一笑,嘴角上揚,露出看破不說破的笑臉和顧全大局的寬容。
酒局設在南街的紅旗飯店,老板就叫紅旗。紅旗飯店開了六十多年,炒肉絲、紅燒肉、汆丸子、燒雞、糯米藕等幾個菜做得地道,傳說紅旗的爺爺曾做過馮玉祥的私人廚師。紅旗飯店在327國道路邊,2018年夏天,南街舊村改造時,紅旗獅子大張口,而媳婦劉爾英倒是想隨著一塊拆遷。紅旗與政府相關部門的人三番五次談判后也沒談攏,現在,紅旗飯店被擱置了。夫妻倆談起拆遷就吵,不過生意還算過得去。
安子和廣健前后腳來到紅旗飯店,安子想點菜結賬,可學軍已在手機上點好了菜。安子椅子還沒坐熱,學軍開車到了。
安子說,吃飯怎么著也得有老豆腐、豆腐絲。他吩咐紅旗做一份老豆腐,拌一盤豆腐絲。
紅旗把豆腐絲切成如發(fā)的細絲,香蔥拿刀一拍,也切成絲,香菜隨便攔幾刀撒在上面,綠白相間,香油提香,點少許熱油澆辣椒碎,拿筷子攪拌幾下,裝盤上菜。
學軍迫不及待地說,我剛在村里溜達了一大圈,特別是史慶民家族那二十多戶,我有個想法。
廣健一邊撥打汪海的電話,一邊看著安子說,你說的那一片史家胡同都屬于史慶民家族。我正頭疼著哩,和他們怎么也談不攏,他們要價太高了。每一座房子都在一百年以上,按評估,補償是難事。
所以,我出面解決問題。學軍信心滿滿地說。他干什么都這樣自信。
學軍經營著一家建筑公司和一家路橋公司,資產過億。2018年初,他得到西街村要實施舊村改造的信息,他誰都沒告訴,悄悄讓弟弟學民出面,大張旗鼓地把老院前的坑用土填上,準備蓋十間堂屋。
學軍剛填完坑整平,廣健就接到舊村改造的文件,村里所有建設項目一律停止審批和建設,街道綜合執(zhí)法一分隊進駐西街村,協(xié)助村兩委會工作。
學軍找廣健通融,被廣健一口回絕。一天夜里,學民領著人偷偷施工。廣健接到舉報帶人趕到現場,當場下發(fā)違建停工告知書。學民情緒非常激動。廣健上前勸阻,被學民撂倒,磕破了眉頭。派出所老劉要拘捕學民,被廣健擺手制止。
廣健想把學民拉回家,畢竟有學軍那層關系,學民揮手一推,又把廣健推了個跟頭。家人見勢頭不好,把學民強拉回屋,可學民又登上屋頂,指名道姓地罵廣健。
廣健的三叔和三叔的兒子鳥子趕緊跑來幫廣健。學民罵出了圈,三叔爺兒倆不愿意了,扒衣服要開打。廣健一手抱住三叔,一手攬住鳥子,鄰居看不過去了,紛紛指責學民。學民再次被家人弄回了屋。
廣健說,你千萬甭弄什么幺蛾子出來。
安子也說,你又來瘋狂掠奪。
學軍瞪著廣健和安子,說,你們這沒頭沒腦的話算說對了,我假裝成掠奪者,乘人之危,趁村之亂,你們相信嗎?
安子說,從你指使學民蓋房就看出你不懷好意了,但你臉上看不出來。
學軍說,廣健的嘴長你身上了。
他們正唇槍舌劍,互相懟著,汪海推門進來,說,我只能待一個小時,還有急事,想說什么揀肉核兒。
安子說,領導蒞臨就是莫大的面子。
學軍說,正等著領導拍板。
廣健說了村民到附近村租房子被拒絕的事。
安子開口道,我也正想說這事。我做豆腐也快二十年了,不像你們三個人做官的做官,當老板的當老板,我沒多大本事,靠著做豆腐供兒女上大學,還給兒子在城區(qū)買了樓房。不讓做豆腐,我第一個上訪。甭說我沒給你們說,也不是嚇唬你們當領導的。咱西街村像我這樣打算上訪的得有幾百戶,政府得聽聽我們的心聲。
學軍說,這不書記和主任都在,你有冤訴冤,有苦說苦。汪海打趣地說,我們喝頓小酒還開成座談會了,誰不讓你們做豆腐了?我們正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我有事不能陪你們喝,你們盡管敞開肚子,賬算我的。
學軍說,咱談正事。
廣健說,我先說。
學軍說,你那個事不叫事。
廣健站起身想發(fā)作,他們發(fā)小見面就這樣,一言不合就瞪眼,打完還能和好。
學軍說,請書記耐著性子聽我說。我們到史家胡同轉悠了一下午。
其他三個人疑惑地看著學軍,安子甚至想拉開門看外面還有誰。
學軍說,另外兩個人我打發(fā)回去了。我請了濟寧市做民宿最好的王大強和他的助手,他們建議我把史慶民那一片拿下做民宿。
汪海眉毛一蹙又一挑,廣健也把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安子掏出手機劃拉著。
學軍說,嘿,安子,看黑板。上學時你就精力分散。安子被他一說,稍微坐正些,揶揄他說,學軍開口準沒好點子。幾個人都笑了起來。
學軍夾了豆腐絲放進嘴里,邊嚼邊說,還是老家的豆腐絲好吃。他轉頭問安子,給我準備了嗎?
安子說,哪次不給你和汪海準備,準備多少年了,也不給錢。他們又笑了起來。
廣健說,吃飯不耽誤說話。學軍清清嗓子說,那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房子,那屋、那墻、那頂,甚至門窗都是原裝的,都能算上文物保護單位,咱不能一拆了之,無差別推平,變成廢墟再后悔就晚了。王大強說了,史家胡同與東街村緊挨著,錯落有致,規(guī)劃成歷史文化街區(qū)綽綽有余,稍加改造就能成為民宿。老運河、古鎮(zhèn)、古街、石板路,還有那些老銀杏樹、古槐、楸樹、棗樹,特別適合。
學軍說完看著大家。安子伸手想摸學軍的額頭,被學軍擋了回去。
安子說,你沒發(fā)熱吧?
學軍說,大人說話小孩聽著。學軍與安子有表親,他比安子高一輩,安子打岔時,學軍就拿出這個殺手锏。
學軍接著說,史慶民祖上曾在朝廷里做大官,我們挖掘一下他們家族的歷史。他們家族的歷史幾乎就是咱西街村的歷史,我初步打聽了,幾乎每座房屋都有傳奇的故事,歷史文化積淀頗為豐厚,這也是民宿吸引人的另一個原因。目前面臨的問題是,那些房屋保留下來有沒有政策依據,租賃或買下我都愿意。我們也可以組織開展歷史文化價值前置評估,我出錢,總可以吧?
汪海頗感興趣,說,正好我今晚見區(qū)領導,幫著問問,這是好事。
學軍的臉在燈光下泛著油光,他笑了,又說,我們還準備建個民俗博物館,到時候把村里其他一百年以上的房屋選合適的位置復建出來,把全村一百年以上的樹木移栽到廣場上,把做豆腐不愿帶走的家什都放進去,還有老家具和蒲墩、柳條筐、老缸、面瓢等,凡是村民不愿帶走、又有收藏價值的,我們都收進博物館。
廣健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他大聲說,好!干一個!他把空酒杯往桌上一蹾,說,你這家伙不圖利哪能起早?說,有什么陰謀?
學軍“嘿嘿”干笑兩聲,說,我的事是小事,給兩位領導匯報下,我那個存放建筑材料的廠房每年都繳稅,水電費也照交不誤。
廣健說,你的意思是拆遷你的廠房不能白拆,行,只要有政策依據,該怎么著就怎么著。
廣健說,咱承認豆腐漿污染,可總得想辦法不是?
學軍吃了口老豆腐,陷入了沉思。
安子說,我打算搬到嘉祥岳父家做豆腐,不過我曾試過用那邊的自來水做豆腐,豆腐不軟糯、不筋道,柴,容易壞,豆腐絲更柴。老運河里的水才是做豆腐的好水,離開老運河,還能叫安居豆腐?
學軍恍然大悟,說,不就是需要污水處理嗎?以后上樓了,那不照樣不能做豆腐?即使能,也是家庭作坊式的。我倒是有個建議,咱在老運河邊選址,建個豆制品工業(yè)園區(qū),增加豆制品花樣,爭取上面資金扶持,把廠房、管廊、污水處理等建設好,把想繼續(xù)做豆腐的都集中到園區(qū)里去,大家多少拿點租金。如果信任我,先期工作交給我們公司。
汪海猛地睜大眼睛,盯著學軍說,大老板就是大老板,走南闖北見識多!你這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運河邊的造紙廠去年全部關停了,他們的污水處理設備運行還不到一年。運河對岸就是城區(qū),離西街村也就五六里地,把做豆腐的集中到那里倒是個可行的方案。廣健,你明天派人各家各戶說明情況,怎么樣?
廣健茅塞頓開,一拍桌子,說,好辦法!那里交通也方便,緊挨著運河大橋,人氣旺,過兩年就可能成為濱河新區(qū)的核心區(qū),地理位置還有人文環(huán)境都合適。就是還缺啟動資金,我得化緣。
安子說,還化緣?
他們的眼睛都瞅向學軍。
學軍晃一下膀子說,小事一樁,回報鄉(xiāng)親也是咱該做的。再說,造紙廠的老黃是我哥們兒,也是轉業(yè)軍人。前兩天我們在一起,他還愁幾百間廠房無人租,我跟他說絕對能一拍即合。
廣健高興地又干了一杯。
汪海起身說,少喝點兒,接下來的事多了去了,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最重要。你們的大事有眉目了,我也得干我的大事了。
安子忙不迭地跟出去,他對汪海說,沒給你帶多,就五六斤豆腐絲。學軍沖安子喊,別忘了我!我的朋友們就喜歡吃安居豆腐絲,他們說好吃得靈魂出竅。
安子把剩下的燒雞、丸子、肉絲等菜打包。學軍把老豆腐和豆腐絲打包,他不經意地問,史家胡同里誰家老人去世了?人進人出的。
廣健說,史慶民的三爺,一百零三歲了。經常在學校門口賣螺螄的那個老人,一輩子孤身一人,也是安子的三爺,就是出了五服。
廣健忽然想起三叔今天洗澡的事。三叔是西街村紅白理事會的副會長,大執(zhí)禮,無論參加誰家的喪事,他都要先洗澡剃須。
廣健說,我明天得去吊孝,他又約好學軍抽空去造紙廠實地查看。
安子騎電動車走了,廣健坐上學軍的車回西街村。廣健城里也有房子,租出去了。月光清亮,南街村拆遷后的廢墟遮蓋著網布,那塊明朝的石碑上搭著紅布。走出好遠,廣健看著那片廢墟想,那或許就是鄉(xiāng)愁的輪廓吧。
學軍的車剛過東街村,從史家胡同傳來吵鬧聲,好像是三叔的大嗓門。學軍想加速開過去。
廣健說,我得下車看看,你回去吧,那段路我走著去就行。
學軍說,都晚上九點了,萬一他們圍攻村領導那事就大了。
廣健笑著說,我在西街村還沒混到人人喊打的地步。
廣健撥開人群走過去,是二弟史慶臣和三弟史慶文在爭吵。史慶文在區(qū)檢察院工作,兄弟倆因為老宅拆遷補償分配的事吵了起來。
大哥史慶民蹲在靈棚里不說話,三叔氣得不知說誰好,只好用自己的高嗓門壓制他們。
老宅是史慶臣、史慶文的父母留下的,史慶文考上大學、參加工作都在城里,很少回家,只是年節(jié)過來看看。兩位老人是由史慶臣和史慶民養(yǎng)老送終的。
三爺是退休教師,一點兒也不糊涂,離世前他寫下遺囑,老院的產權由史慶臣和史慶民共同繼承,存款由三兒一女平均分。當時,兒女們都無異議,眼看要拆遷,史慶文提出遺囑沒經過公證,他也沒在上面簽字。他提出老宅的拆遷補償款應由他們四人共同繼承。史慶臣說,當時史慶文不簽字是故意的,當初史慶文當著三爺和家族幾位老人的面發(fā)誓他絕不會與兩個哥哥爭這爭那的。
史慶文一口否認,兩個人越吵越兇,要不是眾人拉住,兩人得扭打在一起。
廣健把史慶文拉到一邊低聲說了什么。十多分鐘后,廣健又把史慶臣拉到另一邊耳語了什么。一場紛爭瞬間平息。
廣健想起,那天,他去看三爺,三爺對他說,前幾天對不起啊。
廣健笑笑,說,只要三爺好好的,哪有什么對不起。三爺哀嘆一聲,說,我也撐不了幾天了,死就在門后等著哩,身后事還得麻煩你們。
在此之前,廣健到三爺家宣傳政策的同時也想摸摸底。一句話沒說完,三爺突然憤怒起來,貓著腰拿頭撞過來。廣健驚嚇得雙手箍住三爺肩膀,左腿蹬,右腿弓,用肚子頂住三爺的頭。
三爺嘟囔著說,我死也不拆遷,你們在做缺德帶冒煙的事。
廣健好說歹說,三爺才坐回躺椅上,瞟著廣健說,等我死了你們愿意怎么拆遷我都看不到了,你們也別三天兩頭來煩我。
廣健說起兩家的交情。
三爺長舒一口氣,說,咱兩家父一輩子一輩多少年了,你告訴我,我真能住上高樓?
廣健說,三年后上樓!接著,他把政策拆成細條說給三爺聽。
三爺聽著,不時咂摸一下嘴。等廣健說完,三爺說,原來是這么回事。咱也打開天窗說亮話,你得答應我個條件,還得替我保密。我打算把我的一間房子留給二哥的孫女英子,她是個苦命的孩子。三爺抬手抹著眼角。廣健遞過去一張紙巾。
三爺又說,你還得答應幫我給英子找個合適的人家,只要男孩老實本分,好歹讓她有個安穩(wěn)的后半生。
廣健含著淚說,明天我把街道司法所的同志喊來做個公證。三叔一把攥住廣健的手說,你爹說話砸坑、發(fā)聲捻釘,你也得像你爹那樣。
廣健淚流滿面地點著頭。
三爺說,放心吧,小子,這次咱爺兒倆可順撇子了。我可先聲明,不是支持你,我是擁護政策。說完,三爺笑起來。
三爺的族親看見廣健領著街道司法所的人上門,都明白過來是咋回事了。
三爺病了,廣健請族親商量陪護,可他們都說論理該伺候,就是騰不出空。村里派安子陪護。廣健去看三爺,三爺笑著對廣健說,你趕緊走,村里一大攤子事離不開你,再說醫(yī)院這地方少待好。
安子說,我這都伺候你兩天了,你也沒這樣說,怎么胳膊肘往外拐?三爺只是笑,不說話。
廣健回過神,他看到英子哭成淚人,而三爺那些族親,沒一個人給英子拿水喝,廣健示意三叔拿一瓶水遞給英子。
廣健沒有直接回家,他來到老運河邊的高臺上,這是村里最高的地方。坐在高臺上,廣健望著村莊里的燈光,望向老運河波光粼粼的水面,他大口呼吸著。
老運河河水清澈,和小時候看到的一樣。他家就在老運河河堤上。那時,他們一家人坐在門口,母親把他攬在懷里。月亮倒映在河水里,河水明亮。
父親領著他下到水邊,他們的影子倒映在水里,父親會掬一捧河水,月亮就在父親手心里了。
廣健起身,來到水邊。他掬起一捧河水,月亮在他的手心里明亮著。他想起父親臨終的話:村書記就是以維護并發(fā)展群眾的利益為己任,一定要有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責無旁貸的憂思。這幾年,廣健從不敢懈怠。
月亮把清輝抹在村莊的上空。
廣健跟老黃一見如故,都曾是軍人,說話做事不掖不瞞。
老黃說,濱河新區(qū)正在建設現代化管網和最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我們的污水處理廠已經納入管網建設之中。廠房、設備閑著也是閑著,正愁燒香都找不到廟門,你們來了。
廣健從造紙廠回村路過二爺家,大門口的古槐枝葉繁茂,在暮春的陽光中晃動著,濃綠把細枝墜成彎弧。
二爺正挑著豆腐皮,他咧開嘴笑著對廣健說,拆遷是什么?是離開家重建另一個家,并不僅僅是補償多少,而是讓我們過上美好的生活。咱這老村,早該改造了。拆遷就是徹底解決改造的問題,我全力支持。就是門口的那棵古槐,能帶走最好,你得想法搬走。
廣健說,我問過林業(yè)站的小鄭,兩百多歲的古槐移栽能活。廣健又跟二爺說了學軍的想法。二爺高興地一拍大腿說,學軍這孩子,打小我就看著有出息。
廣健還說了建設豆制品工業(yè)園區(qū)的想法,二爺興致勃勃地聽完,又一拍大腿說,這是多好的事呀!我今年七十多歲了,拿點兒租金算什么,關鍵是不用再操心豆腐漿的事了。我第一個報名。你看看我這套家什,有些用了六十多年,還有賬本。
說著,二爺進屋拿出布兜,布兜里裝著二十多個本子,大小不一,有幾本紙張都發(fā)黃了。
我從不登門要賬,做豆腐的人都這樣,幫貧助窮,也是咱窮大方!誰叫咱是黨員。
二爺活成了燈籠,有光芒從里面照出來。
德高望重的二爺響應了,這是好的開始。廣健提醒自己,好事辦好才是好事。
三叔的孫子正在門口搗螞蟻窩,他喊,爸爸,廣子大爺來了。
鳥子趿拉著鞋迎出來,你得叫廣健大爺!臭小子!
廣健擺擺手說,小孩子,愿叫啥叫啥。
廣健看一眼門口堆得亂蓬蓬的柴火垛,問鳥子,活兒做完了?三叔沒在家?
鳥子說,昨天多做了一個,今天就少做一個,輕省一些。史家胡同史寶福的補償款還沒到手,他就說幾萬元的欠債用拆遷補償款還。他爹恨不得拿斧子劈了他,填到鍋底當柴火燒了,我爹調解去了。
廣健感激三叔幫他解決了不少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鳥子說得急,喘口氣又說,你也得想法教育村民,有錢了不能任性。
廣健醍醐灌頂似的,心想,是得開展有益的活動,倡導勤儉持家,杜絕不良風氣。
廣健走在去村委會的路上,與安子視頻。屏幕里出現的是安子媳婦香菊的大白臉,她說,安子正上活呢,有事盡管跟我說。廣健知道安子家當家的是香菊。他說,沒事了。香菊說,明明看著你就是有事的樣子,還說沒事,說吧!廣健說了豆制品工業(yè)園的事。香菊說,多好的事,想不到的好事都讓咱攤上了。
正說著,安子的頭伸過來,和香菊頭碰頭擠在一起,他們夫妻關系特別好。廣健說,安子你跟做豆腐的人多宣傳豆制品工業(yè)園的事,多聽聽大家伙兒的意見,這個活兒交給你了。
廣健又撥通了汪海的手機,說了相關的情況,他請汪海與街道李書記約好,下午他專門給李書記和汪海匯報。汪海說,還有好消息,你來了之后再說。
廣健喜歡晨跑,這是在部隊養(yǎng)成的習慣。他沿著老運河堤往北慢跑,跑到排灌站再折回來,跑到家正好四十五分鐘,大約十二里路。今天,他剛跑出村口,英子就跟了上來。英子不停地叫喊著,太高興了!太高興了!
英子生下來就有些癡呆,六歲時父母出車禍死了,是爺爺奶奶把她養(yǎng)大的。
廣健已經計劃好了,村里要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妥善監(jiān)管英子這樣的弱勢群體應得的拆遷補償款,并與街道養(yǎng)老院協(xié)商,解決他們的吃住問題。
英子又跑到廣健前頭,她舉著雙手搖晃,喊著,太高興了!太高興了!
廣健緊跟著英子跑。廣健希望他能陪伴英子和全村的所有人一直這樣跑下去,跑到幸福的前面。
太高興了!他和英子一起高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