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讀,詠柳。好,再來一遍,123,詠柳?!标柟鉃⒃诤诎迳?,何立玲正耐心地教一群“折翼天使”朗讀關于春天的古詩。
何立玲是??悼h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志愿者教師,也是一家家具城的負責人。11年來,她堅守在這方小小的講臺,幫助一群特殊孩子敞開心扉、融入社會。
2010年,何立玲考入襄陽職業(yè)教育學院就讀特殊教育專業(yè)。畢業(yè)后,她在父親的期盼下接手了家里的家具城,心里卻始終放不下從事特教事業(yè)的初心。2014年,何立玲申請到保康縣特教學校擔任志愿者教師,負責語言訓練、唱游與律動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特殊教育是慢的教育,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耐心和愛心。每周四下午,何立玲都會滿面笑容地走進教室,用音樂和律動帶著孩子們溝通交流。她帶的學生里,有的患有自閉癥,有的是唐氏綜合征,還有的是智力障礙等疾病,她熟知每位學生的情況,上課時會密切觀察他們,及時糾正動作與發(fā)音。用整整一節(jié)課教會學生一句詩、一個手勢或是一句歌,是何立玲上課的常態(tài)。
為了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何立玲還自創(chuàng)教學內(nèi)容,把大公雞、小白兔等生活彩圖和雞蛋、蔬菜瓜果等食物帶到課堂中,用這些學具強化他們的感知能力。從事特殊教育11年,她不僅沒拿一分錢工資,還累計為學校捐贈了2萬元的學具、玩具等物資。
課堂外,何立玲也心系學生的未來。去年,她把一名特校畢業(yè)的學生招進自家工廠,每個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另外一名聽障學生也成長為廠里的技術骨干。
既要打理生意,又要代課教書,何立玲努力答好這份“雙面人生”的答卷。她說:“作為一名黨員,我應該盡自己所能幫助這些特殊孩子,我也會一直堅持做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