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25)07-0065-05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發(fā)布后,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理念在具體教學中有了具體的要求。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在真實情境中,全面考查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完成真實任務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1159。在學段目標中,課標又將“探究”進一步細化為“合作與探究”能力。這就要求學生既要具備在學習活動中積極與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也要具備自主探究的能力。由此可見,探究式學習能力將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也將成為學生應具備的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
要將探究式學習理念融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就需要形成一套可供參考的范式。20世紀80年代美國生物科學課程研究所基于探究式學習所開創(chuàng)的5E學習環(huán)模式,正好可以遷移運用至英語閱讀教學中,成為落實探究式學習理念的有力抓手。
一、探究式學習與5E教學模式概述
探究式學習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融合教育心理學、哲學等思想形成的一種學習模式。在語言探究式學習領域,具有代表性的約瑟夫·施瓦布通過對比語言學習者的試驗發(fā)現(xiàn):探究式學習對學生語言學習有重要的影響,語言探究式學習效果遠遠優(yōu)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2。國內(nèi)的研究者也對探究式學習的概念及其在學科教學中的操作方式做了深入的探索。在英語學科方面,林彩丹認為:英語中運用探究式學習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獲取、分析、驗證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和跨學科探索技能,從而促進英語學習[3]
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生物科學課程研究所將探究式學習運用到開發(fā)新課程資料的過程中,開創(chuàng)了“5E學習環(huán)模式”4],將吸引(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遷移(Elaboration)和評價(Evaluation)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學習環(huán)”,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其中,“吸引”是指在設置問題情境后,引導學生提出可探究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探索”是指教師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或?qū)嶒灢僮?,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解釋”是指學生先利用收集到的有效證據(jù),對探究結(jié)論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再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解釋”進行修正和拓展,最終形成新概念;“遷移”是指將學習到的知識精細化、結(jié)構化,最終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評價”即通過多元的評價方式來檢驗學生對新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時也是學生反思課程的重要步驟[5]。
二、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5E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由于探究式學習理念始于生物科學課程,在初中英語學科中的使用經(jīng)驗較為欠缺,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設計中運用5E教學模式往往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師對5E教學模式理解不透
由于部分教師對5E教學模式理解不透,在設計閱讀教學時過分強調(diào)“探索”環(huán)節(jié),不斷布置活動以完成教學目標。一些教師在“解釋”環(huán)節(jié)參與過多,使課堂逐漸又變?yōu)閭鹘y(tǒng)的講授型課堂。部分教師將5E教學模式簡單類比于“五步教學法”,將所有英語閱讀文本都按照5E教學模式的流程走一遍,最終使“探究”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二)教師角色定位不明
在運用5E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習主體必須是學生。師生不再是權威與學徒的關系,而是互相幫助的“學習共同體”。不可否認,教師本身是認可這一教育理念的,也在努力踐行這一理念,但無論從年齡、心智還是學識等方面,教師整體都要優(yōu)于學生,這也會時刻提醒教師權威的屬性。由于初中英語教材文本較淺顯,教師在提問“為什么”這類問題之前,通常會預設好所謂的“標準答案”。如果學生提出偏離預設答案的觀點,就很難收到教師的積極反饋,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探究式學習中。
(三)教師知識儲備不足
開放性是5E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不僅意味著過程的開放,還意味著內(nèi)容的開放[。在5E教學模式的“解釋”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探究結(jié)論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之后,很有可能在“遷移”過程中生成新的問題。比如,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會基于先前的學習經(jīng)驗,對文本作出不一樣的解讀,并提出自己的論據(jù)。此時正是教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索欲的良機,如果教師不能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與反饋,那么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三、5E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施流程
下面以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上冊Module6AtriptothezooUnit2ThetigerlivesinAsia中的閱讀篇章為例,闡述5E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施流程。
(一)吸引階段(Engagement)
該階段主要目標是導入本課標題,通過不同的熱身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本話題的興趣,同時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促使學生對新舊概念產(chǎn)生認識沖突,進而激發(fā)探索興趣。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本課的標題,讓學生明晰本課的中心話題是“Atriptothezoo(動物園之旅)”,并聯(lián)想小學學過的“animal(動物)”等相關知識。接著,用多媒體播放彩色的世界地圖,從視覺上刺激學生思維,從而引出新知識一各個大洲的單詞,并在地圖旁配上可愛的卡通動物圖片,讓學生思考:“Do youknowwhere theyare from?\"然后,教師將tiger和Asia填入“Wheredoesthe________live?\"\"The_________livesin_________.\"句型中。最后,讓學生初步感知本課的新知識與動物和它的居住地有關。通過搶答游戲,學生將動物和其居住地進行正確的匹配。至此,學生把先前所擁有的關于動物名稱的學習經(jīng)驗和“大洲的名稱\"這一新知識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進一步探索這些動物特點的興趣。
實施該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布主題任務:為了讓大家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動物,動物園舉辦了一場研學之旅。研學任務包括:(1)用英語制作一張動物卡片;(2)與該動物合影打卡;(3)將照片發(fā)給動物園贏得研學獎勵(動物園的游戲幣)。由于該動物園在上一年度確實發(fā)布過相關研學任務,因此該情境較為真實,能夠給學生更為真切的體驗感。至此,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為之后進一步探索課文內(nèi)容、獲取完成該任務所需信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探索階段(Exploration)
該階段是5E教學模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引導者”,學生的角色定位是“探究者”。對每一項探究活動的開展,教師都明確活動規(guī)則和要素,并引導學生自主探尋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通過小組合作、兩兩合作等方式討論交流或搜集資料,從而得出結(jié)論。
為了完成前面所提到的研學任務,學生開始思考“WhatcanwewriteinanAnimal Card?”。學生要想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需要認真閱讀課文內(nèi)容。針對這篇文章,教師可設置以下探究性活動。一是整體感知文章,獲取文章主旨大意。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針對文章設置兩個問題:“Howmanyanimalsarethereinthepassage?\"\"Whatarethey?\"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找到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教給學生速讀的關鍵策略,即關注文章的配圖及每個段落的段首句。通過速讀,學生對文章有了整體的感知,為下一步細讀文章獲取更多的信息做準備。二是個性化細讀文章,獲取有價值的新信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文章,同時圈畫文中五種動物的更多信息。本文的文體屬于平行結(jié)構文本,對五種動物進行介紹的段落相對獨立,相互之間沒有太多的關聯(lián),學生不需要按特定的順序閱讀。由于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這五種動物已經(jīng)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加上因個人喜好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對這些動物的興趣和認知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在獲取信息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將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其他方式獲取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新信息。三是自主交流,初步形成文本的思維導圖。在學生閱讀文本并獲取了足夠的信息后,教師組織學生在學習小組內(nèi)交流分享各自發(fā)現(xiàn)和積累的信息,先讓學生將收集的信息進行梳理,再讓學生將信息進行分類,初步形成介紹動物的思維導圖(如圖1)。
(三)解釋階段(Explanation)
該階段可視為學生成果展示和分享階段,即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一系列探究活動所取得的成果進行歸納、總結(jié)和整理,通過演講、辯論、演示等方式向全班同學展示。在該階段,教師和其他學生的角色定位是“質(zhì)疑者”,負責對展示者所展示的內(nèi)容進行質(zhì)疑。在學生質(zhì)疑后,教師有時要當好“釋疑者”,幫助學生解決疑惑,因此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有較高的要求。
在解釋階段,教師主要進行以下活動。首先,展示思維導圖成果,設置問題鏈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由各小組展示本組的文本思維導圖,然后教師根據(jù)各小組的展示成果進行提問:“Whydoesthewriteruse‘only'to talk about the number ofpandas?”“Why isthepanda'snumbersosmall?”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并結(jié)合所學提出猜想(如圖2)。當學生提出自已的猜測后,教師補充一篇關于介紹熊貓的閱讀文本,解答學生的疑惑,最終使學生認識到,閱讀文本中的措辭實際上隱含了希望大家關注動物的生存狀態(tài),從而激發(fā)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
其次,探究文本內(nèi)涵,啟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學生對文本的思維導圖框架進行完善后,對文本的細節(jié)更加熟悉,這時教師讓學生以整體閱讀的思維,回顧整篇文章,并提問:“Whatdoyouthinkofthesefiveanimals?”學生結(jié)合所學知識對這五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評價。七年級學生對此一般只能得出較為簡單的cute、large、strong等答案,對此教師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Whatdo theystand for(代表)?\"(如下頁圖3)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再探索和深度思考,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通過教師對這些動物的文化含義的解釋,學生逐步理解作者希望讀者能夠了解人們之所以喜歡這些動物,正是因為它們身上所具有的優(yōu)秀特質(zhì),而這些優(yōu)秀的特質(zhì)也是人類所珍視并渴望擁有的。實際上,這兩個問題是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探索,也是對文本內(nèi)涵的進一步挖掘,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在評價中感悟文本的深層含義。
(四)遷移階段(Elaboration)
經(jīng)過上一階段的“展示—質(zhì)疑—討論一答疑”學習過程,學生已基本了解新概念,但是還不能熟練運用。鑒于學生需經(jīng)過一定量的操練和復習才能達成遷移運用的目標,教師在這個階段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新概念解決具有關聯(lián)性的新問題,并提供適當?shù)目臻g和時間引導學生在小組范圍內(nèi)進行反思式討論,旨在理解、消化、吸收和運用課堂新概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7]。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如何用英語書寫一張動物卡片?對此,學生需要先構建一個基礎模型,并通過討論明白自己所介紹的模型需要完善哪些內(nèi)容,最終形成自己的動物介紹模型(如下頁圖4)。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動物的介紹”這一主題的各類型知識進行結(jié)構化認知,然后遷移至本課的主題任務中,最后通過學生互評完善該知識模型。該環(huán)節(jié)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
思維及合作探究能力。
(五)評價階段(Evaluation)
在完成知識遷移后,需通過多元評價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雖然在5E教學模式的原始模型中,“評價階段”屬于實驗研究的最后階段,但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語言能力是隨著課堂的推進動態(tài)生成的,因此評價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應利用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契機開展自評、互評及教師點評的遞進式評價,不斷地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進行反饋和評價,進而調(diào)整教學進度和策略。在5E教學模式中的“評價階段”,教師可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課堂內(nèi)容,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jié),然后在相應的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從整體上點評學生在該環(huán)節(jié)的完成度,同時指出優(yōu)秀學生的作品創(chuàng)新點或亮點(如下頁圖5)。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在評價階段對自已的學習成果進行匯總并反思,真正體現(xiàn)評價系統(tǒng)的育人價值。
四、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5E教學模式的注意事項
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5E教學模式時,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教師要以探究式思維梳理閱讀文本,提升5E教學模式與閱讀文本的適切程度。由于探究式教學的核心是對事物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因此在備課階段,教師首先要成為“探索者”,以探究式思維重新梳理閱讀文本,從不同的方面對文本進行解讀。同時,深入研究5E教學模式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要義,讓所有環(huán)節(jié)服務于本課的核心問題,從而提升5E教學模式和文本的適切程度。此外,教師還應該根據(jù)不同閱讀文本的特點適當調(diào)整探究流程,使探究靈活化,并能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及觀點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啟發(fā),使探究效果最大化。
第二,教師要突出學生在閱讀探究中的主體地位,做好探究過程中的“引導者”。首先,在“吸引階段”,教師要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然后在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中布置閱讀任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及探索欲8]。此外,在“探索階段”和“遷移階段”教師還要科學分配任務,如劃分學科小組、明確對每個學生的分工等。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任務必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且學生的輸出成果必須可視化、可量化。
最后,在評價階段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評或互評,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第三,教師要具備完善的知識結(jié)構,并不斷地更新知識。初中英語閱讀文本有各式各樣的話題及體裁,涉及各個行業(yè)或領域,學生可能就此提出關聯(lián)性問題[9。在引導學生探究閱讀文本含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擁有十分完善的知識結(jié)構才能解決學生的困惑。如果學生的困惑沒有得到解決,整個探究式學習可能就會因此中斷10],學生的探索欲也會受到影響。此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可能具備較高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會在探索過程中對閱讀文本提出新的見解。面對這些不確定性因素,教師一定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總之,合理地將5E教學模式運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和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而且能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語言學習規(guī)律,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李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探究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1-62.
[3]林彩丹.試論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144-145.
[4]鄒曉瑜.5E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23:1-97.
[5]李涵.“5E”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探究式學習中的應用研究[D].臨沂:臨沂大學,2022:1-75.
[6]楊維鈞.探究式學習在小學科學課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1:1-75.
[7趙呈領,趙文君,蔣志輝.面向STEM教育的5E探究式教學模式設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8,28(3):106-112.
[8]樊民.談初中英語教學探究式學習[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4):125-126.
[9]林立,王之江.探究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78.
[10]馬曉佩.探究式學習5E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2(14):43-45.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