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備受歷代詩人青睞。古代的那些詩人哪,感受著風,觸發(fā)了靈感,多少佳句信手拈來、隨口吟詠
陽春三月,郊外原野
在微風細雨中,老和尚志南拄杖春游。只見他駕著一葉小舟,停泊到古木蔭下后,上了岸。他拄著拐杖,走過了一座小橋,來到橋東欣賞眼前無邊的春色。
在詩人的心中,手中的拐杖仿佛有了靈性,成了一位可以依賴的游伴。眼前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春景圖哇一一蒙蒙細雨似有若無,滋潤著滿眼競相盛開的杏花,那杏花顯得更加嬌艷;春風撲面,帶著絲絲暖意,細長的柳條隨風起舞,多么輕盈多姿,越發(fā)展現(xiàn)出春的宜人。
詩人的心哪,陶醉啦,千古名句脫口而出:“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二
暮春時分,西子湖畔
詩人林升,憑欄遠眺,眼前所見是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無休止的輕歌曼舞。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子湖畔這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呢?
暮春的風,迎面吹來,詩人心頭一動:這風,不僅是自然界的風,更是那社會上的淫靡之風。在詩人的心里,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迷醉不愿醒。
詩人感慨萬千,揮筆題詩壁上:“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三
深秋時分,碣石山頭。
詩人北征烏桓,班師而回。此刻, 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 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海水是 多么遼闊浩蕩,山島是那樣高聳挺立, 樹木一叢一叢,充滿生機,百草一簇 簇,十分繁茂。
詩人定神細看,在蕭瑟的秋風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渺接天。在他的心中何曾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此時的詩人,壯志在心,豪情滿懷,北方的統(tǒng)一就在眼前,一統(tǒng)天下的念頭愈加強烈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這兩句詩,不由自主地涌上詩人的心頭。
在古代詩人的心中,無形的風成了有形,無情的風成了有情,單調的風也有了靈性。從此,便有了關于“風”的佳句流傳·…
(指導教師:胡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