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傳正義》有言:“思其人猶愛其樹?!?/p>
讓我對朱熹心生敬意的,不僅是他博大精深的理學思想,更是他寄托于草木間的深情——他在祖母墓前親手栽下十九棵杉樹,以此緬懷至親。受此觸動,我也渴望為母親栽一棵樹,讓思念隨年輪生長。
母親一生愛樹如命。每年春天,她都要到十幾里外的集市上買回一些樹苗,栽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在我的記憶里,全村誰都沒有我家栽的樹多。在瓦屋未建之前,母親就在宅基上栽滿了洋槐樹。瓦屋建好后的那年春天,母親還帶我去縣城買過樹苗。我至今還記得那時一人高的槐樹苗,只賣一毛錢。母親在宅基上栽的樹有楝樹、桑樹、槐樹、椿樹、棗樹、桃樹、石榴樹、泡桐樹,宅基下則多是依依垂柳。
栽柳樹的方法尤為特別——不用樹苗,而是截取掀柄粗細的柳枝,兩端削平,形如巨型鉛筆,直接插入土中,稱為“柳樹栽子”。不出半月,這些看似枯槁的枝干便會抽芽生根。詩人丁可曾寫道:“我們這里土地肥沃,連插下一支鉛筆也會撲楞楞地長成一篇錦繡文章?!焙髞砦覇査哼@意象是否源于“柳樹栽子”?他笑著點頭:“是啊,我也栽過!”
母親在西側栽了五棵“柳樹栽子”,幾年后便長成了高大的柳樹。柳樹枝軟根甜,易生知了,一到夏天,滿樹都是知了的歌聲。我和姐姐們常把飯桌抬到柳樹下,看書,寫字,聽知了唱歌。父親則常拿著鏟子,為柳樹整枝美容。那些舞文弄墨的叔叔,戲稱父親為“五柳先生”。柳樹成材后,母親用它為姐姐們打造了體面的嫁妝。
20世紀80年代初,家鄉(xiāng)開始引進意大利楊樹,于是母親又在家栽了二三十棵意楊。父親天天說栽密了,讓母親去掉幾棵,然而她一棵都舍不得去掉。那些魚竿粗的楊樹苗,仿佛是她的一個個指頭,去掉哪個都心疼。我曾看過母親給玉米間苗,有時因錯拔了一棵玉米她都要后悔小半天??粗且惶煲粋€樣的意楊,她怎么也下不了去掉幾棵的決心。不僅如此,她還在西頭的廢地上栽了一百多棵意楊,讓我們家成了村里的植樹模范。后來,為幫大姐辦理“農轉非”戶口,母親忍痛賣掉了那片楊樹林,卻欣慰地說:“這些樹換來了你姐的新出路?。 ?/p>
剛要“跨世紀”時,母親不幸患上了重癥。住院期間,我四處籌錢為母親治病萬般無奈之下,我只好把剩余的楊樹賣了。母親從醫(yī)院回到家里,滿眼含淚地看著那一個個樹坑,久久說不出話來。
《春秋左傳正義》有言:“思其人猶愛其樹。”母親去世后,我就想學朱熹先生,在母親的墳地旁栽上一棵樹。卻因土質、樹種等原因未能成活。
如今,母親的墳墓已遷到南大河的河堰上,但我仍想在母親的墳前栽上一棵紀念樹??珊友呱希粋€墳頭挨著一個墳頭,即便是栽上一棵“柳樹栽子”,怕也沒有扎根的地方了。
又是一年春草綠。我忽然明白:母親種下的從來不只是樹,而是生生不息的念想。那些未能栽成的樹,或許早已在她耕耘過的土地上蔚然成林。而我,只需在心中留一片沃土,讓思念如樹,靜默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