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時,我由于身體孱弱,頻繁往返于醫(yī)院,家人的臉上總是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那年春節(jié),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布老虎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那是外公送給我的禮物。
它頭大身短,四足微微外撇,穩(wěn)穩(wěn)地“站”著,恰似一棵扎根大地的松樹,憨厚之中又透著一絲靈動。它身上的每一處縫線、每一塊補丁,都像是外公親手織就的希望之網(wǎng)。外公坐在床邊,輕輕摸了摸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這是咱家鄉(xiāng)獨有的‘守護神’,帶著家人盼你健康長大的心愿?!?/p>
從那以后,這只布老虎便成了我形影不離的伙伴。白天,我會用稚嫩的小手撫摸著它的胡須;夜晚,它被我緊緊摟在懷里,仿佛只要有它在,病痛就會離我遠去。在那些艱難的日子里,這只布老虎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小小的世界。
去年春節(jié),我有幸坐在春晚的觀眾席上。當那只熟悉的布老虎出現(xiàn)在舞臺上時,我心中五味雜陳。聚光燈下,它依然憨態(tài)可掬,但此刻它已不再僅僅是我童年的玩伴,更成為一個醒目的文化符號。我知道,春晚舞臺讓它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成為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那些被匠人反復摩挲的布料,每一寸都承載著童年的回憶;每一道細密的針腳,都縫進了代代相傳的美好期盼。外公送給我的,不僅僅是一只玩具布老虎,更是一把開啟文化大門的鑰匙,讓我走進了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的寶庫,領(lǐng)略到它的魅力與價值。
如今,當我走進非遺展柜,看到那些靜默如初的布老虎時,我仿佛聽到了它們無聲的訴說。每一道針腳,都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每一縷彩線,都延續(xù)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它們從祖輩的手中走來,穿越時空,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輝。在孩童的笑聲里,在世界的目光中,這些布老虎始終昂首挺胸,守護中華文明的根脈,見證歷史的變遷,也照亮未來的方向。
指導教師" "楊盼盼
小編點評:
作者開門見山點明主題,隨后由這個“布老虎”禮物貫穿全文,伴隨作者從幼兒到少年的成長之路,也向讀者展示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邏輯清晰,中心突出。全文用詞生動,富有真情實感,字里行間流淌著作者對“布老虎”乃至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之情。結(jié)尾再次點題,升華了主旨,給人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