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青島市中心二十公里的山巒之間,有一片被大自然環(huán)抱的凈土——“星谷露鄰”露營地。這里是陳禹豪和妻子麥子親手打造的夢想之地,也是他們與大自然對話的“窗口”。對于陳禹豪來說,露營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與態(tài)度。
踏入“星谷露鄰”,仿若走進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營地四周,青山連綿起伏,像大地微微隆起的脊背,山上植被郁郁蔥蔥,四季更迭,色彩各異。營地內(nèi),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過,溪水如靈動的精靈,一路歡歌笑語。水底的石頭和沙礫清晰可見,偶爾還能看到小魚小蝦在其間穿梭嬉戲。溪邊生長著各種不知名的水草,隨著水流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生命的律動。
從城市到山野:選擇另一種生活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星谷露鄰”露營地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而它的締造者陳禹豪,與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陳禹豪與露營的緣分,始于2012年。那時,他結識了后來成為妻子的麥子,次年,兩人便開啟了露營之旅。最初,他們只是輕裝出行,背著簡易帳篷,帶著對戶外的向往,奔赴山野海邊。
“當時就是帶著類似于地毯之類的一系列物品,所有裝備一個包就能背起來,雖然重,但年輕嘛,充滿了活力?!标愑砗阑貞浀?。幾個朋友相聚,在帳篷里燒烤,在沙灘上露營,這份簡單的快樂,讓他深深著迷。
隨著時間推移,陳禹豪的生活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孩子的誕生也讓他更加注重家庭生活和關注育兒。他會組織幾家人經(jīng)常一起露營,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也增進了彼此間的情誼。
隨著露營的人漸漸增多,野營的環(huán)境問題逐漸凸顯,尋找收費營地成為常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陳禹豪萌生了一個想法——自己打造一個露營地。
2022年4月,陳禹豪夫婦決定將這份熱愛轉化為事業(yè),致力于打造“星谷露鄰”露營地。這片位于山間的營地,遠離城市的喧器,成為他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凈土。陳禹豪坦言,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近距離地接觸大自然,感受山野的寧靜與美好。
露營地落成:夢想照進現(xiàn)實
建設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資金問題首當其沖。由于營地建設涉及諸多不可預測因素,預算常常超支?!安粍油劣肋h不知道到底要花多少錢?!标愑砗勒f。除了資金,還有一些其他的困難,都需要他耗費大量精力去解決。
盡管面臨諸多困難,陳禹豪從未想過放棄。他坦言,支撐他堅持下去的,除了對露營的熱愛,還有對培養(yǎng)孩子的期望。“我希望孩子能夠在大自然中學到更多的東西,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陳禹豪說。
在他看來,現(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和過度商業(yè)化,讓孩子們失去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而在“星谷露鄰”,孩子們可以親手撿柴、生火,學習最原始的生存技能。陳禹豪希望,這些經(jīng)歷能夠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一顆種子,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困難時,能夠用自然的方式去排解和釋放。
“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學會基礎的生存技能,比如生火、取水。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實際上是他們未來面對復雜社會時的基礎?!标愑砗勒f道。他相信,只有打好這些基礎,孩子們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迎刃而解,找到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方法。
“自然教育學”:在荒野中播種未來
對“星谷露鄰”的未來,陳禹豪有著清晰明確的規(guī)劃。他希望能夠將營地打造成一個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地方,不僅是露營愛好者的圣地,更是一個親子活動的樂園。他計劃引入更多的業(yè)態(tài),比如面包窯、手工豆腐坊等,讓孩子們在沉浸大自然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手工制作的樂趣。
“我不想把營地做成一個游樂場,那樣就失去了意義?!标愑砗勒f。他希望營地能夠保持自然的原生態(tài),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時,他也希望通過親子活動,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讓他們建立更深更密切的情感連接。
采訪即將結束,這時,夕陽將山谷染成金色。陳禹豪蹲在柴火爐旁,用枯枝撥弄炭火,火星噼啪進濺,像極了理想與現(xiàn)實碰撞的光?!昂芏嗳藛栁液蟛缓蠡?,其實壓力大的時候也懷疑過。但每次看到孩子在這里奔跑大笑,我就知道一一有些選擇,時間會給出答案。”
在“星谷露鄰”,時間以草木生長的速度流淌著。陳禹豪的故事沒有逆襲的豪情,卻有一種溫柔的力量:他像一株野生植物,固執(zhí)地扎根山野,為都市人辟出一方喘息之地,也為孩子守護著最原始的生存課。
或許,真正的詩意不在遠方,而在如何與腳下的土地共生——這大概就是一位理想主義者寫給時代的浪漫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