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鄉(xiāng)下,閣樓上不擺幾個壇壇罐罐,算不上過日子的人家。我家的閣樓上,陶罐、瓦甕、泥缽、壇子,大的、小的、高腰的、細(xì)腳的、粗肢的,一字排開,擺滿了閣樓。
這些壇壇罐罐里,不同的季節(jié),會裝滿不同的干菜。有干豆角、干辣椒;有土豆干兒、紅薯干兒;有蘿卜絲兒、紅薯絲兒、榨菜絲兒;有蠶豆、黃豆、紅豆、豇豆;有紅薯粉、小麥粉、糯米粉……
母親的記憶力總是那么好。她隨便就能講出,哪個壇子里儲的是什么,哪個罐子里藏的是什么。日子過得清貧,可是母親心里有一本賬,什么季節(jié)該曬什么,什么季節(jié)該吃什么,母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于一個農(nóng)家婦女來講,還有什么東西能比這些干菜更珍貴呢?
青黃不接的時候,母親從一個高高的瓦罐里取出一木升子紅薯絲兒。鄉(xiāng)下人家,幾乎家家都有一個這樣的木升子。一木升子裝大米,剛好兩斤。有時候,家里的米缸里見了底,只好找隔壁鄰居借一升。借過來的時候,大米裝得平平的,還回去的時候,母親總是將它堆得滿滿的。借回來的大米,總是要省著點(diǎn)吃,比如說,熬一大鍋粥。清水煮白粥,吃了不覺飽,走起路來,兩腿發(fā)軟,兩眼老冒金光。不到飯點(diǎn)兒,我們便要嚷嚷:“娘,我的肚子餓了?!蹦赣H幫我們緊緊褲腰帶,說:“等一下,娘就給你們做飯去?!蹦赣H生起火,淘好兩三把米,將從樓頂瓦罐里取出來的紅薯絲一并放了進(jìn)去。咕嚕嚕,不到一會兒,粥的清香、紅薯絲的清香,便冒了出來。我們在灶臺邊,敲著碗筷,流著哈喇子。
二
土豆新挖出來,堆了滿滿一屋子,短期內(nèi)吃不完,母親就把它曬成土豆干兒。
母親把洗凈的土豆放進(jìn)大鐵鍋里,舀滿水。父親坐在灶門前生火。父親是個教書匠,也是個燒火的好手。父親在灶膛里架起木柴,熊熊的烈火燒得“呼哧哧”作響。鍋里的土豆開始躁動起來,不斷傳來“汩汩汩”的聲音。這聲音,似乎是啜泣,又似乎是期盼。鄉(xiāng)下的土豆,想必是知道它們終究會有這一天,會被滾燙的開水煮熟,然后被剝皮,切成片,晾在竹匾里,等著那火一樣的日頭曬過來;它們還知道,曬成土豆干兒后,在瓦罐里,它們可以待上一整年,自己的生命又多了十二個月。
母親把刀磨了又磨,把案板洗了又洗,把竹匾擦了又擦。我們也不能閑著,洗凈小手剝煮好的土豆的皮。薄薄的一層土豆皮兒,像是土豆穿的那件外套。只是,土豆大概和我們一樣窮酸,衣服也沒幾件。輕輕一掀,土豆光滑的肚子和胖乎乎的背便露了出來。
母親刀工嫻熟,切的土豆片厚薄均勻,從不碎塊兒。我們將母親切好的土豆片一塊塊整齊地?cái)[在竹匾上,就等著太陽爬上山來。
大概半天工夫,土豆片兒在竹匾上便開始蜷縮、變小、變薄。母親帶著我們,將它們一個個翻了個身。母親說:“我們的日子何時能翻身???”那時,我還不懂母親這句話的意思。自從與爺爺他們分家后,我們兄弟三人便像趕趟兒一樣來到這個寒酸貧窮的家里。父親一個月的工資才幾塊錢,母親除了忙家里的事,還承擔(dān)著所有田里地里的活兒。母親生大弟的頭兩個小時,還在地里挖土豆。挖著挖著,她覺得肚子隱隱作痛,就加快動作,挖滿一擔(dān)土豆,挑著便急匆匆地往家趕?;氐郊抑?,把扁擔(dān)撂下,母親這才發(fā)現(xiàn),褲子已被鮮血染紅,趕緊喊隔壁嬸子來幫忙。嬸子一鍋水剛燒好,瘦得皮包骨頭的大弟便哭哭啼啼地降臨了。
大概兩到三天,土豆干兒便曬好了,金黃、堅(jiān)硬,在陽光底下,如一塊金燦燦的玉。
土豆干兒燒肉,是最好吃的一道菜。上初中時,學(xué)校蒸飯,我經(jīng)常在飯盒里蒸上幾塊,只要加點(diǎn)豬油,放點(diǎn)鹽,吃起來,便像是在吃肉。
除了土豆干,母親還要曬干豆角、蘿卜絲、辣椒干,母親親手曬的這些干菜,大都保持著原本的色澤,捧在手里,能發(fā)出“錚錚”的金屬響聲。新鮮蔬菜還沒出來,這些干菜便成了餐桌上的佳肴。干豆角燒肉、蘿卜絲燒魚,哪怕是一碗辣椒干,都是味道奇佳,讓人垂涎三尺。我有段時間生病,吃什么都不香,母親就每頓給我做一海碗辣椒干,滿滿的一大碗辣椒干吃下去,吃得滿口生津,滿頭大汗。那一直高燒不下的體溫,也便隨之降了下來。
三
我最喜歡的,還是母親曬的紅薯干。那是這個世上獨(dú)一無二的美食。
對于做紅薯干的紅薯,母親精挑細(xì)選,一定要紅心的,歪瓜裂棗的、有傷口的、個頭太大或太小的都不行。那股認(rèn)真勁兒,比給我們兄弟幾個挑媳婦還要細(xì)致。
挑好的紅心薯洗凈、削皮,放進(jìn)大鐵鍋里。父親已經(jīng)將土灶里弄得火苗騰騰直竄。母親說:“火苗笑,客人到。兒子,你聽聽,這火苗笑得多好!”
過了一會兒,紅薯熟透了。母親一邊哼著歌,一邊將紅薯撈起來,瀝干水,放在竹匾里,趁熱用鏟子將紅薯碾成糊兒。那時候,母親的眼睛,清澈明亮,像是珍珠里鑲著一顆黑葡萄。我總在想,我的父親肯定是被我母親那一雙大眼睛給迷倒的。前些年,母親的眼睛受眼疾困擾,因?yàn)闆]能得到及時治療,瞎了一只?,F(xiàn)在,她僅剩的一只眼睛,也只有一絲微弱的光芒??粗赣H那凹陷、發(fā)灰、無神的眼珠,我總覺得那不是我的母親,那眼睛不是我母親的眼睛。
燈光下,母親將碾好的紅薯泥里撒上黑芝麻。一粒粒干凈的黑芝麻,撒在紅紅的紅薯泥上,就像是火燒云里飛過的一群大雁;母親又均勻地撒上一層白糖,那些晶瑩的白糖,像是夜晚的天空里眨著眼睛的星星。
和好的紅薯泥,先切成塊兒,再切成片,然后放在太陽底下晾著,待半干半濕時,再收起來,切成條,然后再曬。曬干后,用透明塑料袋封好,裝進(jìn)瓦罐里,等快過年時,用鐵鍋炒好,嘎嘣脆,又香又甜,好吃得不得了??腿藖頃r,抓一些放在果盤里;上學(xué)時,偷一把裝在口袋里;嘴饞的時候,嚼幾根兒;跟同學(xué)鬧矛盾,想要重歸于好時,塞一把母親炒的紅薯干,他就立馬轉(zhuǎn)怒為喜,“咯咯咯”地笑個不停。
前幾年,母親的眼疾沒這么厲害的時候,總會在我回家前做豆粑干兒。她用糯米、大米、小麥、高粱、大豆、芝麻、綠豆做原料,用石磨磨成粉,調(diào)成漿,一鍋一鍋燙出來,然后切成絲兒,曬成干兒。曬好的豆粑干兒塞滿了我的行李箱。每天下班后,我便燒一鍋開水,抓上兩把豆粑干兒,打一個雞蛋,放點(diǎn)蔥、姜、大蒜,幾分鐘,便是一頓美味佳肴。
可是,母親現(xiàn)在正在一家洗腳城里做著清潔工,每天給那些搖搖晃晃、進(jìn)進(jìn)出出的人們收拾著,打掃著,只怕再也沒有時間給我做豆粑干兒了吧?
那些鄉(xiāng)下的壇壇罐罐呢?那些如玉、如金屬一般的干菜呢?都沒有了。沒有的,還有我的故鄉(xiāng),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