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ofFactors Influencing thePreservationBehaviorof Farmers’Qanat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in Z County,urpan City
HAO ,MA Ying1,SU Xiang-hui(1.Co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Xinjia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2; 2.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
AbstractBasedosarchataof2fersinountyuanCitythepotesiedodelofctorsencgeoten behavioroffers’anatsagiculturalcuralhritagewasonstructedbyusingtheOAteory,ndtheothesesretstedbyusing structuraleqatiodli.lsoat:Fs’iiveiattrotetbiltdtealctii icantlyadpsiel’illngstotfieeasieo’illngs; theabovefoosdieloteouelssrotetdlsstoa mediatingol’oiiooteilteacoeedcti andaffectfs’lesstottictse‘proteioavioasdoistlloingugeser posed:improvelevantidglatiosreaseteubliciyfttetioofatsegtnthgosfat repair techniques,and improve the motivation of farmers to protect the qanats.
Key wordsQanats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Farmers’conservation behavir;MOA theory;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農業(yè)文化遺產是以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與技術、寶貴的文化與景觀為顯著特征的動態(tài)系統[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農耕文明,保護農業(yè)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責任[2]。2024年4月,吐魯番坎兒井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國候選工程,這更加說明了坎兒井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對于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要持續(xù)不斷進行,當地農戶是遺產地的創(chuàng)造者、守護者、使用者和受益者,只有他們自發(fā)投入保護行動中,才能把坎兒井的修復、保護工作真正落實下去。因此,研究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農戶保護行為的影響因素,激發(fā)農戶保護行為內生動力,對坎兒井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學術界對農戶保護農業(yè)文化遺產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幾方面:一是遺產環(huán)境。遺產地特征決定了當地農戶對農業(yè)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程度,遺產地發(fā)展的多樣性顯示出遺產文化的厚度,保護當地農業(yè)文化遺產的技術與當地農戶的收入息息相關,所以遺產地環(huán)境是影響農戶對其進行活態(tài)保護的重要因素[3]。二是個體與家庭稟賦。農戶個體與家庭稟賦存在明顯差異,其年齡、收入、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因素不同,對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方式也各不相同[4]。三是農戶認知。農戶對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的認知水平會影響其保護行為,已有研究從農戶對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掌握相關技術等方面證實,農戶認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農戶的保護行為[5-6]。四是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各級各類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管理法規(guī)的提出和實施,社會組織舉辦的各類保護活動及自然環(huán)境對農業(yè)文化遺產的影響[7]。綜上所述,學術界現有研究已取得頗有價值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以農戶自身視角出發(fā)研究其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行為的較少,且較少關注到農戶的內在需求[8]。鑒于此,筆者基于MOA理論建立結構方程模型,構建“認知-意愿-行為”理論框架,探究影響農戶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行為的影響因素,旨在為當地政府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推動農業(yè)文化遺產更好地開發(fā)與保護。
1理論框架及研究假設
1.1理論框架MOA模型的提出源自Maclnnis等[9],該模型主要是傳播學與營銷學對信息接收行為的研究,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和可行性。該模型由動機、機會、能力3個核心概念構成,三者之間相互作用,進而影響人們產生特定的行為。該研究基于MOA理論,結合前人研究,引入外部因素,構建農戶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行為的理論框架(圖1)。
1.2研究假設認知是人們獲取知識、信息加工或應用知識的過程,這是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在該研究中,認知是指農戶對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的了解程度,以及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農戶越了解、越熟悉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就會越高[10]。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
H1:認知情況對農戶保護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
動機是一種內在驅動力,能夠激發(fā)和促進人們發(fā)生一些特定的行為。在本文中,動機是指農戶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的驅動力,合理的開發(fā)與利用坎兒井可以使當地農戶增收,農戶保護坎兒井的意愿會更強烈[11]。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
H2:保護動機對農戶保護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
能力是人們能夠給某事創(chuàng)造收益,即完成某事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12]。在該研究中,能力是指農戶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行為的相關技術水平,其掌握的知識技能越多,保護坎兒井的意愿越高[13]。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設H3。
H3:保護能力對農戶保護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
外部因素是事物發(fā)展與變化的條件,即一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相互聯系與影響[14]。在該研究中,外部因素指的是政策條例、社會組織及自然環(huán)境等方面影響農戶保護坎兒井的意愿。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
H4:外部因素對農戶保護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
意愿是個體對事物的看法,產生的個人主觀性思維[15]農戶決策等行為一般會受到認知、意愿、行為的影響,其意愿對行為有直接影響。研究表明,農戶的意愿在認知與行為之間起中介作用,意愿是農戶行動邏輯中重要的一環(huán)[16]。在該研究中,農戶坎兒井保護行為也受到保護意愿的影響,且保護意愿在農戶的認知情況與保護行為之間起中介作用。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20號
:保護意愿對農戶保護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
2數據來源、研究方法與模型構建
2.1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此次調研選取新疆吐魯番市Z縣的農戶,采用農戶自填或線上填寫的形式,發(fā)放問卷245份,回收235份問卷,有效問卷232份,問卷有效率為 94.7% 。該調研樣本中,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達 54.3% ;年齡在41歲以上的占 70.7% ;被調查者受教育水平多數在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達 76.7% ,農戶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政治面貌絕大多數是群眾,只有極少數是中共黨員,占 5.6% ;月平均收人 37.9% 在 元;利用坎兒井進行農業(yè)灌溉的農戶占 81.9% ,說明大部分農戶都從事農業(yè)生產,這與當下事實相符,樣本特征詳細情況見表1。
2.2模型量表設計基于以往研究成果[17-19]中可觀測變量的設計方法并結合調研區(qū)域農戶的實際情況,設計Likert五級量表,選取6個潛變量分別為保護認知、保護動機、保護能力、外部因素、保護意愿及保護行為;選取可觀測變量28個,按照“非常不贊同”“不贊同”“一般”“贊同”“非常贊同”分別賦值1、2、3、4、5具體見表2。
2.3研究方法該研究所選取的變量均包含多項具體指標,且具有一定的結構模型特性。因此,選擇結構方程模型對變量關系進行分析。先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再對理論模型進行假設檢驗。此模型主要分為2個部分: 的系數矩陣: 是殘差項。
一是結構方程,具體如下:
二是測量方程,具體如下:
式中: 是內生潛變量;
是外生潛變量;
為內、外潛變量
式中:Y和 X 分別是內生觀測變量和外生觀測變量; 分別是觀測變量與觀測潛變量的因子載荷矩陣;
是殘差矩陣。
2.4模型構建基于農戶“認知-意愿-行為\"理論框架及其研究假設,該研究選取6個潛變量和28個可觀測變量(表2),具體結構方程模型見圖2。
3結果分析
3.1信效度檢驗該研究采用SPSS25.0進行信度檢驗,各維度的信度處在 0.812~0.884 ,均大于0.800,說明該研究數據具有較好的信度(表3)。且利用因子分析法進行效度檢驗,各維度的KMO值為0.917,均大于0.600,以及數據通過Bartlett球形度檢驗( Plt;0.05) ,說明該研究數據可信度較高,適合因子分析。
3.2模型整體適配度檢驗該研究采用AMOS23.0軟件,構建模型并將調研數據代入模型進行擬合計算。模型擬合度如表4所示,模型擬合結果均顯示為優(yōu),說明該模型適配度較好。
模型標準化路徑系數如圖3所示,結構方程模型測算結果見表5,具體分析如下:
在路徑“認知情況 → 保護意愿”中,認知情況與保護意愿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β=0. 176,Plt;0.05) ,即認知水平越高,保護意愿越高,假設 成立。從圖3可得知,農戶對相關政策條例認知較高,也較為清楚坎兒井逐漸消亡的現狀。值得關注的是,“農戶對于坎兒井保護與開發(fā)存在的問題\"認知程度較低,說明農戶在日常生活中雖使用坎兒井水,但對其保護與發(fā)展關注度不夠,可能是由于坎兒井屬于村集體所有。
在路徑“保護動機 → 保護意愿”中,保護動機與保護意愿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β=0.260,Plt;0.01) ,即保護動機越充足,保護意愿越高,假設 成立。從圖3可知,“保護坎兒井可以促進增收”的因子載荷最高,表明農戶作為理性小農,對自身的經濟利益較為關注。因此,農戶在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且可以實現增收的情況下,才會產生保護動機。
在路徑“保護能力 → 保護意愿”中,保護能力與保護意愿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β=0.272,Plt;0.01) ,即保護能力越好,保護意愿越高,假設H3成立。從圖3可知,農戶學習相關條例及坎兒井的相關知識越多,保護的意愿越強。而“農戶學習相關修繕技術及修繕費用”等因子載荷較低,可能是由于坎兒井修繕的難度比較大并且危險系數較高,農戶比較擔憂難以完成坎兒井修繕工作。
在路徑“外部因素 ? 保護意愿”中,外部因素與保護意愿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β=0. 289,Plt;0.01) ,即外部因素影響越大,保護意愿越高,假設 H4成立。從圖3可得知,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的保護模式大多是由政府自上而下主導、社會組織舉行保護活動及自然環(huán)境對坎兒井周邊的經濟帶動影響,這就使得農戶的保護意愿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在路徑“保護意愿 → 保護行為”中,保護意愿與保護行為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β=0.670,Plt;0.01) ,即保護意愿越高,保護行為越多,假設 成立。值得關注的是,保護意愿→ 保護行為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大于其他潛變量的標準化路徑系數,表明農戶的保護意愿在其中有顯著中介效應。即農戶認知水平、保護動機、保護能力及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且影響農戶的保護意愿,進而影響其保護行為。
4結論與建議
4.1 研究結論 該研究基于MOA理論的分析框架,以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為例,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探究農戶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行為的影響因素,結論如下:
農戶認知對其保護意愿影響機制中,“認知情況”“保護動機”與“保護能力”均正向顯著影響農戶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的保護意愿。其中,“保護能力”(0.272)對農戶保護意愿影響最大,“認知情況”(0.176)的影響最小,“保護動機”(0.260)位于二者中間。
認知情況、保護動機、保護能力、外部因素(0.289)分別通過影響農戶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意愿間接影響農戶保護行為,保護意愿(0.670)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農戶認知情況、保護動機、保護能力、外部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且影響農戶的保護意愿,從而影響農戶的保護行為。此外,外部因素影響最大,說明政府、社會及自然環(huán)境對坎兒并保護與開發(fā)起積極正向作用。
4.2對策建議
4.2.1提升農戶認知,加大坎兒井保護宣傳力度。調查結果顯示,農戶對坎兒井保護的相關政策條例認知程度較低,極大程度上影響農戶的保護意愿,進而影響農戶的保護行為。因此,政府、村委會等應更加注重農戶自身的認知情況,廣泛開展坎兒井保護、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及各種各樣的旅游推廣活動;當地相關部門可以利用網絡、電視、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對坎兒并保護工作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提升農戶對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的認知水平及保護意愿。
4.2.2激發(fā)農戶保護動機,提升農戶保護能力。研究結果表明,農戶的保護動機和保護能力都會間接影響農戶的保護意愿,從而影響農戶保護行為。因此,相關部門需強化當地農戶生計保障措施,激發(fā)農戶的潛在保護動機;村委會組織坎兒井傳統技藝匠人交流、分享坎兒井的保護經驗,以老帶新、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戶對坎兒井修繕技術的認知,進而提升農戶保護坎兒井農業(yè)文化遺產的能力。
4.2.3完善政策體系,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發(fā)揮坎兒井綜合效益。外部因素對農戶保護行為影響最大,且呈現顯著正向影響。因此,當地政府應加強坎兒井保護監(jiān)督執(zhí)法,嚴厲打擊破壞坎兒井的違法行為;完善坎兒井的相關保護法律法規(guī),加大坎兒井保護利用與恢復投人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qū)專項資金,加快實施坎兒井保護利用項目。社會組織應打造集文化體驗、度假休閑、餐飲娛樂、民族歌舞等為一體的旅游景區(qū)綜合體;開設坎兒井文化講堂、坎兒井紀念物及融合新疆特產、特色活動等;打造“研學 + 旅行”的模式,講好坎兒井的故事,充分發(fā)揮坎兒井的文化、經濟價值。同時,有關部門應安排相關人員定期檢查修繕坎兒井,維護坎兒并周邊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坎兒并自然、景觀輻射效應。
參考文獻
[1]吳燦.農業(yè)文化遺產:地方性知識的生成與演變[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4,53(2):33-41.
[2]新華社.習近平向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大會致賀信[EB/OL].(2022-07-18)[2024-03-17]. https://www. gov.cn/xinwen/2022-07/18/content_5701591. htm.
[3]梁晶璇,宋慧琪,官炳宏,等.福建安溪鐵觀音農業(yè)文化遺產活態(tài)保護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茶葉通訊,2020,47(4):696-704.
[4]陳桂丹,楊瑞.大汶河流域農業(yè)文化遺產的價值及保護開發(fā)利用研究:以汶陽田農作系統為例[J].智慧農業(yè)導刊,2024,4(8):48-51.
[5]丁海昕.江蘇景觀類農業(yè)文化遺產與鄉(xiāng)村旅游融合發(fā)展問題研究:以興化垛田為例[J].農業(yè)與技術,2024,44(4):169-173.
[6]李嵐,樊麗,徐振.?;~塘農業(yè)文化遺產景觀演變:以湖州市菱湖鎮(zhèn)為例[J].南方建筑,2023(12):68-75.
[7]劉啟振,王思明,胡以濤.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的緣起及其動因探析[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18(6):116-122.
[8]盤媛,張瀟瀟.廣西農業(yè)文化遺產空間分布與影響因素研究[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0(4):178-187.
[9]MACLNNIS D J,MOORMAN C,JAWORSKI B J. Enhancing and measur-ing consumers'motivation,opportunity,and ability to process brand infor-mation from Ad[J]. Journal of marketing,1991,55(4) :32-53.
[10]陶恒.千年坎兒井擔負文化傳承新使命[J].中國新聞發(fā)布(實務版),2024(1) :67-70.
[11]李芳.晚清吐魯番廳檔案研究綜述[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51(6):94-101.
[12] BAGOZZI R P,DHOLAKIA U. Goal setting and goal striving in consumerbehavior[J]. Journal of marketing,1999,63(4) :19-32.
[13]劉某承,李禾堯,閔慶文,等.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能力建設評估框架及其應用[J].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2020,5(6):29-38.
[14]郭瑤瑤,DONGPHILCHUN,周雅盈,等.感知因素和外部因素對消費者持續(xù)購買意向的影響:滿意和信任的中介作用[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24,37(3) :32-40.
[15]焦雯珺,崔文超,閔慶文,等.農業(yè)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研究綜述[J].資源科學,2021,43(4):823-837.
[16]杜宇晨,劉蓓萌,陳俊峰,等.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農戶保護意愿影響因素分析: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琿春片區(qū)為例[J].生物多樣性,2024,32(1) :98-108.
[17]劉吉龍,李先德,張永勛,等.風險沖擊對農業(yè)文化遺產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的影響:以安徽銅陵白姜(Zingiberofficinale)種植系統為例[J].生態(tài)與農村環(huán)境學報,2022,38(12):1514-1525.
[18]劉吉龍,張永勛,李先德.認知對農戶參與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行為的影響:以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為例[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21,29(8) :1442-1452.
[19]唐婧,李霖鑫,王心雨.基于農業(yè)景觀的福州茉莉花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與發(fā)展[J].安徽建筑,2023,30(12):18-19.
[20]俞曉燕.新時代坎兒井設計理念在渠首改建工程中的應用與研究[J].陜西水利,2024(2):91-93.濟師,2023(10):42-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