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一陣子做家庭教育的直播,一個17歲的女孩和我連線,說她崩潰了。為什么呢?她做了3道菜,做得很好,拍照片給她爸爸發(fā)了過去。她爸爸說:“哇,你現(xiàn)在真是一個很棒的家庭婦女!”她聽到“家庭婦女”這個詞的時候就崩潰了。
我問她:“你爸這么說是惡意的嗎?”她說:“不是的。我知道他是善意的,但是沈老師,我才17歲。我的理想是做獨立女性,我怎么能成為一個家庭婦女呢?”
我不知道什么時候“家庭婦女”成了一個如此可怕的存在,讓很多女性覺得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是非常有問題的。很多年輕女孩都覺得,家庭婦女絕對不是她們的選擇,她們甚至在上高中時就決定,將來不結婚也不生孩子。
一定要結婚是一種限制,一定不結婚也是一種限制;一定要生孩子是一種限制,一定不生孩子也是一種限制。人生本來已經(jīng)有很多限制了,為什么我們還要給自己這么多人為的限制?
今天,很多人在定義“獨立女性”時把“獨立”簡化成“事業(yè)至上加單身”。也就是說,如果你是獨立女性,你就應該全身心地投入事業(yè),并且你應該是單身。
經(jīng)常有人問我:“沈老師,作為一個女性主義者,你怎么能忍受婚姻?你還生了孩子?!?/p>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女性其實在內部形成了傾向的競爭,我們叫鏡像競爭——獨立女性和家庭婦女之間的競爭。那么,我們要重新反思,獨立女性真的是“事業(yè)至上加單身”嗎?
“獨立女性”,這一概念的興起是極具進步意義的。因為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女性主要扮演著“照顧者”的角色,妻子是照顧丈夫的、母親是照顧孩子的、女兒是贍養(yǎng)老人的,甚至姐姐是照顧弟弟的。
當你扮演著一個“照顧者”的角色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得不以被照顧者的生活方式、需求和利益為主,無法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生活。在“照顧者”的角色里,女性常常把自我利益、自我感受放在他人的需求之后。
在第一波中國女性主義運動中,女性首先反思的是“照顧者”這一角色。它鼓勵我們跳出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注重自身的感受和利益。女性的感受是重要的,女性的利益是重要的。女性重視自我發(fā)展,尤其強調經(jīng)濟的獨立性。
這些其實對女性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如果沒有自我的存在和經(jīng)濟的獨立,獲得其他權利就會變得非常艱難。但是,如果我們把“獨立女性”簡化為“事業(yè)至上加單身”的話,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設定其實對今天的女性造成了新的傷害。
我們越來越貶低生育的價值,越來越強調生育對女性的負面影響。我們把工作和家庭絕對地對立起來了,這兩者變成一種選擇,我們只能二選一。當我們不斷地強調生育一定會阻礙女性發(fā)展時,就會造成這樣一個后果:即使你是一個主張不婚不育的獨立女性,勞動力市場也仍然會把你看成是隨時可能生育的女性。
所以,生育和工作越是對立的,即使你不結婚,你在職場的發(fā)展也依然是越艱難的。同樣,如果過于強調工作對女性的價值,你就可以看到今天的全職太太,把育兒看成了事業(yè)。社會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密集母職”——認為最長情的愛是陪伴,所以時時刻刻盯著孩子,以孩子為中心生活,與孩子榮辱與共的一種模式。一方面,這種模式使女性的自我被犧牲;另一方面,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因為,我們對孩子的容錯率變得非常低。
在今天的這種話語體系中,無論你是在婚姻內的、生育的,還是在婚姻外的、不想生育的,你都會發(fā)現(xiàn)你會受到它的影響。很有意思的是,“獨立”這個詞似乎是專屬于女性的。如果說一個男性是獨立男性,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
著名的情感社會學家阿莉·拉塞爾·霍克希爾德,研究了美國1970年到1990年間出版的針對女性的暢銷書后發(fā)現(xiàn),這些書都鼓勵女性要優(yōu)先考慮自己的需求和展望,自力更生,脫離對他人情感支持的依賴。但是,霍克希爾德敏銳地提出這種邏輯是對男性愛情規(guī)則的模仿。因為它鼓勵女性在愛情和人際關系領域效仿男性的規(guī)則,例如降低愛情的重要性、將成家推遲到擁有事業(yè)之后、將愛情與性分開、愛情在女性生活中應該扮演較小的角色,等等。而這些規(guī)則恰恰是20世紀50年代白人中產(chǎn)階級男性性別文化的一部分。
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今天所強調的“獨立女性”恰恰是過去成功男性的翻版。有些女性說:“男人都很壞,我們才不要成為男人呢?!彼齻儗崉t要求自己成為的是“更好的男人”,更自律、更貞潔、更有愛心。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今天的獨立女性,不僅在事業(yè)上對自己要求很高,還會要求自己把身材保養(yǎng)得很好。她們有充實的業(yè)余生活,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非常豐富。如果你有工作,同時又是一個媽媽,你就要做個“辣媽”,你得是全能的。這其實對女性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當“獨立女性”成為流量密碼時,當我們在打破舊枷鎖時,是不是在無意中也戴上了新的鐐銬?
如果“生育”是對女性貼的一種標簽,那是不是“不生育”也是我們的一種價值標尺?真正的獨立是擁有選擇的自由,而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什么是獨立女性?我認為重要的一點是,要拒絕“獨立和依賴相互對立”這種虛偽的命題。
我在演講彩排時,遇到了李少紅導演。我上去就說:“李導演你好,我是商律師的太太,商太太?!庇腥藭f,作為一個女性主義者,你怎么能夠冠夫姓呢?可是,我認識李導演就是在我作為我先生的太太出席的活動上。我孩子的很多朋友,他們都叫我“商媽”。
對我來說,這并不是污名化。獨立女性并不是依賴越少越獨立,而是依賴越少越脆弱。真正的獨立女性依賴的事物是多元的。假如有一天我先生不愛我了,我不會垮掉,因為我還有其他的身份;如果有一天我的事業(yè)垮掉了,我也不會垮掉,因為我還有其他的身份。所以,生活是你手上有好多的球,你就不斷地上上下下調整,把它們平衡好。獨立與依賴是對立的,真正的獨立是多元的。甚至在男女兩性之間,我們從來就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性別平等的共同體。必須有更多的男性進入女性的領域,女性的領域必須得到認可,我們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性別平等。真正的性別平等是,美好的品質是不分性別的,每個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不會因為性別而受到區(qū)別對待。性別平等的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幸福。
“越高山,見自己”,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高山過去形容的都是男性,而女性是用水來形容的??墒牵駨埞鹈?、楊小華這樣的女性,她們用堅毅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女性有水般的靈動,但同樣可以是山的脊梁,甚至可以成為寫意雋永的山水畫。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宇宙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要素,來組成一個獨特的自己。這些要素與一個人的性別沒關系,與一個人的特點有關系,與一個人追求的自由有關系。希望每個人都擁有自由的選擇。
(賀 卡摘自微信公眾號“TEDx外灘”,本刊節(jié)選,Cyan Lin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