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池塘是大地的藍眼睛。相較于荷花初綻的夏天,我更喜歡深秋的池塘。蘆葦?shù)狗谒嫔希S黃的葉子漸呈麻白,有著生命最后階段的素美。荷葉還沒完全破碎,也沒腐爛,葉尚圓。這是蛙在冬眠之前,乘葉泛舟于冷月之下——挪亞方舟上的鴿子已被蛙取代。
但大多數(shù)人不喜歡深秋的池塘,因為過于冷清殘敗,色彩也過于枯黃單調(diào)。其實,殘敗與枯黃,也是大地的原像。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四季繁盛。盛極而衰,是生命恪守的原則,也是生命之一種。繁盛的過程,其實極其艱難,葉一片片抽綠,莖每長一厘米就如人跋涉千山萬水。一片蘆葦,一枝蓮荷,從垂死的肅黃到郁郁蔥蔥,需要數(shù)月完成。而極衰,只需要一夜的秋霜。萬物在大地上輪回,秋霜是輪回中的重要一環(huán)。春天給予萬物的,秋天又從萬物中索取。給予和索取,永遠等量。
(丁 丁摘自百花文藝出版社《風(fēng)過溪野》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