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敦煌藏經(jīng)洞的《金剛經(jīng)》到北宋汴京的監(jiān)本書籍,從明代饾版彩印的《十竹齋箋譜》到清代武英殿的朱墨套印,當刃尖吻醒梨木沉睡的年輪,刻刀以細雨的姿勢垂落,鑿出文字凸起的脊梁,墨便有了骨骼。雕版印刷技藝見證著中華文脈的生生不息,也拓印出陳美琦一家五代人執(zhí)刀伏案的雕版春秋。
祖父的臨終囑托
2006年,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南京金陵刻經(jīng)處、四川德格印經(jīng)院”三處傳承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同時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陳美琦是雕版印刷技藝市級傳承人,她的父親陳義時則是這項技藝的國家級傳承人。從曾祖父起傳承至今,盡管雕版印刷不再是當下主要的印刷生產(chǎn)力,陳美琦一家還是選擇傾盡畢生之力守護綿延這門技藝。
“自曹寅刻《全唐詩》之時起,揚州便匯聚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我的曾祖父擅長刻版印刷,便和一位書商親戚合作經(jīng)營,家里召集了一批手藝出眾的匠人。后來,受先進印刷技術的沖擊,雕版印刷的市場越來越小,不堪壓力之下,他60多歲時便去世了。衣缽就這樣傳到了我的祖父手中?!标P于曾祖父和祖父的故事,陳美琦多是從父親的講述中得知。
盡管飽經(jīng)戰(zhàn)爭、動亂,這門技藝在陳家人手中卻從未斷絕?!白娓笇嫫卦诟邥F寺中,但仍未逃脫被破壞的厄運。恰巧一位記者看到,把這件事寫進內(nèi)參,周恩來總理看到后發(fā)文要求保護,才有了如今雙博館(揚州博物館和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的簡稱)里數(shù)十萬片的老版片?!标惲x時13歲時便跟著父親在高旻寺刻版,技藝更是在幾個兄弟姐妹之上。“祖父常說,看著我父親刻的版,比吃肉都愉快?!币淮忠淮说南嗷ソ?,讓那把飽經(jīng)滄桑的刻刀在一雙雙手間傳遞。
“1978年廣陵刻印社恢復,78歲的祖父又開始帶徒弟,直到80歲去世,他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标惷犁Z氣有些沉重,“雕版印刷是他奮斗了一輩子的事業(yè),臨終時,他鄭重地叮囑我的父親,一定要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p>
父親的一夜無眠
陳美琦最初學習的并不是雕版印刷,而是選擇了更能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價值的玉雕,“小時候家里有個長廊,長廊底下坐著一排父親的徒弟,大概十幾個人。我常常在他們的桌前玩耍,并不覺得這項工作有什么有趣的地方?!?/p>
直到21歲時,陳美琦因身體的緣故回家休養(yǎng),抱著做了玩的想法,她接過了父親的刻刀,這一拿起便再未放下。
得益于從小的耳濡目染,陳美琦學得很快,半年便可以獨自完成作品,這讓她感到驕傲。然而,父親的一次徹夜未眠,讓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起初講起這件事時,我總禁不住流淚,用了很長時間才讓自己如今說起來變得坦然?!币驗橐粋€筆畫刻得細了,一向總是“夸夸黨”的陳義時嚴厲地批評了陳美琦。委屈甚至有些氣憤,陳美琦控制不住地哭了,那是父親第一次批評她。
第二天清晨,母親來到陳美琦的床邊,溫柔地說:“你爸一夜沒睡。”“不就是一筆沒刻好嗎?他為什么這么生氣?”陳美琦很不理解。
“今天一筆刻細你無所謂,明天就有可能四筆、五筆,甚至一個字、一個版刻錯,他生氣的是你無所謂的態(tài)度。當你自認為已經(jīng)達到了頂峰,就再沒有向上的動力和空間了?!蹦赣H的話讓陳美琦如夢初醒,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主動向父親認錯。
“從那以后,父親變得更嚴格了,因為他再也不用擔心我會放棄這行了?!备篙厡妓嚨木次泛蛧揽?,讓陳美琦深受觸動,也讓她愈發(fā)堅定地愛上了這項事業(yè),“他們在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都能把字刻好,我現(xiàn)在擁有這么好的條件,有什么理由不堅持下去?”
一代代人的熱愛
“普通匠人一天能刻五十個字,父親那一輩包括我以前學的時候,一天最多刻一百個字?!睆脑缟献阶狼?,一直伏案到晚上十一二點,刻版是艱苦的。分層下刀剔除空白,反貼樣稿?,憑肌肉記憶與空間想象將文字筆鋒轉(zhuǎn)折刻出,刀具傾斜角度?隨木紋走向?qū)崟r調(diào)整,刻版更是嚴苛的?!耙话阋毩暼瓴拍苡性鷮嵉幕竟?,就像武俠小說里,想練就卓越的武功要從扎馬步開始?!标惷犁f。
“傳承技藝是祖父的遺愿,是父親一輩子的堅持,更是我們家族的使命?!标惷犁茉绫汩_始了對兒子的教育引導。她告訴兒子,作為一項承載千年文明的傳統(tǒng)技藝,雕版印刷的存續(xù)不僅關乎家族使命,更是人類文明延續(xù)的重要紐帶。這項技藝的存在意義遠超實用價值,見證著從中國雕版印刷到西方石印技術的歷史脈絡,并且通過完整的工藝流程和實物存證,才能向世界證明其中國血統(tǒng)。從文化傳承維度看,雕版印刷不僅是技藝本身,更是典籍文獻得以流傳千年的載體。從《道德經(jīng)》到敦煌藏經(jīng)洞的典籍,正是依靠傳統(tǒng)手工墨、宣紙與雕版,才讓這些文明瑰寶穿越時空留存至今。真正的文化傳承需要代際堅守與境界提升,唯有理解技藝背后的文明密碼,才能讓千年文脈永續(xù)流淌。
在陳美琦的影響下,兒子朱旭選擇了藝術類專業(yè),畢業(yè)后,著手開始做雕版印刷相關的文創(chuàng)?!暗谝粋€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他想了很長時間,因為動力不是很足,但籌備第二個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時候比之前快很多,因為他覺得有意思,而且得到了認可。”對于兒子的教育,陳美琦并沒有像父輩那樣嚴苛,她希望留給年輕人更多的靈感空間。
新思想和老手藝在碰撞中不斷迸發(fā)出創(chuàng)作的火花,中華傳統(tǒng)技藝的美被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既然這么美,我們?yōu)槭裁匆阉卦诶锩婺??你必須讓她美出來,這樣才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打開我們的書,去發(fā)現(xiàn)原來這本書才是精華?!敝煨襁@樣闡述他的設計理念。
綿延五代,雕版印刷在陳家人手中不斷傳承、融合、出新。如何更好地傳承發(fā)揚祖輩留下的寶貴“財富”?陳美琦認為,人格品德方面的塑造和技藝本身是分不開的,恰如父親常說的那句“人品好的人事情才能做得好”。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