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活法》最初吸引我的是書名,格外,意味著不同尋常的生活,而書中的十二位主人公,的確是不走“尋常路”。但是書里沒有所謂的成功學(xué)雞湯,也沒有人生金句,只有十二個普通人用二十年光陰寫就的生存哲學(xué)。
他們有的凌晨四點回收垃圾,晚上在劇場講段子;有的離開東京最大的書店,在南方小島開起日本最小的舊書店;還有人耗時十九年,親手澆筑混凝土蓋起一棟樓……這些故事讓我想起羅曼·羅蘭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rèn)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書中主人公的活法,或許顛覆了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比如建筑師福島淳史,他拒絕流水線式蓋房,堅持用傳統(tǒng)工藝建造一棟三層小樓。有人質(zhì)疑:“現(xiàn)在誰還等得起十九年?”他反問:“如果一輩子只做一件對的事,是不是更劃算?”這種慢工出細(xì)活的態(tài)度,在效率至上的時代堪稱異類。但福島說:“建造時的樂趣,就是最好的回報。”就像他工作室里那臺老式座鐘,滴答聲里藏著對時間的敬畏。
東京的垃圾回收員鈴木先生則用另一種方式對抗異化。每天凌晨四點,他穿梭在公寓樓間分類垃圾,堅信“垃圾扔掉就變成垃圾”。他會在回收站給廢品拍照,記錄下塑料瓶上的櫻花圖案、易拉罐上的童年涂鴉。他說:“這些物品曾是某個人的日常,不該被輕易抹去?!边@是一種對無用之物的珍視之情,他將這些感悟?qū)懴聛恚悦磕暌槐净蛞陨系墓?jié)奏出版書籍。同時,他沒有放棄藝人的工作,同搭檔一起奪得漫才比賽第二名。
書中還有一位“反卷藝術(shù)家”宇田智子。當(dāng)同事都在為升職加班時,她選擇每周花三天時間去咖啡館寫詩,周末在社區(qū)教老人用手機。有人笑她不思進(jìn)取,她卻回應(yīng):“人生不是賽跑,是散步。我走得慢,但每一步都算數(shù)?!?/p>
《格外的活法》最打動我的,是書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兩個關(guān)鍵詞:“尊嚴(yán)”和“連接”。開舊書店的山本先生,每月虧損卻堅持不賣暢銷書,只賣那些能讓人靜下心翻頁的書。他說:“書店不是超市,不能只看利潤?!倍俏槐O(jiān)獄里的“意義治療師”更是直言:“犯罪者最缺的不是說教,而是被當(dāng)人看的尊重?!边@些普通人用行動證明:真正的活法,不是和別人比快慢,而是守住內(nèi)心的底線,與他人、與世界建立真實的聯(lián)系。
作者寫道:“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xù),我也暫時不那么急著尋找答案?!倍乙彩冀K相信,不管生活多么逼仄,人總是可以做點什么,由此感受樂趣和愛。
讀吉井忍的文字,令人心中燃燒著想要認(rèn)真生活的決心。在“卷”的當(dāng)下,焦慮蔓延的時代,《格外的活法》有了更多與世界對話的含義,它的意義,就在于提供了十組對抗和突破恐懼的參照:如果有朝一日我被拋出了“格子”,是否人生就不值一過?其實再差的人生也從沒有真正無路可走的,那句寫在書封上的“路變窄了,但還可以走”,我甚是喜歡。
它像一盞微光,提醒我們:不必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重要的是找到讓自己心安的節(jié)奏。就像書中所說:“你跟別人不一樣,不符合主流媒體所宣傳的都沒關(guān)系,你本身就有同等價值的風(fēng)格。”
很幸運遇到這本書,閱讀的過程,是在追尋另一種人生、另一種活法,我們都應(yīng)該靜下心細(xì)細(xì)思考:哪一把椅子,才是屬于自己的。
編輯 周曉序 24754968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