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jì)90年代的夏天,城市經(jīng)常拉閘限電,往往在越熱的時節(jié),越可能停電。外婆家在省醫(yī)院旁,每當(dāng)這個時候,就會有更多救護(hù)車聲響起。外婆的房間里也像火爐一樣。她把大澡盆放在客廳正中,我們則坐在水磨石地板上愉快地玩水。她滿意地說:“還好是水磨石地板,如果是木地板,就不能這樣盡興了!”
她又拿出冰激凌說:“還好它快化了,可以下決心吃掉!”一向嚴(yán)肅的媽媽也來跟我們玩得不亦樂乎。電一直沒來,表弟不停地喊熱,媽媽笑瞇瞇地拿出花露水噴在他的后背上,由于花露水中的酒精能迅速降溫,表弟又開始喊:“這不是涼快,是冷!”大家哈哈大笑。
那年停電明明給大家?guī)砹瞬环奖悖踔劣兄惺畹奈kU,這段經(jīng)歷在回憶里卻是開心的。停電是好的,冰激凌要化了是好的,寒酸的水磨石地板是好的,甚至熱到無計可施要用酒精降溫這件事也是好的。
在不可改變的事情面前,尋找其中有益的部分,并立即行動,讓自己開心——這讓我相信,無論處于何種境遇,我們都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沒有比自己相信自己更能讓人感到安全的事了。
前幾日家里突然斷電,我迅速打開冰可樂,滿足地喝上一大口,又熱情地招呼老公:“快喝啊,一會兒就不冰了!”之后又開車帶狗去郊外玩,以前一直想去,但下不了決心;回家路上買愛喝的茶,去一直想去的飯店吃了飯。我覺得無論處于高峰還是低谷,都要有樂觀的精神,開發(fā)巨大的能量寶藏。那段時間,我總是邊哼歌邊干活。我發(fā)現(xiàn),雖然身體的勞累到來很快,但也很容易恢復(fù)。心情好了,工作效率就會變高,因此人更能堅持,甚至不覺得有多苦。
吃苦一定是有情緒成分在的,如委屈、難過、仇恨、嫉妒……這種種負(fù)面情緒會帶來自我對抗,埋下有毒的種子。當(dāng)下次處于類似的情境中時,過往痛苦的記憶會一起涌現(xiàn),將自己拖進(jìn)情緒的深淵。這種情況下工作效率怎么會高?
你如果總是吃苦,別人會習(xí)慣你的付出。任何環(huán)境中,如果一個人總是承擔(dān)最多,最后大家并不會感激他,反而覺得是應(yīng)該的,因此苦都讓能吃苦的人吃了。
爸爸是從農(nóng)村考上大學(xué)的,他的教育理念非常傳統(tǒng):吃苦磨煉,以德報怨,甚至唾面自干。外婆對他的教育方式極不認(rèn)可。爸爸在人生接連摔跟頭之后,居然也開始承認(rèn),外婆的很多方法雖然不符合常理,甚至“上不得臺面”,卻是有效的、符合人性的。外婆教我的很多東西,是只有對至親之人才會傳授的經(jīng)驗。她告訴我們世界到底是怎樣運行的,為什么和書上講的不一樣。人生在世,不要與人性為敵,而是要順應(yīng)甚至利用它,只有這樣,做事才能達(dá)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像汪曾祺說的:“我的人生,就像那梔子花一般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