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邊疆省區(qū)是講好周邊傳播故事的主力軍,2023年8月,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新疆日報充分發(fā)揮外宣地緣優(yōu)勢,啟動奔騰之路——“一帶一路”大型全媒體采訪活動,向世界展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豐碩成果。新疆日報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轉變話語敘事、創(chuàng)新報道機制,打造國際傳播新模式,構建對外傳播大格局,不斷提高對外傳播影響力,積極探索地方主流媒體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新疆日報;“一帶一路”;對外傳播;國際傳播能力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社科基金治疆方略專項“新疆周邊國家與伊斯蘭國家涉疆輿論生態(tài)研究”(2023VZJ001);2024年新疆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校內培育項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提升新疆紅色文化傳播力研究”(24BPY00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社科基金治疆方略專項“語言安全視角下國外媒體有關新疆報道語料庫研究”(2023VZJ017)的階段性成果。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如何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開展重大主題報道,提升國際輿論引導力,成為主流媒體需要探索的新課題。新疆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qū),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與關鍵作用。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2023年8月7日,新疆日報奔騰之路——“一帶一路”沿線大型全媒體采訪活動在連云港市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啟動。此次全媒體報道活動圍繞“一帶一路”十年巨變,以高站位與新表達,展現(xiàn)絲路傳奇;借融大局與凝共識,打造創(chuàng)新亮點,在黨媒對外傳播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一、頂層設計“放眼國際”,構建對外傳播大格局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以來,中國與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耙粠б宦贰背蔀槊逼鋵嵉摹靶腋B贰?,中國用開放的視野和胸懷創(chuàng)設了“雙贏”的中國范式。[1]為了向世界講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故事,新疆日報立足國際視野,強化頂層設計,精心策劃和周密組織報道活動,對內對外傳播共建“一帶一路”的豐碩成果。
(一)發(fā)揮主流融媒優(yōu)勢,海內外名媒大聯(lián)播
新疆日報組織策劃的奔騰之路——“一帶一路”沿線大型全媒體采訪活動充分發(fā)揮主流融媒體優(yōu)勢,實現(xiàn)海內外名媒大聯(lián)播。一方面,活動規(guī)模浩大,報道站位高。歷時2個多月的采訪活動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總體綱領,注重挖掘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的典型案例,圍繞“一帶一路”沿線5個國家,16個城市,創(chuàng)作了309件新聞作品,涵蓋深度特稿、記者Vlog、互動H5等全媒體形態(tài)。報道充分展現(xiàn)了“一帶一路”倡議為共建國家?guī)淼木拮儯绕渚劢怪行∑髽I(yè)和普通民眾的獲得感。另一方面,多家媒體聯(lián)動,影響范圍廣泛。在活動啟動之初與新華日報聯(lián)動組成全媒體采訪組,深入發(fā)掘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的“一帶一路”元素,活動進行過程中的新聞報道被新華日報、浙江日報、河南日報、陜西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轉載,形成橫跨東中西部省區(qū)的協(xié)同傳播矩陣。同時,今日哈薩克斯坦通訊社、哈薩克斯坦時代網站、吉爾吉斯斯坦絲路新觀察報、絲路新觀察新媒體也積極轉載報道,部分報道還開創(chuàng)了中外媒體“選題共商、內容共制”的合作模式。境外報道團隊與吉爾吉斯斯坦主流媒體進行座談交流,妮娜·尼奇波羅娃表示“希望我們轉發(fā)的‘奔騰之路’稿件,能讓吉國讀者了解更多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內容?!盵2]這是中國媒體積極落實中國與中亞國家元首提出的“加強中國-中亞大眾傳媒交流合作”共識的具體行動。
(二)夯實對外傳播基礎,打造多語種傳播高地
一直以來,新疆日報著力建設對外傳播基礎設施,報社官方網站涵蓋維吾爾文、蒙古文、哈薩克文等多種文字版。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網民登錄瀏覽新疆日報網,網站日點擊量達到40多萬次,成為區(qū)內外媒體、網民獲取新疆新聞的主要來源。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疆日報的國際傳播功能日益凸顯,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對于宣傳新疆,讓外界了解真實的新疆,發(fā)揮了重要的窗口作用。
在奔騰之路——“一帶一路”沿線大型全媒體報道中,新疆日報利用下屬天山網、石榴云融媒、《友鄰》《大陸橋》雜志等平臺,即時推出中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英文和俄文五種語言的新聞報道,并推送至相關國家,與境外媒體形成深入互動。受眾在進入“奔騰之路”專題報道前,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語言偏好和需求,自由選擇相應的語言版本。這一設置不僅體現(xiàn)了天山網等媒體對本土文化的尊重與傳承,也彰顯了其致力于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決心。報道專題中不乏深受沿線國家喜愛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如《奔騰之路·筑夢丨海邊的“新疆巴郎”》《孔子學院架起一座“橋”》《中吉媒體探討如何講好“絲路故事”》等,這些新聞報道被多個國家的傳統(tǒng)媒體轉載、新媒體轉發(fā),引起了海外用戶的廣泛討論。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手段和多語種報道,不僅拓寬了海外傳播渠道,也是媒體出海、提升輿論主導權的創(chuàng)新實踐。
(三)立足國際視野報道,展現(xiàn)沿線國家新面貌
從炎炎盛夏走到金色深秋,自太平洋之濱邁向歐洲大陸門戶,貫東西、越萬里,專題報道聚焦報道主題、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通過“故事化敘事+數(shù)據(jù)可視化”的融合手法展現(xiàn)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十年歷程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如中歐班列運力提升、跨境數(shù)字經濟走廊建設等標志性成就。一方面,報道團隊以國際化視角觀瞻這條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的奔騰之路、繁榮之路,充分考慮到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格魯吉亞等國家的雙邊多邊機制的區(qū)域性合作,例如中哈產能合作示范園、中吉烏鐵路項目等具體案例,展現(xiàn)沿線國家的新發(fā)展、新面貌。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區(qū)域形象作為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區(qū)域發(fā)展產生全方位影響。專題報道中精美的視聽產品打造了眾多城市名片,讓受眾對不同國家的城市形象有具象化的直觀感受。與此同時,多樣化的報道形式和傳播方式因地制宜地貼合海外用戶,發(fā)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背景、量身定做新聞產品,提高了報道主題的海外接受度,相關作品被納入多國孔子學院文化交流課程。大型專題報道采用輕量化圖文方式降低跨文化閱讀門檻,擁有較好的閱讀體驗,不僅讓用戶感受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十年巨變,也讓他們領略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二、敘事方式“話語轉變”,增強對外傳播感染力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發(fā)揮更為積極的作用,而隨著這一構想不斷成熟,“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3]主流媒體對這一構想的敘事方式也在不斷變化。過去幾年,媒體敘事主要集中在項目規(guī)模、中國在其中的地位的描述上,隨著時間推移,媒體報道呈現(xiàn)出了更為多元、平衡和深入的敘事方式。在理念層面,由硬性概念灌輸轉向軟性價值感召;在實踐層面,聚焦于沿線不同人物、不同地域的故事。
(一)從概念灌輸轉向價值感召
首先,從關注經濟數(shù)據(jù)到聚焦人文情懷。媒體報道不只著眼于“一帶一路”項目的規(guī)模、投資額等硬性經濟數(shù)據(jù),以及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等實際成果,還關注人文交流、文化合作等軟性價值。這一過程不僅彰顯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智慧與現(xiàn)代國際治理理念的深度融合,更通過“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實踐詮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文化動能。在“奔騰之路”專題報道實踐中,報道內容不再局限于經濟合作,開始觸及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其次,從強調大國引領到展示文化交融。“一帶一路”報道敘事不只強調中國在“一帶一路”中的引領地位,而是通過搭建“絲路人物檔案庫”,系統(tǒng)性采集沿線國家百余位普通民眾的口述史,從而呈現(xiàn)出更加多元的聲音,包括沿線國家政要、企業(yè)家、普通民眾的觀點,通過他們的故事展示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美美與共”的理念不再停留于抽象表述,而是具象化為這些承載著文明對話溫度的故事,恰是對古絲綢之路“駝鈴相聞、舟楫相望”精神的當代續(xù)寫。此外,報道內容不僅包括共建“一帶一路”的豐碩成果,還闡釋其“源自中國屬于世界”的理念愿景。
最后,從建構國際形象到強調共享理念。新疆日報對于“一帶一路”的報道敘事從著力倡議提升中國國際形象、強調中國的引領作用,轉向更加注重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突出“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共贏的,強調國際社會在其中的參與和受益。
這些轉變使得報道更富有情感色彩,更注重人文關懷,也更能夠引發(fā)受眾的情感共鳴。這種軟性的敘事方式具有較大的感召力,有助于凝聚各方共識、推動“一帶一路”行穩(wěn)致遠。
(二)從單一視角到多元視角轉變
在新疆日報報道團隊的精心策劃下,“奔騰之路”專題報道從單一視角轉變?yōu)槎嘣暯?。這一變化不僅使報道更加立體、全面,也凸顯了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各方共同奮斗的多樣面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fā)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4]
首先,引入多元參與者的故事,增強新聞報道說服力。政府官員、企業(yè)家、學者、普通居民等不同參與者的聲音交替出現(xiàn)在報道中,描繪出一幅幅美美與共、文明互鑒的新畫卷。專題報道《海邊的“新疆巴郎”》講述了馬合江作為哈薩克斯坦人與新疆有著不解的緣分,在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報道通過深入挖掘當?shù)孛癖姷娜粘I?、工作,真實傳達出沿線地區(qū)民眾在“一帶一路”合作中的實際感受,普通人視角使得故事更貼近現(xiàn)實、貼近受眾,從而擺脫了單一視角的局限性。
其次,注重“共商共建共享”,使報道更豐富和立體。例如,中哈實施的重要合作項目、中烏的“硬聯(lián)通”、中吉的孔子學院……報道內容體現(xiàn)出“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參與者的不同背景和合作模式,關注當?shù)鼐用竦纳铙w驗,用心傾聽他們的聲音,表明“一帶一路”建設惠及眾多國家的民眾并有效增進了他們的獲得感。
最后,圍繞重大主題設置議題,全面闡釋主題內涵。報道議題包括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環(huán)境保護等,每個主題都聚焦“一帶一路”倡議的不同側面,通過詮釋不同主題的內涵,呈現(xiàn)出多層次的報道內容,讓受眾能夠更為全面地理解“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各國不同領域帶來的發(fā)展機遇。
(三)聚焦沿線重要人物故事
當今世界,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貫穿歐亞非大陸。這一偉大構想的實現(xiàn),離不開各國領導者、企業(yè)家、文化使者等重要人物的共同努力。專題報道深入挖掘“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人物的故事,借助這些意見領袖,聚焦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發(fā)展變化,書寫這條“奔騰之路”上的鮮活篇章。
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杜德文、中國駐格魯吉亞大使周謙、中國駐阿拉木圖總領事蔣薇接受采訪,他們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中國與共建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吉爾吉斯斯坦國家投資署副署長扎林·熱納利耶夫吉爾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新疆與吉爾吉斯斯坦合作密切、前景廣闊。報道聚焦新疆企業(yè)的“海外實踐”,講述新疆企業(yè)家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合作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以及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刻理解。新疆華凌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米恩華在接受采訪時說道,共建“一帶一路”是“所有國家平等相待共同參與的合作……追求互利共贏和優(yōu)勢互補的合作”。此外,報道的人物還包括新疆文化使者、藝術家、學者等文化交流的倡導者和教育事業(yè)的推動者,體現(xiàn)出新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全方位參與及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主題報道將這些意見領袖納入議程設置,不僅讓主題生動形象、層次豐富,而且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三、報道機制“創(chuàng)新融合”,提升對外傳播影響力
在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fā)展新階段的過程中,“奔騰之路”大型全媒體報道創(chuàng)新融合報道機制,用故事呈現(xiàn)出真實感人的視覺盛宴。它不僅是對國際合作的生動記錄,更是對沿線人物的深刻剖析。通過媒體高效聯(lián)動、創(chuàng)建特色專欄、豐富報道形式,為專題報道注入了新活力,使得“一帶一路”倡議的眾多細節(jié)更加鮮活,各國人物的奮斗故事更加感人。
(一)傳播渠道高效聯(lián)動,提高合作傳播實效
這次主題采訪活動,新疆日報調集精兵強將,共派出31名全媒體記者,分為7個采訪小分隊進行多路報道,充分激發(fā)團隊活力,提高采訪效率。為確保報道的全面性和深度,每個小分隊都配備了擅長不同領域的記者,以多元化的視角展現(xiàn)采訪內容。新疆日報注重區(qū)域新聞合作,實現(xiàn)了與多家省級黨媒間的資源整合、高效聯(lián)動與聚合發(fā)力。不同媒體間采取互訪機制,從采編發(fā)全流程共同構建跨區(qū)聯(lián)動機制,因地制宜地打造報道亮點,吸引受眾持續(xù)關注。通過這種聯(lián)動機制,各媒體能夠共享資源,互相學習,不僅提升了報道的質量,也增強了各媒體之間的友誼和合作效果。報道活動堅持移動優(yōu)先,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精準傳播,在微博平臺創(chuàng)建話題#圍觀奔騰之路大型報道#、#帶你看“一帶一路”十年巨變#以及相關子話題,產生了廣泛影響。
在做好國內高密度、立體式報道的同時,新疆日報發(fā)揮自身傳播渠道直通海外和密切聯(lián)系海外媒體的優(yōu)勢,利用天山網、《大陸橋》雜志等面向中亞即時推出中、英、俄文新聞產品,引起境外媒體廣泛關注。為了貼近海外受眾的閱讀習慣,新疆日報還特別邀請了熟悉中亞文化的專家對新聞產品進行語言和文化上的潤色,使其更加易于被海外讀者接受和理解。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媒體積極響應,今日哈薩克斯坦通訊社、知名雜志《哈薩克斯坦時代》網站第一時間轉載了新聞產品,吉爾吉斯斯坦《絲路新觀察》報整版刊發(fā)了稿件。這些海外媒體的積極響應,不僅增強了新疆日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海外傳播貢獻了力量。
(二)專題報道緊扣主題,講好絲路共建故事
“奔騰之路”專題報道緊扣共建“一帶一路”主題,針對不同的報道題材和內容開設了6個欄目,分別為《行吟》《映象》《筑夢》《對談》《洞見》《手記》,從不同角度講好絲路共建故事。
《手記》欄目匯集了記者采訪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第一人稱視角及身臨其境的感受講述采訪過程中的趣事。
《筑夢》用好小切口,筆觸和鏡頭圍繞涉及中外友好交流互鑒的平凡人物,選取針對性較強的素材,講述鮮活的人物故事,增強了專題的故事性。微觀視角凸顯了不同城市的發(fā)展風貌,拉近了“一帶一路”民眾之間的距離,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對談》欄目每期聚焦一個對外傳播中的重要人物,有霍爾果斯經濟開發(fā)區(qū)口岸管理局局長、《哈薩克斯坦報》總編輯、中國駐格魯吉亞大使等。其中,《虎玉梅:給海外華僑華人一個溫暖的“家”》以短視頻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吉爾吉斯斯坦中亞華僑華人友好協(xié)會會長虎玉梅重點講述中亞華僑華人友好協(xié)會創(chuàng)辦李白中文小學、中亞僑報的故事,增強了海外僑胞對國家的認同感?!耙粠б宦贰背h提出十周年,中吉兩國經貿合作更加密切,中吉烏鐵路開通為中吉企業(yè)帶來更多的發(fā)展機遇。報道從企業(yè)家親身經歷的視角探討中吉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的收獲,通過人物專訪這一小切口折射出合作共贏的大主題。
其余欄目也各具特色,有深度特稿、城市縮影加碎片化的動態(tài)新聞,它們從不同角度講述“一帶一路”故事,使專題報道既有高度、有深度,也有溫度。上述報道充分說明“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推動經濟建設的美好構想,更開啟了文明交流、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新篇章。
(三)技術賦能融媒產品,生動展示豐碩成果
面對“一帶一路”重大主題報道任務,多元媒介參與和新技術運用彰顯了媒體競爭力,提升了立體化報道的效果,也增強了專題報道的傳播力與影響力。近年來,新疆日報十分重視媒體融合發(fā)展,因地制宜地建設“石榴云”一體化平臺,實現(xiàn)媒介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智能化應用與深度融合?!氨简v之路”全媒體報道綜合運用了文字、視頻、海報、手繪、H5等多種形式,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主題鮮明、內容扎實、形式新穎的新聞產品,全方位記錄“一帶一路”十年奮斗歷程,生動展示取得的豐碩成果。例如,《映象》欄目的一個個精美短片生動展現(xiàn)了特色各異的區(qū)域形象,記者的Vlog報道,觀感輕松明快,帶給受眾新鮮感。H5形式的新聞產品,具有互動性、趣味性,調動了用戶的閱讀興趣。值得一提的是,專題報道在著力呈現(xiàn)千年絲路新氣象的同時,還用漫畫形式向受眾展現(xiàn)新疆日報記者的群像。
總之,“奔騰之路”全媒體報道突破過往以圖文為主、視頻輔之的報道形式,對大體量素材進行優(yōu)化,采取多元報道形式,聲勢強勁,全媒體效應凸顯,充分展現(xiàn)新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和行動。
四、結語
作為地方主流媒體,新疆日報充分發(fā)揮外宣地緣優(yōu)勢,攜手海內外媒體聚合發(fā)力,為講好“一帶一路”故事貢獻媒體力量。奔騰之路——“一帶一路”大型全媒體采訪活動,新疆日報充分發(fā)揮全媒體傳播優(yōu)勢,不斷拓寬對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在選題策劃上,立足國際視野,強化頂層設計,圍繞“一帶一路”理念推出系列專題;在傳播策略上,構建一體化聯(lián)動模式,打造全媒體矩陣;在傳播效果上,系列新聞產品讓主題報道頻頻“出圈”,生動詮釋了絲路精神,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形成更大范圍的國際共識。未來新疆日報須積極探索新的國際傳播模式,不斷提高對外傳播影響力,為構建“一帶一路”對外話語體系賦能,更好地在共建“一帶一路”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注釋:
[1][3]中國發(fā)布|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為世界帶來了什么?[EB/OL].中國網.(2023-10-13)[2024-2-18]. http://news.china.com.cn/2023-10/13/content_116743949.html.
[2]“奔騰之路”大型全媒體采訪活動收官 話題傳播量超2000萬[EB/OL].天山網.(2023-10-18)[2024-2-18]. https://www..ts.cn/xwzx/jjxw/202310/t20231018_16756681.shtml.
[4]王立勇,林永亮.開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階段[J].紅旗文稿,2023(21).
(作者:王紅纓,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媒介經營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聞傳播;許慧娟,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融媒體傳播)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