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上任第二天,就在白宮宣布了一項野心勃勃的算力投資計劃——“星際之門”(Stargate)。
協(xié)助特朗普共同執(zhí)行計劃的商業(yè)大佬,是軟銀創(chuàng)始人孫正義、Oracle創(chuàng)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OpenAI創(chuàng)始人薩姆·奧爾特曼(Samuel Altman)。三方承諾未來四年共同出資5000億美元建設算力基礎設施。
這項計劃遭到阿里董事局主席蔡崇信的質疑。今年3月末,他在中國香港匯豐的全球投資峰會上批評稱,“我開始看到某種泡沫的萌芽。美國關于投資AI(人工智能)的數(shù)字令我感到震驚。人們字面上在談論5000億美元、幾千億美元。我認為這完全沒有必要。在某種程度上,人們的投資超前于今天看到的需求?!?/p>
中美關稅大戰(zhàn)目前如火如荼,兩國之間的科技競爭已從2020年延宕至今,結合最新國際趨勢語境,中美科技巨頭在關鍵技術上的布局和競爭將更加膠著。算力作為未來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核心燃料”,更是超越具體企業(yè)、國家之間科技實力競爭的一個重要領域。
《財經(jīng)》統(tǒng)計了全球12家正在重點投資算力的主流科技公司2024年-2025年的資本開支、現(xiàn)金利潤、折舊攤銷等關鍵財務數(shù)據(jù)。其中包括五家美國科技公司(亞馬遜、微軟、谷歌、Meta、Oracle)、七家中國科技公司(阿里、騰訊、字節(jié)跳動、百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lián)通)。
僅看2024年資本支出數(shù)據(jù),美國五家科技公司是中國七家科技公司的6倍。這個差距看似懸殊,但背后有五個關鍵事實:
其一,美國科技公司算力投資規(guī)模遠超中國,這倒逼中國靠工程創(chuàng)新“勤儉持家”。
其二,中國科技公司的算力投資增速更快,甚至比美國更激進。
其三,美國科技公司的算力泡沫風險大于中國科技公司,且風險正因關稅戰(zhàn)變大。
其四,一些美國科技公司算力投資正在剎車,但這對中國參考意義不大。
其五,中國科技公司雖然也面臨算力泡沫的風險,但芯片斷供風險才是第一位的。
大型科技公司資本支出大部分被用于算力相關投資。因此,資本支出是觀察算力投資的關鍵指標。僅看2024年資本支出數(shù)據(jù),美國五家科技公司是中國七家科技公司的6倍。
亞馬遜、微軟、谷歌、Meta、Oracle這五家美國科技公司2024年的資本支出分別是777億美元、756億美元、525億美元、373億美元、149億美元,合計2580億美元(相關報道見《財經(jīng)》2025年第3期“美國科技四巨頭算力投資不減”)。
字節(jié)跳動、阿里、騰訊、百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lián)通這七家中國科技公司2024年的資本支出分別是111億美元、101億美元、107億美元、11億美元、51億美元、45億美元、20億美元,合計446億美元。
懸殊的資本支出差距也體現(xiàn)在芯片采購規(guī)模上。美國科技公司獲得的英偉達高端AI芯片數(shù)量遠大于中國科技公司。
Hopper系列(H100、H200,以及特供中國市場的H20)芯片是英偉達2024年主要出貨產(chǎn)品。國際市場調研機構Omdia 2024年末報告顯示,2024年英偉達Hopper系列芯片全球最大買家分別是微軟(48.5萬枚)、字節(jié)跳動(23萬枚)、騰訊(23萬枚)、Meta(22.4萬枚)、亞馬遜(19.6萬枚)、xAI(19.6萬枚)、谷歌(16.9萬枚)。
英偉達在中美兩國的收入同樣可以側面反映問題。2024年英偉達在美國市場收入613億美元,在中國大陸(英偉達財報中的中國大陸市場含中國香港地區(qū))直接收入171億美元。英偉達的美國市場收入是中國大陸收入的3.6倍。
美國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大于中國科技巨頭,這個現(xiàn)象很正常。
其一,美國科技巨頭的營收規(guī)模、市場份額本身就遠高于中國科技巨頭。比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CP這三大云廠商全球市場份額高達63%。云廠商一直是算力的最大采購方。從歷史數(shù)據(jù)來看,美國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長期高于中國科技巨頭。
其二,美國商務部嚴格限制英偉達等美國芯片廠商向中國市場提供先進AI芯片。這導致中國科技公司即使有預算,也無法采購到最貴、最好的AI算力芯片。
其三,這一輪大模型浪潮,美國科技公司遵循著Scaling Law(即規(guī)?;▌t,指大模型性能由算力、模型、數(shù)據(jù)規(guī)模決定)進行投資,采取了“大力出奇跡”的策略。
使用算力時,美國科技公司“財大氣粗”,中國科技公司“省吃儉用”——這倒逼中國科技公司另辟蹊徑,通過工程創(chuàng)新去節(jié)省算力。
中國AI創(chuàng)業(yè)公司DeepSeek就是典型案例。DeepSeek V3/R3兩篇技術論文中公開了一些技術方案——如MoE(混合專家模型)架構、FP8混合精度訓練、MLA(多頭潛在注意力機制)、強化學習訓練等。這些技術都起源于硅谷,但DeepSeek站在巨人肩膀上,沿著現(xiàn)有理論進行了進一步工程探索。
算力限制倒逼出了這些工程創(chuàng)新。一家ICT(信息技術)硬件科技公司人士今年2月對《財經(jīng)》分析稱,美國科技公司的算力太充裕,沒有沿著這些理論去深入嘗試。中國公司因為美國芯片出口管制,面臨算力、通信瓶頸,不得不在限制中進行工程創(chuàng)新。
DeepSeek不是唯一這么做的公司。早在2024年,包括字節(jié)跳動、阿里、百度等多家科技公司就已經(jīng)在采取這一策略。當時各家算法技術人員的共識是,Scaling Law邊際效應在遞減,它們正在通過優(yōu)化算法和模型架構等方式提升模型性能,減少算力消耗。
阿里云通義大模型業(yè)務總經(jīng)理徐棟4月9日對《財經(jīng)》表示,2025年中國大模型的發(fā)展主脈絡之一,仍然是提升精度并降低算力成本。這在工程化上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中國客戶最希望用到的模型,簡單說就是多、快、好、省。
Scaling Law放緩并不意味著它徹底失效了。
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黃仁勛3月在GTC(Nvidia GPU科技大會)2025重新解釋Scaling Law稱,全世界對Scaling Law理解都錯了。未來需要提升推理效率。10倍的Token(詞元,大模型推理算力單位,每個字符都是一個Token)數(shù)量和10倍的計算速度,算力將增加100倍。
在中國市場,這種情況已經(jīng)出現(xiàn)?!敦斀?jīng)》了解到,阿里云2024年初到年末,大模型API(應用程序接口)調用量增長接近100倍,接入大模型企業(yè)數(shù)量增長也接近100倍。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節(jié)省算力重要,但投資算力更重要。中國科技公司在節(jié)省算力的同時,并沒有放棄算力投資。
中國科技公司算力資本支出甚至比美國科技公司更激進。2024年-2025年,中國科技公司資本支出增速遠高于美國。
2024年,阿里、騰訊資本支出總額208億美元,同比增長182%。當年,亞馬遜、微軟、谷歌、Meta、Oracle資本支出總額2580億美元,同比增長67%。2024年四季度,騰訊、阿里的資本支出增速甚至高達386%、258%。在全球主要科技公司中,騰訊、阿里的增速甚至分別位居第一、第二。
2025年,字節(jié)跳動、阿里、騰訊資本支出(字節(jié)跳動有浙商證券披露的預測數(shù)據(jù))總額預計約為512億美元,預計增長約69%。相比之下,亞馬遜、微軟、谷歌、Meta、Oracle當年資本支出總額預計約為3335億美元,預計增長29%。
包括字節(jié)跳動、阿里、騰訊2024年至2025年都啟動了激進的算力投資計劃。
阿里在今年2月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于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騰訊管理層在2024年財報電話會中披露,2025年資本支出率將超過10%。《財經(jīng)》測算,騰訊如果維持2024年資本支出強度,2025年資本支出將超過830億元。
一位中國大型科技公司人士對《財經(jīng)》表示,2021年-2023年,中國科技公司的資本支出曾因信心不足一度低迷。但2025年2月17日的民營企業(yè)座談會極大提振了企業(yè)投資信心。這是阿里、騰訊2025年制定激進資本支出計劃的重要原因之一。
字節(jié)跳動的算力投資計劃比阿里、騰訊更激進。浙商證券預估,字節(jié)跳動2025年資本支出將超過1600億元,增速將超過100%。不過,這一數(shù)據(jù)未得到字節(jié)跳動方面的證實。
《財經(jīng)》從多家數(shù)據(jù)中心服務商了解到,字節(jié)跳動2024年在全國十多個城市啟動了總計超過2GW(吉瓦為功率單位,即2000兆瓦或2000MW負載容量)的數(shù)據(jù)中心新簽及擴容項目。這些項目將會在未來兩年逐步落地。
2GW是什么概念?特斯拉創(chuàng)始人埃隆·馬斯克旗下AI創(chuàng)業(yè)公司xAI為訓練Grok 3大模型建設了“Colossus”(直譯為“巨人”)集群。該集群使用了20萬枚英偉達H200系列芯片,需要250兆瓦電力負載容量。按照這一數(shù)據(jù),2GW可容納八個“Colossus”集群。
東南亞等地區(qū)正成為中國科技公司訓練大模型的重要基地。一位中國科技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人士對《財經(jīng)》表示,字節(jié)跳動、阿里正在把東南亞等地區(qū)作為投資重點。在中國,英偉達芯片采購受限。但東南亞仍有回旋空間。中國公司可以通過第三方數(shù)據(jù)中心服務商部署芯片、訓練模型。多位中標中國科技公司東南亞項目的數(shù)據(jù)中心服務商證實了這一說法。
高強度資本支出會帶來充足的算力儲備,但有副作用:占用當下的現(xiàn)金流、影響未來的利潤水平。
科技公司的芯片、服務器等算力設備采購后會變成固定資產(chǎn)。它會在未來五年(服務器財務折舊周期通常是五年)不斷折舊,侵蝕未來五年的凈利潤。尤其是英偉達的GPU(圖形處理器)服務器,如果高強度,折舊周期甚至僅有三年至四年,對利潤影響更大。
如何觀察科技公司算力投資是否健康可持續(xù)?
可以嘗試使用三個關鍵指標:資本支出率(資本支出/營收)、資本支出對現(xiàn)金流的影響(資本開支/經(jīng)營性現(xiàn)金流)、折舊費用對凈利潤的影響(折舊攤銷/凈利潤)。
理論上,資本支出率越低、資本支出對現(xiàn)金流影響越小,折舊攤銷對凈利潤影響越小,企業(yè)的算力投資就越健康。
目前,美國科技公司的資本支出率、資本支出對現(xiàn)金流的影響、折舊費用對凈利潤的影響均普遍大于中國公司,這表明,美國科技公司的算力投資泡沫風險,比中國更大。
從2024年的資本支出率來看,五家美國科技公司普遍高于七家中國科技公司??萍脊镜馁Y本支出率一般低于15%。亞馬遜、谷歌相對健康,但微軟、Meta、Oracle的資本支出率甚至已超過20%。這種高強度的資本支出是不可持續(xù)的。
中國七家公司,字節(jié)跳動、阿里、騰訊、百度的資本支出率全部低于12%,處于健康水平。中國移動、中國聯(lián)通、中國電信資本支出率雖然高于15%,但它們承擔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任務,過往資本支出率長期接近20%,近兩年資本支出率有所下降,它們也處于健康水平。
從2024年,資本支出對現(xiàn)金流的影響、折舊費用對凈利潤的影響來看,美國科技公司仍然普遍大于中國公司(中國電信運營商這部分數(shù)據(jù)口徑很復雜,字節(jié)跳動的現(xiàn)金流量表沒有公開數(shù)據(jù),因此未納入統(tǒng)計)。
美國這五家科技公司的凈利潤、現(xiàn)金流目前均可以支撐短期內的高強度算力投資。因為它們的經(jīng)營性現(xiàn)金流一直大于資本支出,凈利潤也一直大于折舊攤銷費用。
但風險是,算力折舊周期長達五年,這對利潤影響是滯后的?,F(xiàn)在的算力投資,對未來三年至五年利潤影響更大。越往后,折舊成本就越高。真正的考驗會在2027年-2029年。
過去三年美國科技公司高強度資本支出的預期——它們期望,AI算力需求會在2025年爆發(fā)。但是,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正在加大算力投資泡沫的風險。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目前對美國科技公司采購芯片、服務器影響不大。因為4月12日,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宣布稱,芯片、存儲、服務器等商品豁免征收“對等關稅”。這意味著,美國科技公司采購芯片、存儲、服務器等算力設備的成本并不會增加。
但波及全球的關稅大戰(zhàn)會影響市場預期,進而影響企業(yè)IT支出。這可能會導致AI算力爆發(fā)的預期無法兌現(xiàn)。
某市場全球化的中國軟件公司核心人士對《財經(jīng)》解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會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企業(yè)客戶的預期將變得悲觀。這可能會導致它們直接減少IT支出。尤其是生成式AI這種不成熟的技術,很容易受到影響。因為它在短期內難以計算投資回報率。企業(yè)使用生成式AI的心態(tài)會變得猶豫。長此以往,AI算力需求可能無法如預期爆發(fā)。
面對算力投資泡沫的風險,微軟正在踩剎車,主動控制投資節(jié)奏。不過,目前暫無跡象表明,其他美國科技公司會跟進微軟的做法。
今年2月至今,微軟暫停了包括在英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以及美國伊利諾伊州、北達科他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多個區(qū)域的數(shù)據(jù)中心建設或租賃項目(相關報道見《財經(jīng)》2025年第8期“微軟算力投資主動踩剎車”)。
美國投資銀行TD Cowen3月末報告稱,近半年微軟回撤了2GW數(shù)據(jù)中心租賃項目。TD Cowen報告分析稱,其中有兩個因素:一是AI算力資源供應過剩;二是OpenAI對微軟算力依賴度下降。OpenAI的“星際之門”計劃繞開微軟,將和軟銀、Oracle共同投資5000億美元。
微軟算力投資主動踩剎車的另一個原因是:重估算力供需關系。
微軟早在2023年一季度就開始了高強度算力投資,這比其他科技公司的節(jié)奏快6個-12個月。由于微軟算力投資提速起步早,它的減速也會更早一些。
微軟2023年-2024年資本支出增速、強度,是微軟史上最高的。這兩年資本支出增速、強度,遠超其他競爭對手。
《財經(jīng)》統(tǒng)計了2018年-2024年微軟的資本支出數(shù)據(jù)。微軟過去28個季度,平均資本支出增速是33%、平均資本支出率是17%。微軟2024年資本支出增速高達83.5%、資本支出率高達28.9%。這一數(shù)據(jù)遠超微軟歷史平均水平,也遠超亞馬遜、谷歌、Meta等公司。
這讓微軟儲備了充足的算力資源。微軟CEO(首席執(zhí)行官)薩提亞·納德拉今年2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到,算力投資的關鍵是供需平衡。如果一味鼓吹供給側,而不真正將其轉化為客戶實際價值,就會完全脫離實際。必須有實際證據(jù)表明,有能力將昨天的資本支出轉化為今天的市場需求。這樣才能再次投資。
為了讓微軟算力投資更靈活,薩提亞·納德拉披露,微軟2027年、2028年將會更多租賃數(shù)據(jù)中心,而不是自建數(shù)據(jù)中心。
這被認為可以降低過度投資的風險。一位中國數(shù)據(jù)中心服務商對《財經(jīng)》解釋,自建數(shù)據(jù)中心投入大、周期長,是一種重資產(chǎn)的運營方式。但租賃數(shù)據(jù)中心更靈活。一旦供給過剩,就可以隨時退租。這種輕資產(chǎn)運營方式更容易抵御算力投資泡沫這一風險。
微軟此舉表明,大型科技公司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強度的資本支出。
今年3月,野村中國科技及電訊行業(yè)分析師段冰曾對《財經(jīng)》表示,資本支出增速一定會逐步放緩。因為,高強度資本支出,目的還是商業(yè)化落地。未來兩年,美國科技公司高強度資本支出會繼續(xù)放緩。屆時,行業(yè)才能進入良性發(fā)展階段。
和微軟一樣,中國科技公司也面臨著算力泡沫的風險。微軟主動踩剎車,這對中國科技公司是否有借鑒價值?結論是,參考意義不大。因為中國市場的情況和美國截然不同。
中國市場面臨的首要風險是算力斷供(相關報道《財經(jīng)》2025預測與戰(zhàn)略“中國算力,過剩了嗎?”)。算力過剩的風險,遠小于算力斷供。
我們通過多位供應鏈人士了解到,按保守計算,2024年中國市場英偉達H20系列芯片出貨量約為60萬-80萬枚,某國產(chǎn)主流AI芯片出貨量約為30萬-40萬枚。
也就是說,中國市場的先進AI芯片(可同時用于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AI芯片。如英偉達的A100/A800、H100/H800、B100、H20等,華為昇騰910系列)年出貨量約為100萬枚。
這和美國市場芯片供應存在較大差距。黃仁勛3月披露,2024年美國四大云廠商(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CP、甲骨文OCI)Hopper系列芯片采購量是130萬,這還不包括其他企業(yè)的采購數(shù)據(jù)。2025年,美國四大云廠商對下一代Blackwell系列芯片采購量將增長至360萬枚。
多位芯片供應鏈人士對《財經(jīng)》表示,目前某主流國產(chǎn)AI芯片2025年產(chǎn)能不超過50萬枚,相比2023年-2024年沒有明顯提升。它無法完全替代英偉達特供中國市場的H20。
一位中國科技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人士透露,某主流國產(chǎn)AI芯片的AI訓練性能和H20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它現(xiàn)在主要被字節(jié)跳動、阿里、騰訊等科技巨頭用于AI推理。也就是說,中國科技公司至少在未來一年至兩年都無法完全擺脫英偉達先進AI芯片。
然而,美國政府的芯片出口管制一直是懸在中國科技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限制英偉達對華銷售H20,這一想法已醞釀數(shù)月。4月有消息稱,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黃仁勛成功說服特朗普暫時放棄這一決定。交易條件是,英偉達未來四年要投入數(shù)千億美元采購美國本土制造的芯片。
對中國科技公司來說,囤積算力、超前投資才是目前更合理的做法。
中國市場的供需結構也和美國市場不同。美國市場的公共云占比高,但中國市場是一個公共云偏弱,私有云更強的市場。這使得中國的政企機構、中小企業(yè)有旺盛的硬件采購需求。
2024年,中國市場部分區(qū)域出現(xiàn)了AI算力閑置的情況。我們了解到,電信運營商、部分地方智算中心原本存在閑置的AI芯片。然而,2025年DeepSeek的R1/V3、阿里云的通義QwQ-32B等模型,讓大模型一體機的需求迅速爆發(fā)。這消化了大量閑置算力。
一位服務器銷售人士今年3月曾對《財經(jīng)》表示,大量中小企業(yè)正在采購大模型一體機,采購量從一臺到數(shù)十臺不等。這種零散的需求正在讓過去閑置的算力得到充分利用。
一位中國ICT企業(yè)人士的看法是,中國市場還遠未到算力過剩的時候。目前只是算力供需不均。中國市場有限的芯片,不僅要供應大型科技公司,還要供應大量政企機構、中小企業(yè)。這意味著,中國市場的算力需求依舊沒有得到充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