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 王某和趙某是門挨著門的鄰居。趙某將原本向內開的門改成了向外開,嚴重影響了王某及家人通行,且更換的門框高出王某家一截。王某覺得“鄰居門框更高就等于高人一等”,多次找趙某協(xié)商更換房門無果,遂將趙某訴至法院。下列對此說法正確的是( )
①趙某更換的門框高出王某家一截,違背民法公序良俗原則
②若王某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不委托訴訟代理人自行訴訟
③若趙某不服法院的一審判決,可在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提起上訴
④趙某有更換自己家房門的權利,但應當照顧到相鄰方的合法利益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④ " D. ③④
2. 甲公司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申請更換仲裁員,稱首席仲裁員馬某、邊裁何某與仲裁對方當事人乙公司的代理人同是中國仲裁法研究會的會員,但首席仲裁員和邊裁均未披露上述信息。下列選項能作為支撐甲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請更換仲裁員理由的是( )
①本案的兩名仲裁員是乙公司的訴訟代理人
②兩名仲裁員的參與一定會影響判決的結果
③首席仲裁員和邊裁均與本案存在利害關系
④依據(jù)回避制度,首席仲裁員和邊裁應當回避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④ " D. ③④
3. 下列對申請法律援助工作流程圖的解讀正確的是( )
①對于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要書面告知理由
②申請人要提交材料證明其符合法律援助的情形
③法律援助機構可向成功受援者收取適當費用
④法律援助機構接到公民申請后就開始提供法律幫助
A. ①② " B. ①④ " C. ②③ " D. ③④
4. 浙江人程某為看跨年煙花秀表演在一日票售罄情況下購買了上海迪士尼樂園年卡,卻在跨年夜當日收到迪士尼取消煙花表演的通知,程某放棄入園并要求其退卡,但遭到園方拒絕。程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下列關于本案說法正確的是( )
①法院對本案中的訴訟實行“不告不理”原則
②程某相對迪士尼是弱勢一方,申請法律援助即可獲批
③本案應由上海迪士尼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④如果不服法院判決,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維權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④ " D. ③④
5. M養(yǎng)老中心院內日常通行道路上有一井蓋,井蓋高于周邊地面數(shù)公分。入住老人馬某被井蓋絆倒導致骨折。后馬某與M養(yǎng)老中心協(xié)商要求賠償其醫(yī)療等各項費用2.5萬元,M養(yǎng)老中心只愿給付5000元。于是,馬某訴至人民法院。以下對于此案認識恰當?shù)氖牵?)
①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登記立案,訴訟進入第一審程序
②人民法院需將馬某的起訴狀送達M養(yǎng)老中心并索要答辯狀才能審理案件
③在法庭調查階段,馬某應就案件爭議的有關問題闡明自己的意見
④一審結束后,當事人不服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
A. ①② " B. ①④ " C. ②③ " D. ③④
6. 桐鄉(xiāng)的張某通過某購物平臺向海寧的劉某購買了一件價值萬元的皮衣,收到貨后張某發(fā)現(xiàn)皮衣有質量問題,便通過該平臺聯(lián)系賣家要求退貨,賣家一口答應??僧攺埬臣幕刎浳锖?,賣家卻一直不肯退錢,張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中( )
①張某可委托辯護人向桐鄉(xiāng)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②法院可依據(jù)有問題的皮衣實物判決劉某擔責
③網(wǎng)聊記錄和快遞單據(jù)分別屬于電子數(shù)據(jù)和書證
④張某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④ " D. ③④
7. 彭某與張某是同事關系。彭某口頭向張某借錢看病并表示三個月后就還錢,張某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向彭某轉賬8000元,因兩人關系良好而未寫借條。后彭某以各種理由拖欠,未歸還借款。張某訴至法院請求彭某還款,彭某則辯稱:微信轉賬是張某向其套現(xiàn),轉賬后已將相應數(shù)額現(xiàn)金交付張某。最終因證據(jù)不足,法院駁回了張某的訴訟請求。這啟示我們( )
①只要收集保存足夠的證據(jù),個人權益就能免受侵犯
②打官司就是打證據(jù),當事人要承擔證據(jù)不足的后果
③書面證據(jù)更有利于維權,要養(yǎng)成文字確認的好習慣
④公民個人提起訴訟時必須委托訴訟代理人才能勝訴
A. ①③ " B. ①④ " C. ②③ " D. ②④
8. 2024年1月,某大學學生被掉落的“冰溜子”(冰錐)砸中頭部,導致顱腦重度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引發(fā)安全責任由誰承擔的糾紛。經調查,墜冰建筑物的第一、二層是商鋪,商鋪上方是學生宿舍。從訴訟角度對該案分析正確的是( )
①該學生的父母負有舉證責任
②本案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為
③本案適用過錯推定侵權責任
④本案符合舉證責任倒置情形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④ " D. ③④
二、非選擇題
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高校畢業(yè)生王某征在畢業(yè)后四處找工作。2024年6月,他通過手機聊天軟件,結識了一名昵稱為“畫家”的人。王某征與“畫家”約定,由“畫家”提供“虛擬撥號”設備、電話卡等工具,王某征負責再找一人按“畫家”要求前往G市周邊,尋找隱蔽地點架設“虛擬撥號”設備,并由“畫家”支付每日工資及二人所有開銷。后來,王某征找到同學王某聰,告知其主要工作是架設并操作“虛擬撥號”設備。2024年8月,王某征和王某聰在明知“畫家”提供的上家在實施網(wǎng)絡犯罪的情況下,仍多次架設“虛擬撥號”設備,供上家向不特定多數(shù)人撥打電話以實施電信網(wǎng)絡詐騙。2024年9月,王某征、王某聰被公安機關逮捕,并被檢察院提起公訴。
結合材料,運用“訴訟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知識,分析王某征應該如何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
10.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告聶某自承包村集體荒地以來,先后在其房前開挖水塘養(yǎng)魚,屋后開墾荒地種植柑橘,并在房屋周邊散亂栽種其他果樹和經濟林木,另有糧田、菜園和飼料地,基本沿用傳統(tǒng)生產模式。聶某的住房與被告M公司的生產車間(主要生產黃磷、五鈉等化工產品)僅一墻之隔,因長期受到M公司排放的廢氣、廢液、粉塵的影響,聶某的種植、養(yǎng)殖業(yè)生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2024年8月,原告聶某起訴M公司要求賠償其2019年至2023年四年的經濟損失。
有人認為,證據(jù)是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聶某要想勝訴,就要對M公司排放廢氣等污染物與自己受損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評析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