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中國神仙的住所,受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們腦海中浮現(xiàn)的多半是云霧縹緲、瓊樓玉宇的天上宮闕,或者是長著奇花異草、有仙鶴翔集的海上仙山。其實,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大體上可以分為昆侖神話和蓬萊神話兩大系統(tǒng),我們耳熟能詳?shù)纳瞎派裨捴械谋娚瘢热?,黃帝、西王母等都居住在昆侖山,稍晚出現(xiàn)的蓬萊神話里的神仙則住在海上仙山。其中,昆侖神話是中國神話的主體部分。
在《山海經(jīng)》里,昆侖山被稱為“帝之下都”,也就是天帝在下界的都城,諸神居住的地方。這里說的昆侖山,雖然也地處西北,但并不是現(xiàn)在地理意義上白雪皚皚的昆侖山脈,而是神話世界里的第一神山。
傳說中“百神之所在”的昆侖山是什么樣子的呢?遠望昆侖山,“其光熊熊,其氣魂魂”,是個光芒萬丈的地方,這也不奇怪,無論東方西方,大家想象的天國、仙界似乎總是耀眼發(fā)光的。除了光明燦爛之外,昆侖山的另一個特點是遼闊高大?!渡胶=?jīng)》說昆侖方圓八百里,高萬仞,《博物志》則說有一萬里。這里長著巨大的像樹木一樣的稻谷,有以玉石為欄桿的九口井。有九道門,每道門都有開明獸把守。開明獸身子大小像老虎,有九個頭,每個頭上都長著人臉。
在開明獸的西邊,有鳳凰、鸞鳥,都佩戴著蛇、腳踩著蛇。北邊有視肉,各種珠樹、玉樹,還有不死樹。視肉,據(jù)說是一種形狀像牛肝的肉,長著兩個眼睛,吃完又會重新長出來。食物永遠都吃不完,當然是古人對仙境的美好幻想,不過,一塊食之不盡的肉而且長著眼睛,莫名有點恐怖。東邊有巫彭等巫師,拿不死藥救治被殺害的窫窳( yà yǔ)。南邊有長著六個頭的樹鳥,還有各種蛟龍、蛇等。
這里有一種樹叫沙棠,開黃花,結紅色的果實,味道像李而沒有核,吃了就不會溺水。還有一種草,叫薲("pín)草,味道像蔥,吃了可以消除疲勞。昆侖有黃、赤、黑、青、白五色水,其中赤色的水汽上蒸就成為紅色的云霞。
還有記載說,昆侖有三層,下面一層叫樊桐,也叫板桐,中間一層叫懸圃,也叫閬風,最上面一層叫層城,就是天庭,是天帝所居住的地方。懸圃,古人認為是高懸在空中的花園,是不是讓你聯(lián)想到了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而昆侖山的多層結構,與兩河文明的多層塔廟也有著相似之處。在《山海經(jīng)》里已經(jīng)提到了懸圃,那里有很多黃金、美玉,由一位叫英招的神掌管,英招馬身人面,有著虎紋,長著鳥的翅膀,可以翱翔四海。
而《拾遺記》所描繪的昆侖山則更加豪華,從三層升級到了九層,每一層都相隔萬里,四面有風,“群仙常駕龍乘鶴游戲其間”。也有一些說法認為,昆侖山是通天接地的天梯、天柱,連接著人間與仙界,可以順著昆侖山登天成仙,這不僅體現(xiàn)在古代的文獻中,在漢代的磚石畫像和銅鏡的圖案上也有所表現(xiàn)。
總之,昆侖山是一座充滿瓊花玉樹、神鳥異獸的樂園,神秘又美好,有喝不完的甘泉,吃不盡的視肉,長有各種神奇功效的植物,是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最理想美滿的生活之所。最重要的是,這里有不死藥、不死樹、不死之水,正切合人類希求長生不老的夢想。無怪乎屈原在《涉江》中幻想登上巍巍昆侖,品嘗玉樹之花,與天地齊壽,如日月一般燦爛。
昆侖山是中國神話世界的中心,是上古諸神居住的地方。它在中國神話中的地位,正如古希臘神話的奧林匹斯山?,F(xiàn)代人自幼便耳熟能詳?shù)暮芏嗌裨捁适?,都來源于昆侖,比如,夸父逐日、共工怒觸不周山、黃帝食玉投玉、鯀竊息壤治水、禹殺相柳、女魃除蚩尤、西王母與三青鳥、后羿射殺鑿齒、嫦娥竊藥等。
昆侖山眾神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在《山海經(jīng)》中被稱為“帝”,這位“帝”到底是何方神圣,到現(xiàn)在也并無定論,一般被籠統(tǒng)地稱為“天帝”。其實,古籍中天帝的形象是相當模糊的,基本上就等同于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力符號。相比而言,昆侖山眾神中倒是以西王母對后世影響更大,并成為家喻戶曉的王母娘娘的原型,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她的神奇故事。
提起西王母,我們往往會想象一位雍容華貴、衣袂飄飛的美婦人形象,但是,在她初次登場的《山海經(jīng)》中,西王母卻是相當原始粗野的,“蓬發(fā)戴勝”(“勝”是一種發(fā)飾,男女皆可佩戴)、“虎齒”、“豹尾”、“善嘯”,居住在洞穴里。這樣的描寫,近乎半人半獸,怪異可怕,并且,她“司天之厲(天災)及五殘(五種刑罰)”,是一位掌管災害和刑罰的兇神。她的原型,有可能是某個偏遠地區(qū)的一位部落酋長。
在后來的《穆天子傳》里,西王母在瑤池宴請周穆王,并自稱“帝女”,即天帝之女,已經(jīng)初步呈現(xiàn)出一位雍容的女王形象,不過,她居住在荒野,與虎豹為群,與烏鵲相伴,仍保留著上古神話中的野蠻氣息。之后,她又逐漸轉(zhuǎn)變成“年三十許”“容貌絕世”的美婦人,住在富麗堂皇的宮闕中,掌管不死之藥,基本接近后世穿戴鳳冠霞帔的群仙領袖的樣子了。
最有趣的是,人們似乎怕她太孤單寂寞,甚至還給她配了一個對象,叫東王公,這對CP 一起成為秦漢時期神仙世界的主神。在傳說中,昆侖山有高聳入云的銅柱,就是所謂的“天柱”,上面有一只名叫希有的大鳥,它張開巨大的羽翼,左翼覆蓋東王公,右翼覆蓋西王母。它背上有一小塊沒有羽毛的地方,長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每年登上一次鳥翼,在那里與東王公見面。這個故事讓我們不禁聯(lián)想起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
與昆侖山眾神有關的上古神話故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不再贅述。我們來簡單講講鯀的故事。鯀長期以來被作為兒子禹的反面教材,有許多負面評價,據(jù)說他治水只知道用水來土擋的笨辦法,不知變通,治水九年不成。然而,在《山海經(jīng)》中,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語,卻可以見出鯀不啻為一位悲劇英雄。
鯀是黃帝的后代,當時洪水滔天,他聽說有一種神奇的土叫息壤,可以自己無限生長,為了堵塞洪水,他沒有等到天帝的同意就擅自竊取了息壤。天帝十分憤怒,于是命令祝融在羽山將鯀殺死。鯀死后尸身三年不腐,化為黃龍,生下了禹。后來,天帝任命禹治水,終于平定了九州。大神鯀竊天帝之息壤來治理洪水,有點像古希臘神話中天神普羅米修斯盜取天上火種的故事,而這兩位神國叛徒的結局也很相似,前者被天帝派來的祝融(火神)殺死在羽山,后者被宙斯派火神押到高加索山,鎖在懸崖上。不過,鯀死后又生了禹,死亡也不能令他屈服,他將自己的精魂化為新的一代,繼承自己的治水事業(yè),終獲成功。鯀的不屈精神,似乎猶勝于普羅米修斯。
(摘自《少年新知》2025年第2期,佟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