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功能醫(yī)學專家米恩斯在新書《好能量》中感慨,現(xiàn)代生活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生活,其最大的問題就是過于舒適。她列舉了幾個很有意思的對比。家養(yǎng)的狗,長到10 歲以后,就有50% 的可能性得上癌癥;可是野生的狗,還有狼,就很少出現(xiàn)這種情況。75% 的家養(yǎng)狗受到抑郁癥影響,而野生動物很少有抑郁的。40% 的現(xiàn)代人會得癌癥,可是黑猩猩與我們有99% 的共同基因,卻很少患癌。顯然我們的生活不如它們正常。
舒適,不是正常生活。
直到100年, 甚至哪怕幾十年前,人們的典型生活都是一整天處于移動狀態(tài)。即使你不做體力活兒,每天去某個地方也主要靠步行,你的運動量是足夠的。可是現(xiàn)在我們出門有車,到任何地方都有座位,白天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拒絕舒適,卻是不容易做到的。
米恩斯非常推薦一個概念,叫“非鍛煉活動熱量消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身體活動,比如,在家里來回走動、做家務、爬樓梯、外出購物、從車站走到辦公室,甚至自己做一些小動作也都是有益的。
這些不是專門的鍛煉,但仍然涉及肌肉收縮,而只要是肌肉收縮就對身體有諸多好處。它能讓鈣進入細胞,能讓細胞在不用胰島素的情況下自行處理葡萄糖,能清除功能失常的舊線粒體,為健康的新線粒體騰出空間,能幫助抗氧化……
簡單說,你需要頻繁地動起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相較于久坐,如果你能每半小時進行一次1分40秒的步行,你的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島素水平都會降低很多。
過去200年間, 人的體溫平均下降了0.56 攝氏度,就是因為身體活動越來越少,導致整體代謝率過低。米恩斯建議每天最好走1萬步。這樣做能把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降低50%,早逝風險降低50%~70%, 患糖尿病風險降低44%,重度抑郁、胃食管反流、睡眠呼吸暫停等疾病的風險都會顯著降低。
除了久坐,你還需要考慮溫度。不管室外是寒冬還是酷暑,現(xiàn)代人大多生活在溫度恒定的室內環(huán)境中,而這種舒適也對代謝不利。
你可以考慮偶爾讓身體處于極冷或者極熱的環(huán)境中。寒冷環(huán)境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棕色脂肪, 而非白色脂肪。白色脂肪是儲存能量的,棕色脂肪則能燃燒能量產生熱量。米恩斯推薦每天淋浴洗完后,把水調到冷水,沖上兩分鐘——你會感覺很好。
極熱的環(huán)境是蒸桑拿。芬蘭人喜歡蒸桑拿,有研究表明, 每周蒸桑拿4~7次的芬蘭男性,相對于每周只蒸一次的,心臟發(fā)病率降低了63%,全因素死亡率降低了40%,阿爾茨海默病發(fā)病率降低了65%。
總之,想要健康就不能癡迷于舒適。你應該動起來,偶爾讓自己處于舒適的邊緣,給身體施加一些急性壓力。偶爾感到不適會刺激自身能力,增強抗炎和抗氧化水平。
(摘自“得到App”,本刊有刪節(jié),郭德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