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是春天的詩箋。當它在蒸籠里脹成翡翠色時,空氣中浮動著草本清香,像是將整個蘇醒的曠野裹進了糯米皮里。四種口味的青團,外表看似一樣,餡心卻各藏一味春色,讓傳統(tǒng)點心煥出不一樣的靈氣。
秧草春筍青團
青團咬破糯韌外皮,秧草細碎的葉片裹著春筍丁,在齒間形成奇妙的雙重奏。秧草獨有的草木甜味極淡,需得反復咀嚼才能品出,恰如初春溪水漫過鵝卵石的況味;春筍脆嫩卻不生澀,斷口處帶著新伐竹枝般的纖維感。兩種時令食材含水量都高,卻因拌入少許豬油變得潤而不膩。最妙是那抹咸鮮,既未掩蓋野菜本味,又將青白二色調和得愈發(fā)清透。蒸透的團子放涼后,糯米皮微微回彈,內餡卻愈發(fā)脆爽,倒比熱食更顯春意。
紅豆陳皮
陳皮的藥香先于紅豆甜味抵達舌尖。赤小豆保留著些許沙礫般的顆粒感,老陳皮切作牛毛細絲混入其中,每次咀嚼都會釋放出清苦回甘。這份克制的中式甜味,恰如褪了色的桃符,在艾草香的包裹下愈發(fā)古樸。
咸蛋黃肉松青團
取紅心流油的咸鴨蛋黃碾碎,與絲絲縷縷的炙烤豬肉松纏綿,滴入一匙百花蜜調和咸甜。金燦燦的餡料被青玉皮溫柔包裹,咬下去先是艾草的苦香,接著咸蛋黃的沙質感混著肉松的酥脆涌來,最后蜂蜜的甜悄悄收尾,咸與甜在齒間廝殺,又終歸于糯米的柔潤。
紫薯芋泥青團
青玉般的表皮下透出淡紫色暈染,如暮色浸透的薄云。芋泥與紫薯泥相融,捻入煉乳后更顯綿密柔滑。細嘗時有沙沙的植物纖維掠過唇齒,艾草清苦將甜味托得愈發(fā)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