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平?jīng)鍪嗅轻紖^(qū)柳湖鎮(zhèn)保豐村,有一位名叫張曉莉的女性,盡管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她很尊崇孝道。她深知,作為子女,應竭盡全力照顧年邁的父母,讓他們在晚年享受到溫暖和關愛。
張曉莉的婆婆已經(jīng)85歲,患有心臟病的折磨,常年需要服用藥物。2007年,婆婆突發(fā)心肌梗死,生命垂危,住進了醫(yī)院。醫(yī)生告知,婆婆需要接受長達3個月的精心治療,才能有望康復。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張曉莉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醫(yī)院,與丈夫朱德軍一起輪流守護。除了日常的穿衣、洗漱、喂飯等護理工作,張曉莉還自學了按摩、針灸等有助于婆婆康復的治療方法。雖然護理工作繁重而辛苦,但張曉莉從未有過怨言,她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讓婆婆盡快恢復健康!”每當病情出現(xiàn)波動時,張曉莉總是第一時間安慰并開導婆婆,要以積極且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
婆婆順利出院后,仍需在家中繼續(xù)治療。面對婆婆身上出現(xiàn)的瘀青,張曉莉心疼不已,她用土豆片為婆婆敷手,以減輕癥狀。在醫(yī)生的建議下,她改用中藥為婆婆調理身體。5年間,她每天都會熬制中藥,并監(jiān)督婆婆按時服用。在她的不斷努力下,婆婆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
然而,命運卻再次給她帶來了挑戰(zhàn)。2014年夏日的一個午后,她的公公在一次外出時不慎滑倒,摔斷了肋骨、腿骨和胯骨,需要長期臥床休養(yǎng)。變故突如其來,但張曉莉并沒有氣餒。
白天,張曉莉協(xié)助丈夫打理木材店的生意,為公婆準備營養(yǎng)豐富且易于消化的飯菜。晚上,她會收拾好一切后陪公婆聊天。為了方便公公在炕上活動,張曉莉和丈夫一起動手為公公制作了一張小床。這張小床讓公公翻身更為便捷。“店離家里就200米左右,我一天能來回跑近10趟,一會兒就得回去看看老人啥都好著沒,婆婆有時候也出來看看我們,看了心里就踏實了。”張曉莉說。
在張曉莉的悉心照料下,公公的身體逐漸康復,婆婆的精神狀態(tài)也日漸好轉。每當天氣晴好,她還會帶著兩位老人外出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張曉莉的孝心和堅韌不僅贏得了家人的尊敬和感激,也感動了周圍的鄰居和朋友們。他們紛紛稱贊張曉莉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媳、好妻子。面對這些贊譽,敦厚的張曉莉笑著說:“我只是盡了自己應盡的責任而已?!?/p>
在這個家庭里,晚輩們深受慈孝之行的熏陶。他們懂得感恩和回報,懂得用自己的行動去傳遞愛和溫暖。張曉莉的丈夫在經(jīng)歷了心臟手術后,孩子們也傳承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盡心盡力地照顧他。這種優(yōu)良的家風如同汨汨清流,滋潤著家庭的每一寸土壤,使其充滿正能量和希望。
(摘自《平?jīng)鋈請蟆罚ㄘ熑尉庉嬓敛氏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