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教過一個轉學生叫張軍,他到我班的第二天,就沒完成作業(yè)。我想:“我跟他還不熟,決不能輕易批評他,也不能像要求原班同學那樣嚴格要求他。”如果訓斥他,不僅我很累,還沒有效果,更容易把張軍推到我的對立面。
于是,我便找他談話,尋找他內心勤奮的一面。我說:“張軍,咱們聊聊吧!昨天,我給大家布置作業(yè),你本想立即就寫,可拖拉的思想表示:吃完飯再寫吧!吃完飯后,電視里剛好又放了你感興趣的節(jié)目,于是等看完電視再想寫時,又實在太困,就想明早再寫……”
我還沒說完,張軍就說:“老師,我真是這么想的,您是怎么知道的?”我說:“愛拖拉的人的心理一般都這樣,本來都想勤奮,就是管不住自己,結果拖拉的心理越長越粗、越長越壯,勤奮對它也沒辦法了?!?/p>
張軍說:“老師您說得太對了,我也想治治自己的拖拉病,您能幫幫我嗎?”
我說:“要緊的就是時間。拖拉剛一閃出念頭,你就要及時對它說:你先休息一會兒,我先寫點作業(yè)。心里不靜,就先挑喜歡的學科寫,先挑簡單的題來做。如果累了,拖拉又來搗亂,你仍不給它時間,而是先練練字,再寫點作業(yè)。這樣拖拉沒有了時間,而勤奮的小苗逐漸就長高了、長大了?!?/p>
我同他一起商量適合他的作業(yè),后來,張軍能和其他同學一樣完成作業(yè)了。
引導孩子培植心靈中勤奮的樹苗不能急,不能一下子希望它長很大。我覺得教育孩子最省力的辦法,就是看到孩子心靈深處的兩個自我,用勤我戰(zhàn)勝懶我,善我戰(zhàn)勝惡我。
孩子內心深處,勤懶兩種思想發(fā)生沖突,斗爭起來了,倘若好思想贏了,我們便坐收漁人之利;倘勤思想斗不過懶思想,我們則伸出手去幫一把,幫他想想辦法,出出點子。這時孩子會覺得家長很親切,能體貼他,理解他,是他的助手。
用孩子心靈深處的能源照亮他的精神世界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兩軍對壘,倘若到對方堡壘中去分化瓦解,找自己的助手,拉一派,打一派,就非常容易取勝。這些用于打仗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也有一部分適用于對子女的教育。
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錯誤,批評孩子時,要善于幫助孩子從他心靈深處找到他的另一個自我,一個不愿犯錯誤的自我。再用孩子心靈深處的正能量,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這顯然是最省力的方法。
(作者系浙江省臺州市書生中學名譽校長、著名教育工作者)
(摘自《光明少年》,本刊有刪節(jié))(實習編輯 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