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哥呀,新儀器來了,先給你留了一個,明天下午5點給你送過去啊。”
崔萬順一覺醒來已是下午3點多,摸過手機就看到有條微信,點開一看是孫甜甜發(fā)來的一段語音。
聽完孫甜甜的留言,崔萬順覺得整個人像是復蘇了,一身清爽,想著孫甜甜把嘴湊在手機上的樣子,臉上不自覺浮出了笑容。他從床上坐起,抓過枕頭放在床頭,舒舒服服地靠了上去,繼續(xù)翻看微信,又點開了那段語音:“崔哥呀……”孫甜甜尖聲尖氣的聲音在房間回蕩。聽完一遍后,崔萬順又點開聽,每次都不聽完整段留言,只聽前面幾個字。只聽得房間里有個女人不停地尖聲尖氣地喊著:“崔哥呀……崔哥呀……”
聽到最后,崔萬順恍惚覺得那是三十多年前萬小紅的聲音。他放下手機,嘆了口氣,摸過枕頭邊的棉衫套在身上,磨磨嘰嘰地下了床,去了廁所。上完廁所拉了一下馬桶的拉繩,“嘩”的一聲,一股水沖了下去??蛇€沒等崔萬順走出廁所,馬桶就傳出淅淅瀝瀝的漏水聲。這淅淅瀝瀝的響聲,讓他想起自己的前列腺炎。他有些惱怒地扎好腰帶,皺著眉頭站在水箱前看了一會兒,知道是水浮子又壞了。可是,前幾天剛換了新的呀,咋又出問題了?像多年前看躺在地上打滾、任性不起的兒子那樣,他背上手賭氣走出廁所,來到了陽臺上。
已是深秋,幾場秋雨過后,樓前樟樹的葉子開始變黃,變紅。黃是金黃,紅是赭紅。金黃亮亮的,像上個月兒子落在這里的那件新球衣;赭紅沒了光澤,像防盜窗欞子上的鐵銹,也像老伴生前戴的那條圍巾。圍巾昨天剛剛洗過,掛在陽臺的晾衣繩上,崔萬順上前摸了一下,還有些潮濕,等干了再給“老伴”圍上吧。
太陽被前面的1號樓擋住,房間里的光線暗了下來。崔萬順走進廚房,見灶臺上還有中午燉的白菜,心想兌點熱水泡個饅頭晚飯也就對付過去了。在廚房站了一會兒,看時間還早,自己也不餓,就又走回客廳,站在客廳打量屋里的家具:沙發(fā)、茶幾、餐桌、電視柜……都是三十年前剛搬進來時置辦的。沙發(fā)原木色的扶手已磨得發(fā)亮;茶幾桌面上裂了幾條細細的紋路,紋路已經(jīng)變成黑色;墻上掛著“家和萬事興”畫框,是老伴多年前繡的十字繡;還有那幾個馬扎……所有這些,崔萬順都熟悉得如自己的十個指頭。打量完客廳里的擺設,崔萬順再次來到陽臺,見1號樓東頭1單元301家廚房的燈亮了。那是劉師傅家。劉師傅前年走了,兒子一家在深圳打工常年不回,家里只有年近八旬的老伴一個人。整個單元都黑洞洞的,只有他們家亮著燈,崔萬順甚至能看到劉師傅老伴顫巍巍、孤零零的身影。
手機“叮咚”一聲響,是孫甜甜發(fā)來的語音信息:“崔哥呀,我給你發(fā)的信息收到了嗎?明天下午不要出去啊?!?/p>
聽到孫甜甜尖尖細細的聲音,崔萬順臉上的肌肉就向上推,眼睛里也有了笑意。接著給她回復:剛剛看到,明天見。
給孫甜甜發(fā)完信息,崔萬順從電視機柜里拿出一個天藍色的紙袋子,上面印著一個樂呵呵的銀發(fā)老先生的頭像,老先生的脖頸上套著的灰色儀器上寫著“樂樂舒”三個字。紙袋子里有個藍色的紙盒子,盒子里就是老先生脖子上套的那個“樂樂舒”。崔萬順從紙袋子里掏出紙盒子,拿剪刀剪開包裝袋,拽出那個灰色的儀器“樂樂舒”,拿在手里反復看了幾遍后,笑嘻嘻地扔在了沙發(fā)上。
孫甜甜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業(yè)務員,一個月前來小區(qū)推銷保健品,在院子里走了一圈就碰到崔萬順一個人,于是極其熱情地給他推銷產(chǎn)品。崔萬順像是沒聽見,兀自向前走著。孫甜甜就跟在他身后怯生生地問了句:“您貴姓?”崔萬順脫口說了個“崔”。孫甜甜聞聽后就一口一個“崔哥”地叫著。崔萬順停了下來,轉(zhuǎn)頭去看孫甜甜。
孫甜甜大概四十歲出頭,個子不高,人也清瘦,穿一身推銷員常穿的那種質(zhì)感一般的黑西裝、白襯衣、白運動鞋,腦后梳著高高的馬尾,走起路來一甩一甩的,跟她的年齡很不相宜。臉上化著有些粗糙的濃妝,卻也掩蓋不住一臉的憔悴。
見崔萬順這樣盯著自己,孫甜甜的臉一下子紅了。孫甜甜的臉紅讓崔萬順登時起了惻隱之心,停下來問產(chǎn)品情況。
孫甜甜一見有希望,便開始熱情地一件一件介紹:防衰老的、強記憶的、助消化的、舒筋活血壯骨的……崔萬順笑嘻嘻地聽著,沒有發(fā)表任何意見。最后孫甜甜說:“崔哥呀,給你推薦這個吧,這是我們公司新進的高端產(chǎn)品‘樂樂舒’。標價呢,是高了一點,不過我可以給你優(yōu)惠,而且里面的藥片可以免費使用一年喲?!?/p>
崔萬順覺得語氣詞“喲”,聽著讓人有一種親近的感覺。不過孫甜甜說得還不是那么自然,這讓崔萬順明白她是個職場新人,心理建設還沒做好。也許是出于這個原因,崔萬順買下了一臺孫甜甜說的那個叫“樂樂舒”的高端保健儀器。
崔萬順不傻,明白這些所謂的保健品是什么,此前從未買過所以就從未上過當。老伴在世時不聽勸買過幾次,買一次上一次當,崔萬順就笑。老伴夸他說:“肚子里有墨水的人遇事就是有主張,跟了你崔萬順是我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p>
想起老伴,崔萬順的心里就一陣陣發(fā)熱。日子真是不經(jīng)念叨,眨眼的工夫四十年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四十年前,23歲的崔萬順大專畢業(yè)后離開山西運城老家,分到了現(xiàn)在生活的城市,進了家大型國企。當時,他的收入還不錯,但是架不住家里兄弟姊妹多,每月的工資幾乎都貼補給了家里,幾年下來手里沒攢下多少積蓄;衣服除了工作服也沒幾件像樣的;再加上他不善言辭,廠里的女工幾乎沒人認識他。到了30歲,經(jīng)劉師傅介紹,他才認識了妻子萬小紅。
萬小紅沒有正式工作,在商店里當售貨員,人長得也一般,中等身材,雖然不胖可也不能算苗條,拿老家的話來說長得有些“粗老笨壯”的。這與崔萬順夢中的那個“她”有些差距。第一次見面后,崔萬順接著就出了四五天的差,把這事放下了?;貋砗髣煾祮査绾巍Kχ媹D紙,就隨口說了句“還行”。
第二天,劉師傅就帶萬小紅來到了崔萬順的單身宿舍。劉師傅讓萬小紅喊“崔哥”,她就大大方方很自然地喊“崔哥”。崔萬順發(fā)現(xiàn)她雖然長相很一般,但聲音很好聽。她一口一個“崔哥”地喊著,把當年的崔萬順喊得一陣陣臉紅。劉師傅見到這個情形,就樂呵呵地說:“我的任務完成了,你們自己處吧?!?/p>
萬小紅很主動,很大方,下了班就到單身宿舍來找崔萬順,給他做飯,打掃衛(wèi)生。起初,崔萬順還有些不適應,可漸漸地,在那一聲聲甜膩膩的“崔哥”的呼喚下,開始對浪漫的愛情產(chǎn)生了幻想。處了一段時間后,劉師傅問崔萬順打算什么時候結(jié)婚。崔萬順明白這是萬小紅的意思,客氣了一下說:“不知道人家女孩子的家里人同不同意?!眲煾稻透f了萬小紅家的情況。
萬小紅5歲時隨母親改嫁,繼父是企業(yè)的管理人員,比母親大十四五歲。繼父有一子一女,當時兒子已工作,在政府單位上班;女兒正讀大學,很少回家。萬小紅不喜歡繼父,也很少與他的兒女交流。當然,繼父的兒女也很少主動聯(lián)系她。初中畢業(yè)后,萬小紅開始待業(yè),一直在街道上的工廠織手套。母親曾讓繼父幫幫她,繼父說自己馬上退休,說話不算數(shù)了。母親掉著眼淚說:“本想找個有本事的男人幫幫你,到頭來是一場空?!比f小紅就安慰母親說:“我將來嫁個大學生,誰都不用求了。”萬小紅19歲那年母親病逝,她就搬到了自己親姑姑家,幾乎不再跟繼父家來往。
最后,劉師傅嘆口氣說:“我是她父親生前的朋友,他臨終前托付我照顧好小紅。本以為她媽嫁了個有權有勢的,可以給孩子討個好前程,沒想到落到這樣的境地。不過小紅是個好孩子,過日子里里外外會是把好手?!?/p>
聽了劉師傅的一番話后,崔萬順主動提出結(jié)婚。領結(jié)婚證的那天,萬小紅買了一大兜水果領著崔萬順來到了繼父家,向一家人介紹說:“我的對象是個大學生,在國有大企業(yè)當技術員?!崩^父的兒媳拿出一些床單被罩作為賀禮,萬小紅走的時候沒有拿。
崔萬順的單身宿舍就是他們的婚房,雖說只有20平方米,萬小紅卻十分滿意。整個樓都是員工宿舍,宿舍里幾乎都是一家人住,需要老人帶孩子的雙職工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
宿舍樓共有三層,每層有一個公共廁所、一個公共廚房。樓道里一天到晚都會聽到不絕于耳的孩子的哭聲、大人的叫罵聲,直到深夜才會安靜下來。那時,住進一套屬于自己的有水有電有廚房有廁所的單元房,是每個住在宿舍樓里的家屬的夢想。
結(jié)婚后,萬小紅很快適應了這里亂糟糟的環(huán)境,也跟其他的家屬建立起了友誼。崔萬順的工資、獎金,甚至勞保用品什么時候發(fā),發(fā)多少,因家屬間常交流,所以萬小紅也很快了如指掌。崔萬順不擅長理家,孩子出生后,工資、獎金就一分不少如數(shù)上交給妻子。每個月,妻子總會省吃儉用擠出一定的錢給崔萬順的老家寄去,這讓崔萬順很是感動。
兒子3歲時,單位分了最后一批福利房,崔萬順憑著連年獲得“優(yōu)秀技術人才”稱號分到了一套兩居室的單元房。拿到鑰匙的那一天,萬小紅激動地抹著淚說:“我總算有了自己的家了?!敝棉k完家具后,萬小紅又回了一趟繼父家,邀請繼父和他的兒女來家里坐坐。繼父的女兒當時還住在筒子樓里,見崔萬順一家住著自己單位中層干部才能分到的房子時,禁不住抬頭凝視這個曾與她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了十多年的妹妹。以前,她總覺得萬小紅是繼母帶過來的拖油瓶,從未正眼看過她。
萬小紅對崔萬順說:“我不是虛榮,我媽在他們家過了十幾年的保姆生活,我總要爭口氣?!贝奕f順理解妻子的用意,在繼岳父一家三口審視自己的新居時,始終不卑不亢地聽從妻子的一切安排。自那天起,繼岳父一家再也沒有來過,崔萬順與萬小紅也沒有去過,兩家從此斷絕了往來。
小區(qū)名字叫褔小里,原先是廠里廢棄的鋼筋加工廠,面積不是很大,在一條河與一條鐵路專用線的交會處,從南向北呈三角形鋪開。最南面的角上就一棟樓,是1號樓,后面是2號、3號,再后面是4號、5號、6號,一共6棟6層高的樓房,排成一個規(guī)整的三角形。
崔萬順家住在3號樓的4樓,站在陽臺上向西看,越過院墻可看到河兩邊的楊樹和河西的莊稼地。剛搬來時,楊樹跟三歲兒子的胳膊一樣粗,幾年后長粗了就被伐掉了,從此再也沒看到有樹長起來。莊稼地也變了樣,玉米地先是變成蔬菜大棚,后來蓋滿了彩鋼瓦的簡易房,白花花的一片,看不到頭。看不到里面的人在做什么,只是經(jīng)常聽到機器的轟鳴聲。向東看就是那條鐵路專用線。鐵路線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與由西北向東南的小河相遇,交叉處架起一座不大的鐵路橋。鐵路東側(cè)是個貨場,堆積著很多鐵皮集裝箱。過了鐵路橋,鐵路延伸進了一個很大的鐵門里。在這里住了幾十年,崔萬順經(jīng)常會看到有集裝箱被火車拖著從鐵門里出來。只是近幾年,很少看到火車了。貨場早已廢棄,雜草叢生,大鐵門也很久沒有打開過了。曾經(jīng)漆黑油亮的大門,現(xiàn)在看上去像是長了癬,門上的銹一塊一塊地往下掉,地上落了一層紅褐色的碎屑。貨場如同樓前荒廢的小花園一樣,透出衰敗和暮氣。
孫甜甜來時崔萬順已提著紙袋子站在樓底下的小花園等著了。看到崔萬順,孫甜甜就高興地喊“崔哥”,邊喊邊緊走幾步,腦后的馬尾辮一甩一甩的。聽到孫甜甜尖尖細細的聲音,崔萬順臉上的肌肉就向兩邊拉開了。
許是走得急,許是被涼涼的秋風給吹的,孫甜甜的臉紅撲撲的。崔萬順把手里的紙袋子遞給她。孫甜甜邊接過紙袋邊問:“上次您說儀器很好用,怎么才幾天就又壞了?哪里出了毛病,跟上次一樣嗎?”
崔萬順說:“就是不動了,我也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p>
孫甜甜拿著儀器左看右看,嘴里嘟囔著:“看著好好的呀,怎么就不動了?是不是跟上次一樣接觸不好?”
崔萬順站在一邊不說話,看著孫甜甜擺弄,好像這事與他一點關系都沒有。
孫甜甜又說:“崔哥呀,方便到你家里插上電源試一試嗎?上次那個拿回去插上電源就好了,是不是你家的電源出了問題?”
崔萬順說:“你要這樣說就是推卸責任了,那我就不買了,退貨!”
孫甜甜趕緊堆上一臉的笑說:“口誤,口誤,崔哥千萬別生氣,我給你換個新的就是了?!闭f著忙不迭地從包里向外拿新品。
崔萬順說:“不用換新的了,怪浪費的,把我的這個拿回去修修,修好了你再給我送回來?!?/p>
“好好好,謝謝崔哥,謝謝崔哥!”孫甜甜一臉感激,“明天這個點,我準時給你送過來呵。”
崔萬順點點頭,沖她擺擺手。孫甜甜滿臉笑意,馬尾辮一甩一甩地走了。
第二天,天有些陰沉,風也挺大,孫甜甜還是按點來了,不但帶來了修好的儀器,還給崔萬順買了一兜橘子。
崔萬順說:“我不吃這些東西,你拿回去吧。”
孫甜甜說:“崔哥呀,我是有事想求你,所以給你買點橘子?!闭f完臉又紅了一陣。
崔萬順看她一眼,示意她說。
孫甜甜說:“崔哥呀,您既然覺得這‘樂樂舒’好用,能幫忙向鄰居們推銷一下嗎?”
崔萬順又看了她一眼。孫甜甜明白那意思,就接著說:“我來你們小區(qū)好幾次了,很少碰上人,也去了幾家敲門,總是沒有人,所以想麻煩您向鄰居們宣傳宣傳,如果事成,公司會給你提成的?!闭f到最后,孫甜甜壓低了嗓門。
崔萬順還是沒有說話,接過紙袋子轉(zhuǎn)身上了樓。孫甜甜又對著他的背影說:“崔哥呀,麻煩你了?!敝皇沁@話說得有氣無力的,像是沒傳出多遠就掉在了地上。
今天是農(nóng)歷的十月初一,按照習俗是為去世的親人送寒衣的日子,兒子會回來給他媽燒紙。崔萬順很想讓兒子帶著孫子過來,自上次在和諧廣場跟孫子吃過一次飯后,已經(jīng)有三個多月沒有見到他了,不知小家伙是不是長高了。想起孫子那張胖乎乎的小臉,崔萬順心里就癢癢。他拿過手機準備給兒子發(fā)信息,信息編好后,看著手機沉思了一會兒又刪了。
清明節(jié)時,崔萬順曾提過這個要求。兒子說兒媳婦堅決不同意,說可以在外面見,不能帶到那個充滿陰氣的家里,為此兒子跟兒媳婦還吵了一架。吵架的結(jié)果是,不但孫子不來了,兒媳婦也不來了。崔萬順不想再為難兒子,就此作罷。
一早,崔萬順拉著購物小車出了小區(qū),繞過一道長長的院墻走向一條繁華的馬路。車來車往,人們匆匆忙忙地走著。馬路兩邊有數(shù)不清的店面,店面里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每次走在這條馬路上,崔萬順就會想他們當初搬來時的樣子,可怎么也想不起來了,只是記得小區(qū)前面的這片高樓突然間拔地而起,把自己的小區(qū)隔在了繁華之外。
這片高樓開發(fā)時,曾有個連同福小里一起改造的消息在小區(qū)里流傳。那個時候,老伴還活著,只是腿腳不靈便,幻想著能住上帶電梯的高樓。當時,兒子正在談戀愛,就跟女朋友說自己家的房子拆遷了可以在這個高檔社區(qū)里被補償兩套。女孩子經(jīng)常歡天喜地地跟著兒子到家里來吃飯,吃完飯他們倆就站在窗戶前看前面用鐵皮圈起來的空地,討論會補償?shù)絻商资裁礃拥姆孔?。前面的空地開工后,福小里會一起改造的消息就慢慢消失了,兒子的那個女朋友也隨之消失了。一年后,兒子又談了一個對象,女孩子的家在這個城市東北角的城鄉(xiāng)接合部,城市改造補償了四套房子,女孩子只有一個妹妹,家里最不缺的就是房子。兩人談了不到一年就結(jié)婚了,兒子自然地住到了兒媳婦家里。
老伴沒有養(yǎng)老金,崔萬順每月的工資也就三四千,實在沒有能力給兒子買婚房,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兒子當了上門女婿。他覺得對不住兒子。老伴卻勸他:“一輩子不管兩輩子的事,兒孫自有兒孫的福。再說了,兒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我們不能管他一輩子?!痹掚m這么說,但在兒媳面前,老兩口總是挺不直腰板,所以很少給兒子提條件。
兒子的家與自己家正好在這個城市的對角線上,距離遠,加上兒子沒有車,一年也回不來幾次。眼前的高樓一天比一天密集,崔萬順和老伴有些怨恨這些樓,感覺是這些高樓阻礙了他們和兒子見面。孫子出生時,崔萬順找了一輛出租車,拉了兩大紙箱子月子里的女人要吃的補品和孩子的衣物等,送到兒子家。這些是得知兒媳婦懷孕后老伴就開始置辦的東西,有的還是崔萬順托人從山西老家寄來的土偏方。可兒媳婦根本看不上眼,嘲笑都是些窮人用的東西。兒子很尷尬。崔萬順和老伴就說:“你用不上我們就拉回去了,放在這里也礙事?!贝奕f順和老伴塞給兒子一沓錢,吩咐兒子好生照顧兒媳婦,然后又找了一輛出租車,拉著那兩個紙箱子回家了。回來的路上,崔萬順和老伴都不說話,直到把東西搬進屋里,兩人坐到沙發(fā)上休息時老伴才開了口:“等你退休了咱們就回山西老家吧,把房子留給兒子,也算是對他有個交代。”沒想到,崔萬順退休的前一年,老伴突然腦出血走了。老伴去世后,崔萬順覺得自己跟福小里一樣被丟在了遙遠的角落里。想想孫甜甜,能找到這個小區(qū)還真是不容易。崔萬順胡思亂想著,就進了超市,準備給老伴買些祭品。
兒子不到10點就來了,坐在沙發(fā)上低頭玩手機,看到崔萬順的手機扔在茶幾上就順手拿過來看了看,很快就看到了孫甜甜與父親的微信聊天內(nèi)容。他先是吃了一驚,剛想要沖父親發(fā)作,就聽到崔萬順喊他。
崔萬順在廚房里準備祭品,沖著客廳里的兒子說:“門打開了,蠟燭也點上了,圍巾已經(jīng)洗干凈了,你先進去給你媽圍上。”
兒子正在氣頭上,裝作沒有聽到,繼續(xù)坐在沙發(fā)上看手機。
崔萬順見兒子不動,有些生氣,想想今天是給老伴送寒衣,就沒跟兒子計較。他準備好祭品后,端到了屋里的供臺上,又洗了洗手把那條褐色的圍巾疊成方塊,蓋在了貢品上方的骨灰盒上。點了香,燒了紙,喊兒子過來磕頭。
這是單元房的次臥,朝北,十個平方米左右,兒子婚前一直住在這里。老伴去世后,崔萬順把兒子的物品清出去,買了遮光的厚窗簾,把屋子布置成了老伴的“墓室”。每年的清明和寒衣節(jié),開門給老伴燒紙祭奠,其他時候房門緊鎖,外人并不知道里面的情況。
其實這不是崔萬順的創(chuàng)意,前面的1號樓里早已經(jīng)有二十多家這么做了。最早還是老伴跟崔萬順說的,乍一聽,崔萬順覺得不可思議。后來,常在樓下聽人七嘴八舌地悄悄議論此事。
“賣了這套房子也換不起墓地,還不如把骨灰放在自己的家里?!?/p>
“孩子出國了,幾年也回不來一趟。自己在家多寂寞,有‘老伴’陪著也挺好的?!?/p>
“就是,公墓都那么遠,這里不通公交,我們沒有車也不會開車,放在家里倒是省心了。”
“入土為安,這是古訓。這樣放著省了事省了錢,但不成體統(tǒng)。”
“入土為安,就是把死人處理了,活著的人就心安了。你哪里知道死人的心是安還是不安?”
“活著的人心安了,就認為死去的人也心安了?!?/p>
“那也不能把死人放在家里,占著活人的空間?!?/p>
“死人就不再是人了?死人就沒有資格住在活人的屋子里了?”
“也是,我們想他們時,想的不還是那個人嗎?與死活關系不大?!?/p>
“就是有些瘆得慌,你看看1號樓4單元和5單元,都拉了黑窗簾,這小區(qū)快成墓地了。”
“有的不是咱小區(qū)的,是外面的人。聽說有人買了一套房,放好幾個老人的骨灰盒?!?/p>
…………
崔萬順把老伴“葬”在家里,主要還是墓地貴的原因,當然也有陪著老伴的意思。兒子為這事跟他爭論過多次,說讓崔萬順賣了房買墓地然后跟著他們住。崔萬順堅決不同意兒子的意見,說等他死了讓兒子把他和老伴的骨灰送回山西老家葬在祖墳所在的地里,不用買墓地,這套房子就留給兒子處理。
兒子拿不出買墓地的錢,無計可施,就只好隨了父親。
兒子磕完頭,沒有像原先那樣急著離開,又坐回客廳的沙發(fā)上。這讓崔萬順有些欣喜。他端來一盤洗干凈的冬棗,放在兒子面前的茶幾上。
兒子雙手放在雙膝間低著頭問:“最近是不是有個推銷保健品的女人常到家里來?”
崔萬順一愣,問兒子是怎么知道的。
兒子說:“這個你別問,你就說是不是真的?!?/p>
崔萬順說:“我是買了個保健儀器,但沒有人到家里來?!?/p>
兒子說:“你的那點退休金別讓人給騙光了。”
崔萬順才明白兒子留下來的原因,有些不高興地說:“老子還輪不到你來教訓!”
兒子氣紅了臉說:“我只是提醒你,別看到年輕的女人就失了分寸?!?/p>
崔萬順來了火氣,指著兒子喊道:“你想待在這里就好好地待著,不想待就趕緊滾蛋,老子不用你管!”
兒子看到了電視柜上的紙袋子,大聲說:“你買的就是這個玩意兒吧?我們小區(qū)也有人買,純粹是騙人的,上當?shù)娜硕枷胍獔缶??!眱鹤勇曇粼絹碓酱螅骸斑€有,把死人‘葬’在家里的這種荒唐事,在網(wǎng)上都傳開了。南方有一個城市這樣做的人都被抓起來了!”
“滾!”崔萬順怒氣沖沖地指著兒子吼道。
兒子氣呼呼地拿起上次落在這里的運動服就走了。
兒子走后,崔萬順氣得在屋里轉(zhuǎn)了幾圈,端起洗好的冬棗倒進垃圾桶里,氣才算消了。
崔萬順又給孫甜甜發(fā)微信說修的這臺“樂樂舒”又壞了,讓孫甜甜抽空過來一趟。孫甜甜很快發(fā)來語音回復:“好的呀,崔哥。藥片還需要嗎?”崔萬順沒有回復。孫甜甜接著又發(fā)了一條:“崔哥呀,那就今天下午吧,老時間老地方見?!?/p>
崔萬順回復了一個字:好。
下午4點半,崔萬順就提著那個紙袋子下了樓,坐在小花園的石凳上等孫甜甜。小花園不大,剛搬來時這里就是一片空地,栽了幾棵樟樹,樹下雜草叢生,卻是孩子們玩耍的好去處。那時孩子很多,滿院子里跑著玩,拍球的,騎滑板車的,用鏟子掘土坑的……兒子也跟著玩,到了飯點了還不回家,萬小紅就讓崔萬順下樓叫兒子。崔萬順喊兒子,兒子見了他就向遠處跑,表示沒有玩夠。崔萬順攆上去,抓著兒子的胳膊就往家拽。兒子干脆躺在地上打滾。崔萬順覺得沒有面子,沖著地上的兒子吼了幾聲,氣呼呼地轉(zhuǎn)身回家了。萬小紅就笑話他,技術難題能解決,三歲的孩子卻哄不了,然后解下圍裙自己下樓叫兒子。這情景,好像是前日剛發(fā)生的,誰知一眨眼三十年過去了。日子真是經(jīng)不住過?。?/p>
崔萬順感慨著,覺得石凳子有點涼,就站起來在小花園里踱來踱去。說是小花園,也只不過是除了除雜草,栽上幾棵月季花、薔薇花、迎春花,又壘了一個石桌、四個石凳。這個小花園是崔萬順退休的第一年為了打發(fā)時間一點一點弄起來的。剛收拾好那幾年還是挺熱鬧的,當年的老同事都會過來坐坐,打打牌,下下象棋,日子也算是有滋有味。漸漸地,人越來越少,有的去世了,有的搬走了。最后一位離開的朋友是1號樓的劉師傅。劉師傅去世后,崔萬順在小區(qū)里幾乎碰不到認識的人了。
自己曾經(jīng)供職的廠子早就解體了,在這個城市里,除了多年前的同事,崔萬順沒有別的朋友和親戚。當年能聊得來的幾個老伙計都見不到了,崔萬順就只能一個人悶在家里,有時一連幾天都不說一句話。每天到了下午四五點鐘太陽要下山的時候,崔萬順就會感到昏暗的空氣中有股壓力,一個人坐在屋子里心里發(fā)慌,于是干脆關上門到樓下轉(zhuǎn)悠轉(zhuǎn)悠。即使遇不到熟人,看著急匆匆往家趕的人,心里也會好受些。
第一次遇到孫甜甜那天說的話,是崔萬順兩天來說的第一句話。也是因為孫甜甜,近一個月來,崔萬順覺得生活有了期待。
不到5點,崔萬順看到孫甜甜扎著一甩一甩的馬尾辮向這邊走來,就起身迎上去。孫甜甜一看到崔萬順就尖聲尖氣地喊:“崔哥呀,你一直是這樣守時的喲?!?/p>
崔萬順沒有說話,低著頭向前走。孫甜甜只好跟著崔萬順往前走。出了小區(qū)大門,崔萬順沿著高高的紅褐色砂石院墻向大馬路走去。孫甜甜有些不解,就追上崔萬順問道:“崔哥呀,這是去哪里?”
崔萬順說了句:“我請你吃飯?!?/p>
“這可使不得。崔哥呀,有什么事你說就是了。”
崔萬順不說話,繼續(xù)向前走。
仔細算來,孫甜甜跟崔萬順認識還不足一個月,一共才見過四次面。孫甜甜已明顯感覺到了崔萬順的固執(zhí),再說自己作為推銷員不好頂撞客戶,只好一路小跑跟在崔萬順身后。
走過長長的院墻,到了大馬路上,車聲人聲一片嘈雜。崔萬順好似要躲避這些噪聲,走得更快了。孫甜甜甩著馬尾辮緊緊跟著。轉(zhuǎn)過一個彎,在一家快餐店門口,崔萬順停了下來,看了看身后的孫甜甜,然后推門走了進去。孫甜甜遲疑了一下,也跟著走了進去。
快餐店不大,環(huán)境整潔,木凳木椅干凈敦實,一字排開的玻璃櫥柜里擺著的飯菜也經(jīng)濟實惠。服務員都是中老年人,體貼周到。崔萬順常來這家快餐店,有時候自己實在不想做飯,在家里實在悶不住了,就到這里來點上一盤菜、一碗飯,看著周圍來來往往的人,聽著嘈嘈雜雜的聲音,將飯菜一口一口吃進嘴里,咽到肚子里。等人走得差不多了,他才起身,慢慢走出店,走回家。有時候,他會多待上一會兒,店員也不會趕他。
崔萬順熟門熟路,找了張桌子坐下來,點了四個菜,還要了一小瓶二兩的白酒。他沒有讓一讓孫甜甜,自己倒上酒就開始喝。這是春節(jié)過后崔萬順第一次沾酒。
孫甜甜一臉不自然地坐著,不知該干什么。
崔萬順就說:“吃啊,今天我請你?!?/p>
孫甜甜看看崔萬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拿起筷子夾了一點菜放在自己面前的碟子里,小口小口地吃著。
兩杯酒下肚后,崔萬順說話了:“從年紀上論,你應該喊我一聲‘叔’,今后喊‘叔’吧?!?/p>
孫甜甜的臉一陣紅,老實地點了點頭。
崔萬順接著說:“你是山西運城那邊來的吧?”
孫甜甜聞聽,猛地一抬頭,差點讓一口菜噎著。
崔萬順垂下眼瞼喝了一口酒說:“你雖然極力講普通話,但我聽得出你是運城的。我也是運城的?!?/p>
孫甜甜又是一愣。
“你干這個工作多長時間了?”崔萬順問道。
孫甜甜不敢再喊“崔哥”了,一不喊“崔哥”,她就不知如何開口說話了。憋了一會兒,干脆爽爽快快地說起了家鄉(xiāng)話。她告訴崔萬順,自己來到這個城市不到兩個月,干這個工作才一個多月,崔萬順是她的第一個客戶,也是唯一的客戶。
崔萬順就說:“你干的這個不是正經(jīng)工作。實話跟你說,你賣給我的儀器我一次都沒用過。我干了一輩子機電,拆開看了一下沒有一點技術含量,就是電熔絲加熱,成本連二十元都不到,說白了這就是個騙人的把戲。這樣的公司早晚會被查封,我勸你趕緊辭職走人,不然會受到牽連。”
孫甜甜張大嘴巴看著崔萬順,臉上寫滿疑問,最后磕磕巴巴地問:“那個不是高科技的先進儀器嗎?”
崔萬順看了她一眼,不再說話。
酒喝完后,崔萬順把裝著“樂樂舒”的紙袋子放到餐桌上,又從口袋里拿出一個信封放在孫甜甜面前,說:“這是三千塊錢,你拿去,把儀器還給公司抓緊辭職走吧?!闭f完,站起身來穿上外套就向外走,走到門口又回頭說:“辭了,工作電話也換了吧?!比缓笸崎_門,走了。
這頓飯后,崔萬順再也沒有收到孫甜甜的信息。崔萬順知道,孫甜甜辭職走了。
臨近春節(jié)時,崔萬順拉著小購物車到市場買菜,回來的路上碰到兩個民警和社區(qū)的工作人員。他們很客氣地把他請到了派出所,說是向他了解一些情況。
“大爺,您認識孫小改嗎?”
崔萬順一頭霧水?!皩O小改?不認識?!?/p>
“就是孫甜甜,這些騙子連自己的真名都不敢用?!鄙鐓^(qū)的工作人員說。
崔萬順看了一眼社區(qū)的工作人員,又看了一眼民警,低下頭沒有說話。
民警接著說:“孫甜甜是孫小改的化名,她是不是騙你買了她的儀器?只要把她的詐騙行為都說清楚了,您被騙的幾千塊錢是能要回來的?!?/p>
崔萬順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就冷靜地說:“我不認識孫小改,也沒有上當受騙?!?/p>
“崔大爺,公民都有義務協(xié)助辦案的,您老可要想清楚了。”
崔萬順坐在那里沒有吭聲,過了一會兒才對民警說:“我要小便。”
社區(qū)的工作人員小聲對警察說:“崔大爺有前列腺炎?!?/p>
崔萬順走出派出所,去了趟公廁,從公廁出來后徑直回了家。
過了幾天,社區(qū)的工作人員又來找了崔萬順一次。崔萬順還是那句話,自己沒有上當受騙。后來就沒人來問了,崔萬順的心放了下來。
第二年的中秋節(jié),崔萬順收到了一個大包裹,打開箱子一看,是老家的花饃和麻花??吹椒勰鄣摹疤易印?、咧嘴笑的“石榴”、躍起的“鯉魚”……四五十年前,年少的自己陪著母親蒸花饃的情景一下子閃進了腦中,崔萬順的眼睛濕潤了。正琢磨這些花饃的來歷時,手機響了。
“岑濕(崔叔),額濕松小蓋(我是孫小改)……”
濃濃的鄉(xiāng)音,讓崔萬順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對方以為他沒有聽明白,繼續(xù)解釋道:“……就是那個孫甜甜……‘樂樂舒’……我給你寄了點土特產(chǎn),收到了沒?”
崔萬順明白了這是孫甜甜給他寄來的土特產(chǎn)。
他用手抹了抹眼角,極力地用鄉(xiāng)音與孫甜甜交談起來。
孫甜甜告訴崔萬順,她那天離開快餐店后就辭了職,第二天回了山西老家,沒有出門打工,而是用崔萬順給她的三千元當本錢在鎮(zhèn)上開了家花饃坊?,F(xiàn)在孫甜甜還開了網(wǎng)店,線上線下同時賣,生意很紅火。最后,孫甜甜試探著問崔萬順是不是一個人生活,要是覺得孤單,就回老家去,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有個照應。
崔萬順在電話里哼哼哈哈地應著,沒有做任何解釋,末了說自己正有回去的打算。崔萬順沒有撒謊,上月二弟打電話來說,父母走后留給他的那兩口老窯洞規(guī)劃到了村子里的旅游項目中,需要他回來簽個合同;并說那兩口窯洞都統(tǒng)一整修了,他要想回來住住,也很方便了。接到弟弟的電話,他就有了回去的念頭,只是覺得自己在這里還有些牽掛,沒有下最后的決心。那自己牽掛的是什么呢?他說不清。
午后,深秋的斜陽照耀著臥室的玻璃窗,窗前,被霜打紅的爬山虎的葉子正隨風擺動。
崔萬順走到窗前,發(fā)現(xiàn)爬山虎已經(jīng)遮住了窗戶的一角,有只蝸牛正在窗框上爬行,在暗綠色的窗框上留下了一條亮晶晶的白色印跡。
崔萬順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兒子的問題:爸爸,蝸牛爬過去留下的是什么???
他當時的回答是,那是蝸牛的腳印。
“蝸牛的腳印。”崔萬順回味著自己當年的回答,竟是思緒良多。這些年來,這個窗框上不知留下過多少蝸牛的腳印。此刻,蝸牛留下的印記是清晰的,可用不了兩天,印跡就會在風吹日曬中消散。那用什么來證明這些蝸牛曾來過?人在這世上走一遭,與蝸牛又有什么區(qū)別?
想到這些問題,崔萬順生出了一種煩惱,這煩惱好似指向自己的“牽掛”或者說“放不下”。
牽掛什么呢?是兒子嗎?他在這個城市出生,在這個城市成長,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若走了對他來說沒有什么影響。況且當年自己來到這個城市,不也是獨自一人嗎?那放不下的就不是兒子。除了兒子,牽絆自己的就只有在這個城市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歲月了。
四十多年的歲月中,與大多數(shù)人一樣,日子過得平平淡淡、簡簡單單,陪自己一路走過來的妻子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子。在清湯寡水的日子里,那些庸常的時光中流淌著只有自己才能品出的滋味,而如今這些滋味隨著老伴的去世,也都消失了。那些熟悉的同事朋友,去世的去世,搬走的搬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熟悉的人越來越少。如果這樣下去,自己哪一天突然離開了,也不會有太多的人在意。他突然很懷念自己的老伴,回想她的一生,竟把這些庸常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就像那蝸牛一樣,從不在乎自己留沒留下什么,又何須去證明什么?想到這兒,崔萬順的心安靜了下來,感到一切都是庸人自擾。
他打開安放老伴骨灰房間的房門,擦拭了祭臺,給老伴上了一炷香說:“你不是一直想跟我回老家去嗎?我收拾一下咱就走,如果你不想去呢就給我托個夢。”
一連幾天,崔萬順睡得踏踏實實的,沒做任何夢,他知道這是老伴同意跟他回老家了。想到老家,想到那廣闊的土地和祖墳地里安葬的十幾代的族人,他覺得那才是自己和老伴最好的歸宿。
說走也很簡單,除了“老伴”沒有什么可帶的。崔萬順用毯子包了老伴的骨灰盒,穩(wěn)妥地放進行李箱,拆去黑窗簾,把房間恢復成兒子當年住著時的模樣。鎖了家門,把鑰匙交給兒子,他背著“老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