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工作忙碌之后,習(xí)慣翻開枕邊或者幾案上的一本書。書中仿佛儲存了大量的濃縮的歡悅因子,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騰,熏散了一身的疲倦,新的世界也隨之打開。
“呼童不應(yīng)自生火,待飯未來還讀書?!边@是陸放翁的詩句,描寫的是愛書嗜讀的情形。設(shè)想一下,畫面中,詩人呼喚書童沒有回應(yīng),只能自己生火做飯,等待飯熟的工夫還埋頭讀書,有滋有味。
?美國作家路易斯·肖爾斯(Louis Shores)特別寫文章號召大家“每天讀書一刻鐘”;日本文藝評論家龜井勝一郎則要人一天筑起一個小時的“孤島”看看書;美國教育家杜威有言,讀書是一種探險,如探索新大陸,如征服新土地;法國作家法朗士也說過,讀書是“靈魂的壯游”,尺幅之間可見山川名勝、幽谷奇花;薄伽丘甚至說,他在書堆中,享受到了世界上“任何君王都無法感受過的無與倫比的快樂”??梢娮x書這件事,古今中外有識一同。 自古而今,有多少讀書人就有多少讀書故事,寫出來,也是蠻有意思的。
孫敬、蘇秦“懸梁刺股”,匡衡 “鑿壁偷光”,車胤“囊螢夜讀”,孔子“韋編三絕”,董仲舒“垂帷閉戶”,李密“牛角掛書”,江泌“映月讀書”……這些故事里,雖有“黃金屋”“顏如玉”“千鐘粟”的世俗引誘,更多的是“開卷有益”的讀書樂趣,以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忘我境界。
唐代竇威因博覽群書而被人稱為書癡;陸游以甘當(dāng)書癡而自豪,他有詩云:“白頭尚作書癡在,剩乞朱黃與校讎?!?明代文人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詩集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名叫徐文長的同代無名作家時,由床上跳起,對著他的朋友呼叫起來,朋友拿過來讀了之后也叫了起來。于是兩人叫復(fù)讀,讀復(fù)叫,弄得仆人疑惑不解。讀到好書,簡直進(jìn)入了癡癲的狀態(tài)。
李清照與趙明誠為讀書人樹立了一個“讀樂”的范本。易安居士在《金石錄》后序中生動敘述過他們夫婦的讀書生活:“余性偶強(qiáng)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fù),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于是幾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毕硎苓@樣的精神愉悅,需要性情相投、聲息相通,更需要濃厚的讀書情趣和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 ? ?
沈括《夢溪筆談》載:“古人藏書,辟蠹用蕓。蕓,香草也。”古人在書中放置香草,不僅可以防蠹蟲咬蛀,還可以給書留下幽幽清香,“書香”一詞便由此而來。后來人們據(jù)此加以引申,形容讀書人有“書香氣”,而讀書人家則被稱為“書香門第”。
由這書香又想到宋人程頤有語:“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庇袝銡獾娜?,讀書時若能品出書的味道來,沉湎其中,陶然忘機(jī),怕是進(jìn)入讀書的真境界了。
古代有這種真境界的還比比皆是。在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眼里,“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彼未膶W(xué)家黃庭堅(jiān)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睅兹詹蛔x書,感覺自己簡直丑得無法見人了。清代詩人蕭掄謂認(rèn)為,“人心如良苗,得養(yǎng)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yǎng)?!?身體養(yǎng)生靠五谷,靈魂滋養(yǎng)就得靠好書。晉代陶淵明對待讀書一如他的樂觀主義品格,充滿了樂趣:“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迸c友人在一起暢談往事,一起欣賞奇文,共同分析疑難的文義,暢游學(xué)海,不亦樂乎。明代于謙有一首詩《觀書》:“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庇脭M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苦樂與共,形象地盛贊讀書之妙,樂在其中。朱子說書籍對他來說,已經(jīng)“不可一日無此君”了,而且閱讀之后“胸次放開,磊落明快”,好不痛快。
讀書素來被視為一種雅事。翻閱一本好書,猶如走進(jìn)一幢新房,打開一扇未知的窗戶,展現(xiàn)在面前的是藍(lán)天白云、青山綠水,讓讀書人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沖動,吸吮著新鮮的空氣,張開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馳騁翱翔。臻于此境,品讀能沒有甜滋滋的意味嗎?
可是古人讀書也有煩惱,三國時期的董遇就曾哀嘆沒時間讀書,只能利用“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到了宋代,歐陽修要當(dāng)官,還要寫文章,忙得不得了,“三余”無望,只好致力于“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也”。由此可見,讀書這件事,都是越往后面越?jīng)]時間的。所以清代文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說:“有工夫讀書,謂之福?!?/p>
人走出校門后,為謀生終日忙碌,那時你才意識到,有時間、有精力、有心境,自由自在地讀書,確實(shí)是很幸福的事。學(xué)生可能感覺不到這一點(diǎn),還埋怨老師布置那么多“必讀書”,實(shí)在“不人道”。確實(shí),有時讀書也很艱難,但讀書苦樂相生,既有挑戰(zhàn)性,又充滿趣味和實(shí)效。古往今來,好書總是人們最好的朋友,它絕不會在患難時背棄你,它對你永遠(yuǎn)是那樣親切:年輕的時候,它教導(dǎo)你,使你從中得到樂趣;年紀(jì)大了,它又時時安慰你,鼓舞你。
前不久看到網(wǎng)友說的一句話:“不翻書,生活就會給你翻臉?!鳖H有感觸。是的,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不讀書,就少了深度學(xué)習(xí)的機(jī)會,就會少了對生活的思考,少了生活的智慧與藝術(shù),生活就會對我們“翻臉”。
?作家馮驥才寫過一篇《摸書》的散文,講述了一位名叫莫拉的老婦人嗜書如命的故事。莫拉對作家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書里?!庇终f:“我收藏了4000多本書,每天晚上必須用眼掃一遍,才肯關(guān)燈睡覺?!彼3G椴蛔越孛?,“摸一摸就很美、很滿足了?!彼讶ナ赖恼煞蚴莻€“書蟲”,終日待在書房里,除了讀書之外,便是把那些書搬來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莫拉藏書及摸書的嗜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丈夫的影響。她幸福地回憶,“他像醉漢泡在酒缸里,那才叫真醉了呢!”
歐陽修曾由衷地發(fā)出感慨,“至哉天下樂,終日在幾案?!币驎鴺罚驎?,這是怎樣的歡愉呢?
飆搏萬里:歷史學(xué)博士,出版作品《中國高古石獅鑒賞》《遇見·古雅》等。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