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碑斶@雄渾的詩句在耳畔響起,歷史的煙云便如一幅壯闊的畫卷徐徐展開。巴山蜀水,這片充滿傳奇與詩意的土地,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璀璨明珠。
踏上楊升庵故居的土地,淅瀝春雨仿佛是歷史的使者,從歲月深處飄來,訴說著過往的故事。被謫云南的楊慎往返川滇,翻山越嶺橫渡江河。關索山的“猿梯鳥道凌青霞”,金沙江的“江聲月色那堪說,腸斷金沙萬里樓”,不僅是他艱難行程的寫照,更折射出他內心愁腸寸斷的悲涼。這不禁讓我們想起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云水之間流淌的不僅是自然之景,更是一條承載著無數文人墨客情感與思想的歷史長河。
綿延500多公里的大巴山,林立的山石宛如一道厚實的屏障,掩藏了硝煙彌漫的歲月,卻壘砌起巴人剽勇善戰(zhàn)的精神。廣元神龍山的巴人石頭城、宣漢羅家壩的巴人文化遺址,這些古老的遺跡圖騰著古巴國豐厚的文化底蘊。閬中古城,群山環(huán)繞,嘉陵江流淌,它不僅是春節(jié)文化的發(fā)源地,更是古巴國的都城。站在翠屏山俯瞰嘉陵江,江面的水霧好似古巴國神秘的圖案和符號,深刻在歷史的筋骨里,等待著后人去解讀。
走進古蜀國的大地,蠶叢、柏灌、魚鳧、望帝、開明五個部落遺失的陶片在蜀水不斷沖刷下,好像沖散了古蜀國王朝最后的嘆息,卻沖不盡三星堆的青銅文化。郫都望叢祠的杜鵑啼叫,驚醒了金沙的太陽神鳥,展翅欲飛的神鳥,穿透歲月的迷霧,訴說著古蜀國的輝煌與神秘。
古巴國、古蜀國、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是古巴蜀文明的見證,它們不僅承載著先人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更反映了中華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除了古老的巴、蜀文明遺址,四川還孕育了眾多文化巨匠,他們用如椽巨筆書寫著時代的篇章,猶如閃耀的星辰,鑲嵌在巴蜀文化的蒼穹,照亮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前行的道路。在眉山的三蘇祠,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吟詠回蕩在園林之間。射洪的子昂讀書臺下,靜如處子的涪江仿佛在悲吟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那是對宇宙無窮、人生有限的深刻感悟。琴臺路的燈影下,司馬相如揮鞭揚馬,一曲《鳳求凰》激動了多少有情人,展現了他的才情與浪漫。詩仙李白的《蜀道難》寫盡了蜀道的艱險,讓人望而卻步,也讓我們領略到他豪放飄逸的詩風。詩圣杜甫在成都的草堂里振臂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的憂國憂民情懷至今讓人動容。薛濤井沉淀了唐朝的情詩,箋紙如歲月的落葉,飄進了李調元的水墨畫中?;ㄈ锓蛉说娘L情倒影在岷江,成為工筆畫鼻祖黃荃筆下的山水畫。一冊《寫生珍禽圖》也畫不盡巴山蜀水的飛鳥……飛鳥掠過歷史的天空,挑起厚重的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的傳承,體現在蘊含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觀念的傳承中。這些文學巨匠們所展現出的愛國情懷、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等,是巴蜀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巴山蜀水的文化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增強歷史自覺,深刻認識到這些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意義。每一處古跡、每一首詩詞、每一種傳統(tǒng)技藝,都是歷史的饋贈,是民族身份的標識。我們要堅信自己的文化,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撐。
尋跡巴山蜀水,我們看到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燦爛輝煌。我們當以歷史為鑒,以文化為魂,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延續(xù)歷史文明,讓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