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批細評
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孟子》
一個博學者的思考,不如三個普通人的商討。
——藏族諺語
以上語句引發(fā)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你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認識。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評
以思考獨立于地,用商討共觸藍天
何欣雨
“學而不思則罔”,孔子此言點出了思考的重要性,而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則揭示了集體商討的意義。這兩句話于當今時代仍然適用。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懂得在獨立思考問題的同時,也應學會與他人商討,即在集體中發(fā)揮自我思考的優(yōu)勢,彌補短板,成就更好的自我。(開篇引用名言、俗語強調了思考與集體商討的重要性,指出青年在獨立思考問題的同時,也應學會與他人商討,以成就更好的自我。)
自我思考是青年成長的基石。著名學者許倬云曾提出“求知的經驗,其實可以比求得的知識更有意義”,就強調了求知過程中思考的重要性。思考是一個健全的人不可或缺的能力,懂得思考的人才能有所進步。孟子提出“心之官則思”,強調了思考是人的職能;蘇格拉底則說“未經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認為思考是人生的意義。這些話語都告訴我們,思考不可或缺,是成長的基石。牛頓正是因為對蘋果落地的日?,F(xiàn)象進行深入思考,才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自我思考對于個人成長乃至科學發(fā)現(xiàn)都有著重要意義。(引用許倬云等人的言論,進一步闡述思考的意義,指出思考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集體商討是青年成長的助推器。如果用木桶理論來解釋,商討比較貼近“反木桶效應”:木桶最長的木板決定了它的特色和優(yōu)勢,而商討就是一個集眾人所長的重要方式,能為個人提供發(fā)揮特長的平臺。商討強調個體在集體中的重要性,正所謂“沖出迷霧走向光明,最強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濟”。歷史上,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的繁榮,新文化運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商討不僅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創(chuàng)造力的迸發(fā),是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重要動力。(將商討與“反木桶效應”相聯(lián)系,指出商討對于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作用。然后進一步說明商討對于社會發(fā)展的積極意義。)
自我思考與商討從來不是對立的雙方,相反,二者相輔相成。自我思考為與他人商討打下了思想的基礎,而與他人商討則推動了自我思考進入更深、更廣的層次。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思想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而商討則是一種社交需求,最終二者都服務于最高層次的超自我實現(xiàn)應用。(闡述自我思考與商討相輔相成的關系,并引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進行了闡釋。)
新時代青年,正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有太多的聲音在耳邊縈繞。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困于數(shù)據(jù)的叢林,獨立思考的能力難免會弱化。面對信息繭房,我們不得不向自己發(fā)問:如何在一個技術給我們做減法的時代,為自己的思想做加法,保持自我的思考與集體的商討齊頭并進,提升自我?(反思當下信息爆炸時代,人們正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的問題,呼吁青年要為自己的思想做加法。)
吾輩應以思考提升自我,以商討完善人格,以青春逐夢星河!(總結全文,強調青年應“以思考提升自我,以商討完善人格”,展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江蘇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實驗學?!?/p>
技法提純
這篇作文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值得借鑒:
1.深刻的主題與清晰的邏輯
作文對“自我思考”與“集體商討”進行二元思辨,以名言引入,結合現(xiàn)代社會的實際情況,深刻闡述了自我思考的重要性以及集體商討的價值。作文邏輯清晰,從自我思考到集體商討,再到二者相輔相成的關系,層層遞進,使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觀點。
2.豐富的論據(jù)與生動的比喻
作者在闡述觀點時,引用了多位名人的言論(如許倬云、孟子、蘇格拉底等)和歷史事件(如百家爭鳴、新文化運動等),以及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如信息繭房),增強了說服力,豐富了內容。同時,作者還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如思考如基石、木桶理論等),增強了趣味性和可讀性。
3.強烈的時代感
作文結尾對當下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在信息爆炸時代,人們正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的現(xiàn)狀,呼吁青年要保持獨立思考與集體商討。這種強烈的時代感,不僅體現(xiàn)了作者對社會的敏銳洞察,也激發(fā)了讀者的共鳴和思考。
課后練兵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心理學家曾提出了“社會時鐘”這個概念,指的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似乎被一個時鐘限制著,在規(guī)定的時間做著規(guī)定的事情。而當下也有很多人不安于“時鐘”的確定性,追求“人生曠野”的自由。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感悟?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這是一道二元關系型材料作文,命題圍繞“社會時鐘”“人生曠野”展開,意在引導我們思考如何在既定規(guī)則與個人追求間尋找平衡。
“社會時鐘”,可以理解為在規(guī)定的時間做規(guī)定的事情,按部就班,生活穩(wěn)定。這是一種程序化的生活,符合社會期待和大眾選擇。“‘人生曠野’的自由”可以理解為打破常規(guī),追尋內心的熱愛,實現(xiàn)自我價值。具體行文中,可以在厘清核心概念之后,比較“社會時鐘”與“人生曠野”的積極性和局限性。比如,“社會時鐘”的積極性在于其確定性,但可能束縛個人自由,或產生同質化的乏味與競爭的焦慮;“人生曠野”的積極性則是張揚個性與自由,豐盈人生,但卻有不確定的風險。
同學們在立意時要綜合權衡,可提出應平衡“社會時鐘”與“人生曠野”的觀點。寫作時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進行論證,形成對照式的論述邏輯;也可以從表里、因果等角度對論點進行分析,形成層進式論述邏輯。
【胡成利/供稿】
(同學們,歡迎將你的作文投寄給我們。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號郵政信箱;電子郵箱:gzb1zwzk@163.com。我們將擇優(yōu)刊登,快來投稿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