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將大單元教學作為培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路徑,優(yōu)化大單元教學設計,推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針對外研版初中英語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設計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活動目標制訂和內容設計兩個維度展開研究?;凇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單元語言知識特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構建目標導向、內容整合、活動遞進的實踐活動設計框架。教師通過對典型單元案例分析,探索形成主題引領、情境創(chuàng)設、任務實踐的活動內容體系,為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供實踐路徑。
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如何通過有效的課內實踐活動提升教學效果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以單元主題為統(tǒng)領,為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提供了優(yōu)質資源。然而在實踐中,活動設計往往存在目標模糊、內容碎片化、實踐性不足等問題。因此,教師深入研究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目標設計和內容建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基本認識
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以主題為統(tǒng)領構建內容體系,采用單元主題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教材單元主題設置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特點,從語言學習技巧到跨文化交際等主題,體現了系統(tǒng)科學的認知遞進。每個單元圍繞核心主題設置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并整合Module task,將語言知識學習與真實交際情境緊密結合。如第一單元“How to learn English”通過“Making your English study plan”任務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語言知識和學習策略。這種活動設計對落實“雙減”政策、提升課堂效率具有重要價值,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言實踐中內化知識。教材編排體現了螺旋式上升的特點,為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提供了豐富素材。實踐活動設計應遵循目標導向、內容整合、任務遞進的原則,立足課程標準明確具體目標,整合單元語言知識和技能訓練,設計難度適中且具有實踐性的任務。
二、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目標體系設計
外研版初中英語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目標體系建構需立足新課標要求,系統(tǒng)整合單元知識、技能目標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通過多維度目標設定,構建知識、能力、素養(yǎng)一體化的發(fā)展路徑,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目標體系,為單元主題實踐活動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基于新課標的活動目標定位
新課標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著重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顒幽繕硕ㄎ恍杈o扣課標理念,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意識四個維度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語言知識維度突出單元主題所涉及的詞匯、語法、語用等知識掌握;語言技能維度關注聽、說、讀、寫技能的整合運用;學習策略維度強調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的形成;跨文化意識維度注重文化理解和文化認同的培養(yǎng)。目標設置既要體現單元主題特色,又要兼顧語言能力等級要求,確保目標定位準確、合理。在具體實施中,活動目標需體現可操作性和可測評性,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和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目標難度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語言發(fā)展水平,實現螺旋式上升和循序漸進,做到既有挑戰(zhàn)性又不失可達性。
(二)依托主題的知識、技能目標
單元主題是實踐活動目標設計的重要依據,知識、技能目標應圍繞主題內容系統(tǒng)展開。就語言知識目標而言,需整合詞匯知識、語法規(guī)則、語言功能等要素,明確重點詞組、句型結構和交際功能的掌握要求。在技能目標方面,圍繞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設計分層訓練目標,注重各項技能的綜合運用與互促發(fā)展。同時,教師要防止知識與技能的割裂,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和任務設計,促進語言知識的內化和技能的實踐應用。目標設計應突出主題特色,根據不同主題內容選擇重點訓練的語言項目和交際功能,如描述類主題側重表達技能,議論類主題強調思辨能力。教師通過目標的層級設計和有序安排,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逐步掌握單元知識要點,提高語言應用水平,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和技能體系。
(三)融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目標
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目標設計應有機融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的全面發(fā)展。語言能力發(fā)展目標關注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英語完成交際任務的綜合能力,包括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語言應用等方面;思維品質培養(yǎng)目標注重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形成,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比較、評價和創(chuàng)造;學習能力提升目標強調自主學習策略的掌握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文化意識培養(yǎng)目標著眼于跨文化理解和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包容。這些目標要素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共同構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整體框架。在實踐活動設計中,教師應將這些目標有機整合,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和豐富的實踐任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三、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內容要素設計
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內容要素設計需要圍繞教材單元主題,科學構建情境創(chuàng)設、任務實踐和評價體系三個核心要素。在目標導向下,教師通過系統(tǒng)化設計,將語言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和實踐應用有機結合,形成有層次、有深度的活動內容體系。
(一)主題情境設計
主題情境設計是單元實踐活動的基礎環(huán)節(jié),需緊密結合單元內容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進行整體規(guī)劃。以外研版初中英語How to learn English單元為例,情境創(chuàng)設應立足學生英語學習實際需求,體現真實性和生活化特征。教師可通過設置classroom English lear-ning,self-study strategies,learn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等真實場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體驗語言應用。具體可創(chuàng)設與外教交流、課堂英語對話、學習困惑解決等情境,引導學生運用“That’s a good idea.”“What else?”等功能性表達完成交際任務。情境設計要體現層次性和遞進性,由簡單的課堂用語交流,到復雜的學習策略探討,再到綜合性的問題解決,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需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語言水平,設置適當的語言輸入和學習支架。如通過圖片、音頻等多媒體資源豐富情境內涵,利用思維導圖等工具幫助學生理清情境要素,為后續(xù)任務實踐奠定基礎。同時,情境設計還應注重文化因素的融入,在英語學習情境中滲透中外文化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二)語言實踐任務設計
語言實踐任務是活動內容的核心要素,教師應圍繞單元主題設計系列任務活動,實現知識內化和能力提升?;凇癕aking your English study plan”這一單元任務,教師可設計包括listening and vocabulary,reading com-prehension,speaking practice等多層次任務。在聽力詞匯訓練中,教師可設計聽辨練習,讓學生掌握dictionary,grammar,look up等學習策略相關詞匯,通過情境對話理解詞匯用法。閱讀理解任務強調信息獲取和問題解決,引導學生從課文對話中提取有效的學習建議,如write down our mistakes,spell and pronounce new words aloud等方法??谡Z實踐任務突出交際功能,設計pair work讓學生就英語學習問題進行討論,運用should,why not等情態(tài)動詞表達建議。寫作任務則要求學生整合單元所學,制訂可行的英語學習計劃。每項任務都應明確語言目標和交際功能,并設置清晰的完成要求和評價標準。任務設計要體現遞進性和關聯性,實現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層次推進。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項目學習等多樣化形式,促進學生互助互學,提高教學效率。
(三)活動評價標準設計
評價內容應全面涵蓋語言知識掌握、技能運用和任務完成三個維度。在語言知識掌握評價方面,重點考查詞匯運用準確度、語法規(guī)范性和語言得體性,如通過任務表現評估學生對單元核心詞匯和句型的掌握程度。技能運用評價關注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實際表現,制訂具體的能力表現描述。如聽力理解評價包括關鍵信息識別、主旨大意理解等要素;口語表達評價包括發(fā)音準確度、表達流暢度和交際效果等指標。任務完成評價則注重學習計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創(chuàng)新性,評估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評價方式應多元化,要將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有機結合。如設計評價量表引導學生對同學的學習計劃進行互評,明確評價維度和評分標準;教師根據統(tǒng)一的評價指標給出診斷性反饋。同時,評價標準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區(qū)分度,制訂清晰的等級描述和詳細的評分標準。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及時反饋和改進指導,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優(yōu)化學習策略。
四、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方法創(chuàng)新
單元主題實踐活動方法創(chuàng)新需立足教學實際,通過系統(tǒng)化的方法規(guī)劃、多樣化的活動設計和整合性的資源利用,構建高效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
(一)教學方法的整體規(guī)劃
教學方法規(guī)劃應以單元主題為導向,系統(tǒng)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實踐路徑。在外研版初中英語How to learn English 的教學中,教師運用項目學習法設計“Making your English study plan”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信息收集、方案設計、成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制訂學習計劃。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體現在聽力詞匯訓練中,教師通過設置correct the spelling和match the words with meanings等具體任務,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語言知識。教師可將情境教學法貫穿整個單元,利用課堂對話、與外教交流等真實場景開展語言實踐。同伴互助學習方法在口語練習中得到充分應用,學生通過小組學習交流學習經驗、提供建議。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語言水平,確保方法的適切性和實效性,還要注重方法的整合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二)活動形式的多樣設計
活動形式設計需圍繞單元主題和教學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和實踐機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角色扮演、任務展示等互動性活動。如在“speaking practice”環(huán)節(jié),學生分組扮演課文中的不同角色,就英語學習問題進行對話交流。單元主題實踐活動還可采用項目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分組完成英語學習調查、收集,整理同學們的學習困惑和解決方案。課外實踐活動設計包括英語學習日志記錄、學習經驗分享會等形式,以擴展課堂學習空間?;顒有问降脑O計要體現層次性和趣味性,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如設計基礎性的word spelling practice,或設計挑戰(zhàn)性的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presentation?;顒訉嵤┻^程中要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度。
(三)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
教材資源的開發(fā)包括課文對話情境的再創(chuàng)設、練習任務的深化設計等。如利用教材中的“Questions and answers”板塊,設計問答互動、建議分享等活動。多媒體資源的運用包括英語學習App演示、在線詞典使用指導等,幫助學生掌握現代化學習工具。真實語言材料如英語新聞、歌曲、影片片段等的引入,能夠豐富語言輸入,提供地道的語言示范。學科融合資源的開發(fā)如將語文學習方法、數學思維方式等遷移到英語學習中,能夠促進學科間的知識整合。教師自主開發(fā)的資源如活動任務單、評價量表等,為實踐活動的組織實施提供支持。
五、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實施成效
外研版初中英語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系統(tǒng)化實施,在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教師通過持續(xù)性的活動開展和深入的教學實踐,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教學經驗,為深化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參考。
(一)提升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實施有效提高了學生英語綜合應用水平。在詞匯、語法運用方面,學生能夠準確運用單元核心詞匯和語言功能,如正確使用should,why not等情態(tài)動詞表達建議,掌握dictionary,gram-mar等學習策略相關詞匯。聽、說、讀、寫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學生能夠理解英語學習建議,能主動參與課堂對話交流,能撰寫簡單的學習計劃。語言實踐能力明顯增強: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交際表現更加自然得體,能夠就學習問題與同伴進行有效溝通。學習策略運用更加靈活:學生掌握了多種英語學習方法,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缥幕庾R得到提升:學生能夠理解中西方學習方式的差異,增強了文化自信。問題解決能力顯著提高: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學習困難。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增強: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
(二)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
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開發(fā)和實施促進了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全面提升。課程開發(fā)能力得到加強:教師能夠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整合單元主題資源,設計科學合理的實踐活動。教學設計水平顯著提高: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顒咏M織能力明顯改善:教師掌握了項目學習、任務型教學等先進教學方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評價能力不斷完善:教師形成了科學的過程性評價體系,能夠及時診斷學生學習問題并給予指導。教研能力得到提升: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教學反思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增強:教師能夠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推進深化了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更加優(yōu)化,形成了“目標引領—情境創(chuàng)設—任務實踐—評價反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更加多元,突破了傳統(tǒng)的講練結合模式,增加了探究性和實踐性活動。師生關系更加和諧,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引導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顯著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共同體。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整合了多種學習資源,拓展了課堂教學空間。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建立了多元化的評價機制。課堂效率顯著提高,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實現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之,外研版初中英語單元主題實踐活動的目標與內容設計應立足教材特點,緊扣課程要求。教師通過構建科學的目標體系和活動內容框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模式。教師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活動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既要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升,也要推動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這對深化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落實“雙減”政策要求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單位:渭南初級中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