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作為初中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在這樣一個過渡階段,很多學生英語學習意識不強,英語基礎差,對英語學習缺乏自信,對英語學科不感興趣。而一堂生動的英語聽說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為后續(xù)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本文以“I’d like some noodles.”這一具體單元為依托,通過一節(jié)七年級英語聽說課的實錄與分析,深入探討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旨在為英語教師提供有益的教學借鑒,優(yōu)化英語聽說教學質(zhì)量。
一、課堂實錄
(一)課程基本信息
授課教師:潘吉湘
授課班級:七年級18班
授課內(nèi)容: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10“I’d like some noodles.”聽說部分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聽懂與食物、飲料相關的詞匯和簡單對話,掌握重點句型“I’d like...”“What kind of... would you like?”及其回答方式,準確獲取關鍵信息,如食物種類、數(shù)量、規(guī)格等。
2.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進行點餐、詢問他人喜好等口語交流,做到表達清晰、流利、準確,并注意語音語調(diào)的自然流暢。
3.培養(yǎng)學生在英語聽說情境中的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讓學生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句型“I’d like...”的結構和用法,以及相關食物單詞的記憶和發(fā)音。
教學難點:在實際情境中靈活、準確地運用“I’d like...”句型表達自己的飲食意愿,并能結合不同的食物單詞進行多樣化的表達。
(四)教學過程
1.導入(5 分鐘)
教師播放一段美食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如面條、漢堡、披薩、水果沙拉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食欲,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話題——食物。中國的餃子、面條、烤鴨,意大利的披薩、意大利面,美國的漢堡、薯條等,精美畫面伴隨著輕松愉悅的音樂,瞬間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Boys and girls, what delicious food did you see in the video?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英語回答,如“I like apples.”“I like ice-cream.”等,復習已學的食物單詞,同時為引出新句型做鋪墊。
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課堂氣氛熱烈。有的學生說:“I saw pizza. I like it very much.”有的學生說:“I like dumplings. They look so yummy.”由此順利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食物與點餐,即“I’d like some noo-dles.”
教師呈現(xiàn)句型“I’d like...”,并在黑板上寫下完整的句子結構“I’d like + 名詞(復數(shù)形式或不可數(shù)名詞)”,向學生解釋“I’d”是“I would”的縮寫形式,“would like”意為“想要”,后面接名詞表示想要的東西。
2.詞匯教學(8 分鐘)
教師利用 PPT 展示本節(jié)課的食物和飲料詞匯,如noodles,beef,mutton,chicken,cabbage,potato, tomato,
juice,tea,coffee等,并配以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這些單詞。
教師帶領學生對單詞進行自然拼讀,先示范正確的發(fā)音,然后讓學生利用自然拼讀法讀單詞,每個單詞讀兩遍,同時強調(diào)單詞的重音和音節(jié)劃分,幫助學生掌握準確的發(fā)音。
讀完后,教師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詞匯鞏固練習。如單詞搶答游戲:教師快速展示單詞卡片,讓學生迅速說出單詞的英文和中文;單詞拼寫競賽:教師說出單詞的中文意思,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拼寫英文單詞,然后同桌之間互相檢查,小組之間相互檢查,還可以跨組檢查。通過這些游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掌握新詞匯。
3.聽力訓練(12 分鐘)
教師介紹聽力任務:“Now,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waiter and a customer in a restaurant. Listen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the screen.”隨后在 PPT 上展示以下聽力問題:
What would the customer like to eat?
What kind of noodles does he want?
Does he want something to drink?
接著播放一段時長約 3 分鐘的對話錄音,內(nèi)容如下:
Waiter:Good afternoon. Welcome to our restaur-ant. What can I do for you?
Customer:I’d like some noodles,please.
Waiter: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We have beef noodles,chicken noodles,and tomato noodles.
Customer:I’d like beef noodles.
Waiter:OK. What size would you like? We have large,medium and small bowls.
Customer:A medium bowl,please.
Waiter: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Customer:Yes,a glass of juice,please.
Waiter:OK. Please wait a moment.
播放第一遍聽力時,學生安靜傾聽,整體了解對話內(nèi)容。播放第二遍聽力時,學生邊聽邊記錄關鍵信息,回答 PPT 上展現(xiàn)的問題。聽力結束后,教師讓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并將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讓全班進行點評和糾正。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如名詞的單復數(shù)形式、句型的正確運用等,教師讓學生先總結歸納本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和語法點,然后進行詳細講解,確保學生理解聽力材料的重點內(nèi)容和關鍵細節(jié)。
4.口語練習(15 分鐘)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聽力材料中的重點句型,如“I’d like...”“What kind of... would you like?”“What size would you like?”及其回答方式,然后通過PPT 展示一些不同食物和飲料的圖片,以及相應的句型示例,如“I’d like a hamburger. What kind of salad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small cup of coffee.”以小組討論進行對話練習,引導學生模仿聽力中的情境。同時創(chuàng)設餐廳點餐的情境,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一個簡易的“餐廳”,擺放幾張桌椅和一份菜單(菜單上列出各種食物和飲料的英文名稱及價格),邀請若干組學生到“餐廳”進行角色扮演,一名學生扮演服務員(Waiter/Waitress),其他學生扮演顧客(Customer)。
顧客進門后,服務員熱情迎接并詢問:“Welcome! What would you like?”顧客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回答:“I’d like...”然后服務員記錄顧客的點餐內(nèi)容,并詢問:“Anything else?”顧客回答后,服務員重復點餐內(nèi)容進行確認,如:“So,you’d like... Is that all?”顧客回答“Yes”后,服務員說:“OK. Please wait a moment.”
通過這樣的情境模擬,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所學的句型和詞匯進行交流,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巡視各小組,傾聽學生的對話,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和語法錯誤,并鼓勵學生大膽開口,運用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使對話更加生動自然。同時,教師可給學生發(fā)放對話卡片,引導他們利用卡片內(nèi)容進行基本的會話交流,并逐漸過渡到能說更長的英語句型??ㄆ系膬?nèi)容如下:
A: What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 some noodles. What about you?
A: I’d like a hamburger and some fries.
教師鼓勵學生模仿卡片上的句型和表達方式,替換不同的食物單詞,進行多樣化的對話練習,并在教室里巡視,觀察學生的對話情況。
練習結束后,教師請幾組學生上臺展示他們的對話,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評價。評價內(nèi)容包括語音語調(diào)、詞匯運用、句型正確性、表達流暢度以及表情動作等方面,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并提出改進建議,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5.文化拓展(3 分鐘)
教師利用 PPT 展示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如中國人喜歡用筷子吃飯,而西方人則習慣使用刀叉;中國的飲食文化注重菜品的色香味俱全和營養(yǎng)搭配,西方飲食文化則更強調(diào)食物的原汁原味和簡潔方便等。同時,播放短視頻,介紹一些西方國家用餐的基本禮儀,如如何正確使用餐具、如何點餐、如何與服務員交流等,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6.總結與作業(yè)布置(2 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句型和語法進行總結回顧,強調(diào)在實際運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如可數(shù)名詞與不可數(shù)名詞的區(qū)別、不同句型的結構和用法等。
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編寫一段自己與家人或朋友在餐廳點餐的對話,要求對話內(nèi)容不少于 8句,并且使用至少 5 個本節(jié)課所學的詞匯和句型。同時,鼓勵學生回家后與家人用英語進行點餐對話練習,將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外生活中。
二、課堂分析
(一)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通過課堂觀察和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可以看出,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在詞匯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準確認讀和拼寫重點的食物和飲料詞匯。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活動,大部分學生對詞匯的掌握較為扎實。在聽力訓練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聽懂與點餐相關的簡單對話,準確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掌握了獲取關鍵信息的技巧和方法,聽力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在口語練習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進行點餐對話練習,表達較為流暢自然,語音語調(diào)也有了一定的進步,能夠在模擬的情境中進行有效的英語交流,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此外,通過文化拓展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強了跨文化意識,拓寬了文化視野,有助于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教學方法與策略
1.情境教學法
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美食視頻,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美食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快速融入英語學習的氛圍中。在口語練習環(huán)節(jié),通過模擬餐廳點餐的情境,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2.游戲教學法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采用單詞搶答和單詞拼寫競賽等游戲形式,增強了詞匯學習的趣味性和競爭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速掌握新詞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視聽結合法
在聽力訓練環(huán)節(jié),教師充分利用音頻和 PPT 展示問題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聽和看的雙重感官刺激,更好地理解聽力內(nèi)容,獲取關鍵信息。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展示圖片、視頻等多種視覺材料,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食物詞匯、理解點餐情境和文化差異,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
4.小組合作學習法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對話練習和角色扮演,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口語交流能力,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共同進步。
(三)學生參與度
從課堂實錄可以看出,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進行練習,學生的參與度較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和各種活動,如詞匯游戲、對話練習、小組展示等。尤其是在口語練習環(huán)節(jié),學生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情,在小組對話練習中積極進行角色互換,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開口表達,小組之間互動頻繁,課堂氣氛活躍。在小組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自信滿滿地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對話成果,其他學生也認真傾聽并積極評價,形成了良好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局面,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四)教學效果評估
整體而言,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在英語聽說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不僅掌握了與食物和點餐相關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還能夠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聽說交流,提高了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通過文化拓展環(huán)節(jié),學生增強了跨文化意識,拓寬了國際視野,為今后的英語學習和跨文化交際奠定了基礎。此外,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提高了學習效果和學習質(zhì)量。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對這節(jié)七年級英語聽說課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和策略,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了生動、活潑、高效的課堂氛圍,基本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詞匯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通過多樣化的練習活動幫助學生掌握重點詞匯;聽力訓練和口語練習緊密結合,以聽促說,以說帶聽,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文化拓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還增強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的人文性和綜合性。
(二)建議
1.進一步加強聽力訓練的深度和廣度
在今后的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聽力材料的難度和長度,如選擇一些語速稍快、內(nèi)容更豐富的對話或短文,培養(yǎng)學生應對不同難度聽力材料的能力。同時,可以增加聽力訓練的題型,如填空、判斷、選擇等,讓學生熟悉各種聽力題型的解題技巧,提高聽力理解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2.優(yōu)化口語練習的情境創(chuàng)設
雖然本節(jié)課通過模擬餐廳點餐的情境進行口語練習,但情境的真實性和豐富性還可以進一步加強。教師可以收集更多真實的餐廳點餐視頻或音頻素材,讓學生在更加真實、自然的情境中感受英語的實際運用,或者創(chuàng)設更多不同場景的口語練習情境,如超市購物、旅游問路、酒店入住等,拓寬學生的口語交流話題范圍,提高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3.關注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
七年級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如在口語練習中,為他們提供一些簡單的句型和詞匯提示,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表達;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在對話中加入更多的修飾詞和復雜句型,進行更深入、更靈活的交流,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提高英語學習的整體水平。
總之,教師應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體差異,努力打造更加生動、高效、優(yōu)質(zhì)的英語聽說課堂,為學生的英語學習之路開啟良好的開端,助力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榕江縣第四初級中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