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在革命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黨中央毅然作出了戰(zhàn)略轉移的偉大決策……”雨水時節(jié),青藏高原上仍霜風凄緊。西藏軍區(qū)某旅官兵走進該旅黨史文化廣場等紅色場館,在文化潤澤中聆聽紅色故事,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
依托紅色場館精心策劃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官兵感悟力量、傳承使命、當好傳人,是該旅著力發(fā)揮紅色工程強軍育人功能的生動縮影。每逢主題黨日、新兵入伍、入黨宣誓等節(jié)點,各級黨組織總會在紅色場館組織一堂意義深遠的思想教育課。
遠遠望去,位于黨史文化廣場中央的黨員宣誓墻造型如同一面鮮艷的紅旗,迎風飄揚。跟隨著該旅紅色講解員、二級上士王嘉泰的腳步,廣大官兵徐徐前進,仿佛一步步踏入往昔的崢嶸歲月。
“百余年風雨兼程,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找到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每當講到這里,王嘉泰心中總會涌起洶涌澎湃的使命感和榮譽感。黨史文化廣場等紅色場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該旅機關在各營官兵中遴選講解員,組建紅色場館解說員隊伍,王嘉泰所屬部隊指導員便推薦了他。自那之后,王嘉泰便經(jīng)常在該旅紅色場館為官兵講述革命故事及其背后的精神內(nèi)涵,這使他愈發(fā)深刻地感悟到自身使命與責任的重大。
“部隊訓練任務繁重,需要官兵從紅色工程中汲取文化養(yǎng)分,將其轉化為‘精神食糧’?!痹撀妙I導介紹,為激勵官兵在追尋紅色足跡中矢志奮斗,他們著力將紅色場館打造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陣地,秉持著“沉浸式體驗、深入式挖掘”的設計思路,一方面,科學規(guī)劃布局,配備先進的展示設備,提升官兵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另一方面,深入發(fā)掘“兩路”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不斷加強內(nèi)容建設,充分發(fā)揮紅色場館在以史育人、以文化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導廣大官兵不斷堅定扎根基層、戍邊雪域的信心與決心。
“這是1987年駐地抗洪指揮部贈與我旅的‘抗洪搶險、為民立功’錦旗……”穿過黨史文化廣場,官兵步入該旅史料陳列室。一件件見證歷史的文物、一面面承載榮譽的錦旗,無不宣告著“高原利箭”的光輝歲月與卓越成就,激勵廣大官兵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續(xù)寫奮斗華章。
該旅領導介紹,史料陳列室兩側分別是廉政文化廣場和黨史文化廣場,兩個廣場在設計上相呼應、在意義上相融合,形成別具匠心的空間共鳴;向外延伸,則是環(huán)繞在廣場外圍的軍史長廊,將各個場館緊密串聯(lián)。
“不同于刻板的說教,場館里展陳的內(nèi)容形式多樣、圖文并茂、生動鮮活。每一次參觀見學,都是一場精神洗禮。”參觀結束后,現(xiàn)場官兵談起參觀感受。紅色場館已然成為該旅“圈粉”無數(shù)的“打卡點”,為官兵的成長進步注入源源不斷的奮進力量。
除了各類紅色場館外,該旅還將樓體廣告牌、櫥窗、營連榮譽墻、各類標語等納入紅色工程體系,將營區(qū)文化環(huán)境打造為無聲的“第二課堂”,讓官兵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
黨史廣場講黨課,軍史展館鑄軍魂。近年來,該旅始終重視深挖駐地紅色資源,進一步提升“紅色工程”“建管用”質效。不久前,連長指導員之家、黨員之家等教育場所的建設依次完成,伴隨著這些教育陣地的完善,該旅的紅色工程將構筑起更為強大的“精神磁場”,為強軍興軍提供強大而持久的精神動力。
(摘編自《西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