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的舊中國,軍閥混戰(zhàn),城市底層人民在生死邊緣不斷掙扎。人力車夫祥子懷揣買車的夢想來到北平,歷經(jīng)三起三落,卻始終無法擺脫命運的捉弄。老舍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黑暗時代的社會百態(tài),可以說,《駱駝祥子》不僅是祥子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社會的縮影,讓我們看到了來自時代洪流的小人物的無奈與悲哀。
祥子的第一輛車
因為高興,膽子也就大起來;自從買了車,祥子跑得更快了。自己的車,當然格外小心,可是他看看自己,再看看自己的車,就覺得有些不是味兒,假若不快跑的話。
他自從到城里來,又長高了一寸多。他自己覺出來,仿佛還得往高里長呢。不錯,他的皮膚與模樣都更硬棒與固定了一些,而且上唇已有了小小的胡子,可是他以為還應(yīng)當再長高一些。當他走到個小屋門或街門而必須大低頭才能進去的時候,他雖不說什么,可是心中暗自喜歡,因為他已經(jīng)是這么高大,而覺得還正在發(fā)長,他似乎既是個成人,又是個孩子,非常有趣。
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車,他自己的車,弓子軟得顫悠顫悠的,連車把都微微動彈;車箱是那么亮,墊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響;跑得不快怎能對得起自己呢,怎能對得起那輛車呢?這一點不是虛榮心,而是一種責任,非快跑、飛跑,不足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力量與車的優(yōu)美。那輛車也真是可愛,拉過了半年來的,仿佛處處都有了知覺與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就馬上應(yīng)合著,給祥子以最順心的幫助。他與它之間沒有一點隔膜別扭的地方。遇上地平人少的時候,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攏著把,微微輕響的皮輪像一陣利颼的小風似的催著他跑,飛快而平穩(wěn)。拉到了地點,祥子的衣褲都擰得出汗來,嘩嘩的,像剛從水盆里撈出來似的。他感到疲乏,卻是很痛快的、值得驕傲的一種疲乏,如同騎著名馬跑了幾十里那樣。
不快跑若是對不起人,快跑而碰傷了車便是對不起自己。車是他的命,他知道怎樣小心。小心與大膽放在一處,他便越來越自信,他深信自己與車都是鐵做的。
因此,他不但敢放膽地跑,對于什么時候出車也不大去考慮。他覺得用力拉車去掙口飯吃,是天下最有骨氣的事;他愿意出去,沒人可以攔住他。外面的謠言他不大往心里聽,什么西苑又來了兵,什么長辛店又打上了仗,什么西直門外又在拉案,什么齊化門已經(jīng)關(guān)了半天,他都不大注意。自然,街上鋪戶已都上了門,而馬路上站滿了武裝警察與保安隊,他不便故意去找不自在,也和別人一樣急忙收了車??墒牵{言,他不信。他知道怎樣謹慎,特別因為車是自己的,但他究竟是鄉(xiāng)下人,不像城里人那樣聽見風便是雨。再說,他的身體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趕到“點兒”上,他必定有辦法,不至于吃很大的虧;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么大的個子,那么寬的肩膀!
(節(jié)選自《駱駝祥子》第二章,題目為編者加)
賞析
這段文字展現(xiàn)了祥子擁有新車后的興奮與自信。文中對車的細致描寫,體現(xiàn)了祥子對車的珍視。他將快跑視為對車的責任,人車配合默契,洋溢著暢快與自豪。面對外界的危險傳言,他憑借著鄉(xiāng)下人的質(zhì)樸和自身的強壯勇敢出車,展現(xiàn)出其積極向上、充滿干勁的精神風貌,為其后續(xù)命運的轉(zhuǎn)折埋下伏筆。
思考
小說前半部分中的祥子勇敢自信,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情;而在后半部分,祥子卻變得墮落、麻木不仁。請對比分析祥子前后的變化,并探究造成這種改變的根本原因。
烈日下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fā)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氣聯(lián)接起來,結(jié)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曬化了,甚至于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街上非常寂靜,只有銅鐵鋪里發(fā)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單調(diào)的丁丁當當。拉車的人們,只要今天還不至于挨餓,就懶得去張羅買賣:有的把車放在有些陰涼的地方,支起車棚,坐在車上打盹;有的鉆進小茶館去喝茶;有的根本沒有拉出車來,只到街上看看有沒有出車的可能。
祥子有些膽怯了,拉著空車走了幾步,他覺出從臉到腳都被熱氣圍著,連手背上都流了汗??墒且娏俗鶅核€想拉,以為跑起來也許倒能有點風。他拉上了個買賣,把車拉起來,他才曉得天氣的厲害已經(jīng)到了不允許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氣來,而且嘴唇發(fā)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見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陽把手和脊背都要曬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褲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沒用。他已經(jīng)不知喝了幾氣涼水,可是又跑到茶館去。兩壺熱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靜了些。茶從嘴里進去,汗馬上從身上出來,好像身子已經(jīng)是空膛的,不會再儲藏一點水分。他不敢再動了。
……又坐了一會兒,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著也是出汗,不如索性出去試試。
一出來,才曉得自己錯了。天上的那層灰氣已經(jīng)散開,不很憋悶了,可是陽光也更厲害了:沒人敢抬頭看太陽在哪里,只覺得到處都閃眼,空中,屋頂上,墻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著點紅,從上至下整個地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一條光都像火鏡的焦點,曬得東西要發(fā)火。在這個白光里,每一個顏色都刺目,每一個聲響都難聽,每一種氣味都攙合著地上蒸發(fā)出來的腥臭。街上仿佛沒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寬了許多,空曠而沒有一點涼氣,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好了,低著頭,拉著車,慢騰騰地往前走,沒有主意,沒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掛著一層粘汗,發(fā)著餿臭的味兒。走了會兒,腳心跟鞋襪粘在一塊,好像踩著塊濕泥,非常難過,本來不想再喝水,可是見了井不由得又過去灌了一氣,不為解渴,似乎專為享受井水那點涼氣,從口腔到胃里,忽然涼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縮,打個冷戰(zhàn),非常舒服。喝完,他連連打嗝,水要往上漾。
(節(jié)選自《駱駝祥子》第十八章,題目為編者加)
賞析
選文描繪了烈日下的情景。對柳樹、馬路、塵土等環(huán)境描寫細致入微,“像病了似的”“毒惡的灰沙陣”等,烘托出天氣的酷熱難耐。作者通過描寫狗、騾馬、小販和拉車人的狀態(tài),側(cè)面強化了環(huán)境炎熱的程度。文中對祥子的刻畫極為傳神,展現(xiàn)出其在極端天氣下拉車的艱難掙扎,深刻地反映了底層人民生活的困苦與無奈。
思考
文中多次描寫祥子在炎熱天氣下拉車的掙扎,他既想拉車掙錢又被酷熱折磨。從祥子的這些行為中,請深入分析他對“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且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這種執(zhí)著對他的命運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胡盼/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