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添了一個愛好,翻翻晚清人士的日記。這些日記在歷史關(guān)頭會留下一些獨特的記述,但更多時候是舒緩的平淡日子。
惲毓鼎《澄齋日記》大名鼎鼎,他在1911年末記載:有一晚朋友來訪,聊天,說京西潭柘寺有一樟樹,“每一帝將嗣位,先期必生出一枝,正枝遂枯,歷歷不爽,相傳呼為帝王樹”,光緒即位前,生出一個新枝,光緒死后,宣統(tǒng)即位,也生出新枝?!敖衲昀细酝怀鲆恢?,與新枝不相附屬,聞?wù)唏敭悺!笔畞硖旌?,惲毓鼎得到消息,孫文從海外歸來,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這些日記在歷史關(guān)頭會留下一些獨特的記述,但更多是舒緩的平淡日子。
1913年陰歷正月十七,惲毓鼎聽到了隆?;侍笕ナ赖南ⅲ谌沼浿袑懥艘皇淄煸~。正月十九上午,惲毓鼎進(jìn)宮,“達(dá)皇極門外。宮闕無恙,慘然心傷?!鼻宓弁宋恢?,東華門、西華門及午門都封閉,宮中人等均從神武門出入。惲毓鼎從神武門進(jìn)宮,吊唁皇太后。隆裕太后頒布《清帝退位詔書》,把江山給了民國,所以民國政府給他辦了“國民哀悼會”。
哀悼會在太和殿前舉行,太和殿正面豎一座三門素彩靈龕,頂端掛著一個大匾,上書“女中堯舜”,靈龕內(nèi)懸隆裕太后肖像。靈前供桌上,按照滿族傳統(tǒng),擺上面餑餑,供桌前立一鏡框,里面是黃紙謄錄的《退位詔書》。國民哀悼會允許普通民眾入宮吊唁,惲毓鼎記述自家女眷去參加,“不意閨閣女兒,乃能步入午門,仰瞻皇居之閎麗,可謂曠世奇緣”。公祭的人很多是看熱鬧的,午門內(nèi)秩序甚亂,“雖小家丑婦,結(jié)鶉貧兒,但胸懸黑紙花、白布標(biāo)識,即可入內(nèi)廷,喧呼擁擠,并哀悼之意而失之矣。”
我看的另一份日記是《許寶蘅日記》,他清末任職軍機(jī)章京,民國初年任總統(tǒng)府、國務(wù)院秘書,是袁世凱這邊的人。從他的日記中可以看到權(quán)力中樞的一些動態(tài)。那會兒正是天下易主之時,老百姓過得怎么樣?2月15日,許寶蘅清理賬目,要過春節(jié)了,他盤點春節(jié)會有什么花銷,日記中有一句,“聞菜市口有窮民哄搶鋪店”。
許寶蘅原是闊少爺,又當(dāng)過京官,收入還是可以。但抗戰(zhàn)期間,也曾賣字謀生。北京中山公園曾有“公理戰(zhàn)勝”牌坊,這四個字就是許寶蘅寫的。他歷經(jīng)晚清、民國初年,又跟著溥儀到了偽滿洲國,一直活到解放后。50年代早期,他日記中時??薷F,過春節(jié)想去買條魚吃,菜市場里沒有魚。政府后來給他每月補助15元,又讓他去文史館上班,有了80多塊錢工資,到1961年去世也算是得以善終。